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古到今,西湖都是诗人笔下的美景之一。今天我们一家便来到西湖,享受着西湖之美。  相似文献   

2.
江南色彩     
一蓝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泛舟于杭州西湖之上,体会静谧的舒缓,清新的恬淡,那是一份宁静,一丝安然,一刻温馨,一种享受。西湖的上空,遗忘了  相似文献   

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太湖和西湖苏州以其古朴幽静的园林和风月无边的太湖著称 ,杭州则以仙女般美丽的西湖而闻名。杭州西湖 ,曾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 ,由于长期泥沙的淤塞而演变成泻湖 ,再承受山泉和溪流的补给 ,加之西湖三面环山 ,一面临市 ,湖光山色相映 ,苏东坡赞美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母系社会的活标本———泸沽湖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 ,俗称亮海 ,为川滇两省的界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 ,“沽”为里 ,意即山沟里的湖。泸沽湖是受岩溶作用而形成高原断陷湖泊 ,整个湖泊…  相似文献   

4.
西湖(上)     
在中学读书时,没机会去西湖,但苏轼(1009-1066,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的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却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抺总相宜。西湖,成了我少年时期心驰神往的佳境,急着想体验、饱览“淡妆浓抹”风光的迷人之处。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人们对杭州山水旖旎,自然神秀,处处名胜的赞誉。在杭州的美景中,以西湖为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5.
杭州游记     
杭州自古以来便被世人称之为“天堂”。白居易有诗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轼亦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也许是这特有的诗情画意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6.
<正> 一、鲜明的形象性——从西湖风景谈起一个和杭州西湖素昧平生的人,虽然觉得西湖美,但这种认识毕竞是抽象的。百闻不如一见。如果你利用假日到西湖旅游,漫步于苏堤、白堤之上,则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等景物,纷至沓来。这时,你对西湖的认识,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形象的了。因为客观存在着的西湖美,作用于你的感官,从你的视觉窗户扑了进来,使你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如果你再玩味一下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  相似文献   

7.
美哉,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漫步苏堤上,我反复沉吟着苏轼的绝句,心里不断涌起兴奋之情——哦,这便是我心仪已久的西湖吗?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袁宏道文《西湖游记二则》 ,该文前边的阅读提示称 :“作者不尚夸饰 ,而只就眼前之景随意点染几笔 ,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他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笔者琢磨再三 ,认为此话概念混淆 ,语义不明 ,有碍于教学。“灵性”一词的意义指动物经过训练而具有的智能。西湖作为自然景观 ,不可能具备灵性。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赋西湖以人的感情 ,说西湖有“灵性” ,未尝不可。问题在于 ,这条提示语 ,在“灵性”一词后紧承一破折号 ,解释说作者“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这显然是把“灵性”与“性灵”…  相似文献   

9.
20年前和一位同学在杭州西湖游历时拜谒了秋瑾墓碑,曾留下一韵“见了秋瑾碑,不觉西施美。”7月15日是她的忌日,想以此文表示对她的思念与凭吊。“生应当人杰,死亦为鬼雄。”秋瑾是当之无愧的女英雄。她不仅是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心目中的偶像,首先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崇拜的偶像。1912车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0.
畅游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我在小时候就学过,所以对西湖十分向往。这个愿望终于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实现了,那个暑假,妈妈带我去了杭州,并到西湖饱览了她秀丽的容颜。  相似文献   

11.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首先,我要从东边的山海关, 飞到西边的嘉峪关,看一看穿过崇山峻岭的万里长城,摸一摸数不清的方砖和条石,找一找战争留下的痕迹,嗅一嗅中华民族古老的气息。 在长城上休息片刻,我再飞往浙江省杭州市,站在西湖的湖心亭里,观赏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告别西湖后,我想起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佳句,于是我不畏艰辛,又飞往安徽省的黄山,领略峰峦叠嶂、奇峰怪石、云雾缭绕的黄山奇景。  相似文献   

1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描摹西湖的姿态万千,自然恰如其分。用来形容张祖庆的系列想象作文课,也大抵恰当。  相似文献   

13.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描写了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汁变常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围绕“绿”字,读中现景,思中显形,说中悟情。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风光、丰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玩赏。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赞美她。宋代的苏轼曾经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西湖的独特美景——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她总是风姿绰约、美妙无比。  相似文献   

15.
【设计特点】《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写了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计变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围绕绿”字,读中现景,思中显形,说中悟情。【教学流程】一、期  相似文献   

16.
今夏,静谧的夜西湖再度呈出出一片繁华景象。 每当夜幕降临,杭州西湖璀璨似锦,环湖景点及湖中三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都亮起来了,加上新设计的各种夜游活动,杭州的夜西湖确实真正做到了不再寂寞。 今夏西湖风景区开放的夜游点有10多处。这些夜游点中,像柳浪闻莺公园的夜花园,望湖楼、平湖秋月、孤山和镜湖厅的音乐茶座等,都是深受杭州市民欢迎的传统纳凉节目。 西湖中的三岛夜游,仍是西湖旅游中的重头戏。今夏,“阮公墩”岛仿古夜游推出一台演绎水上龙宫的龙年庆典戏。“三潭印月”岛上的湖上酒肆,推出…  相似文献   

17.
一、《西湖》一文教学成了我的心病学《西湖》一文时,方明同学请了病假。三天后,方明捧着书向我走来“:老师,帮我补补课吧。”“噢,这三天我们学习了《西湖》一课。《西湖》中的生词比较多,你先把生字会认会写,课文读熟。明天我再给你说说一些词句。”“生词我会写了,课文也会背了呢。”方明有些得意。“你知道什么叫柳丝轻拂吗?”一个学生在一旁插嘴。“老师,你看那柳条随风轻轻摆动是不是柳丝轻拂?”方明指着小花园的柳树说道。“是,是”我答应着。方明走了,望着她的背影,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西湖》一文词藻华丽,学生难读、难懂…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苏轼曾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认为:西湖的景色,如西施或淡或浓的装扮,一年到头都是明丽动人的。其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意境亦如此,不管是教师简单的勾勒,还是反复渲染,展现给学生的都应该是恰到好处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著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文佳作也是如此。有时可能空灵含蓄,有时也可能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20.
游西湖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俗诘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风光美如画,西湖山水甲天下。暑假的西湖之行,使我至今难忘。这天是阴天,西子湖畔的树木在浓雾中隐约可见。远处,宝石山被雾笼罩了,只露出了山头,山顶的宝塔如卫士一般守护着西湖。平静的湖面白茫茫的,整个西湖有一种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