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朱立元从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入手,充分肯定叔本华、克罗齐、弗洛伊德、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破除二元对立方面的功绩,并在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下.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在对实践的理解上,他比朱光潜、蒋孔阳等人又进了一步,认为实践还包括个体感性生命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艺术活动也是人的全部人生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要求返回到人与世界最本原的存在讨论审美问题,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逻辑起点,把生存论引入实践美学,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以此发展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2.
面对“实践美学终结论”的冲击,朱立元主张从实践存在论出发建构美学理论,初步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人生实践,应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和阐释实践。由此,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章辉先生从苏联哲学教科书出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观仅仅是一种历史论和认识论的范畴,从而得出实践论与存在论不能和谐统一的观点,最终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后实践论美学。而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来看,实践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它是与人的存在紧密相关的,因而实践论与存在论是相互统一的。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由于将存在形而上学化,存在成为了没有根基的虚幻的乌托邦,因而不能作为美学重建的根基,必须用马克思的实践论来改造其存在论,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对传统实践美学的发展和超越,它是以实践论来改造存在论,而不是相反,因而不是后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4.
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哲学基础的各种观点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已经不能适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发展和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超越以往的旧观念,坚持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地位。实践存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终极追求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只有从当代实践存在论视野审视和考察美学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5.
“后实践美学”主张“突破”和“超越”“实践美学”,从“生命”和“生存”寻求美学的理论深化。本文认为,必须分清“实践美学”和“实践本体论美学”,正确把握实践和美学之间的中介与切入点,不能离开实践唯物主义去认识“生命”和“生存”,审美功能论上的非实践观点只能使美学陷于自我幽闭。中国当代美学应十分珍惜20世纪中叶选择的“实践”这个理论基点,现在需要的是回到实践唯物主义的生命观和美学,才能真正超越“实践本体论美学”,把美学实实在在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实践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却也受到来自美学界内外的各种挑战.反思实践美学的过去,把握实践美学的现在,展望实践美学的未来对于中国美学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的实践美学,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为解决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积存下来的美学问题找到了一条现实的出路.“现在”的实践美学是在“过去”实践美学基础上回应“后实践美学”的质疑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理论形态,它适应了历史变迁过程中美学转型的时代需要,实现了美学观念的自我超越,保持了自身的理论活力.“未来”的实践美学应从哲学基础的超越、美学观念的整化、理论话语的融合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四个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够绽放出生机勃勃的理论生命.  相似文献   

7.
超越美学是在实践美学的继承、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人学维度而言,超越美学在主张人的存在论、人的具体个性与人的精神自由等方面与实践美学主张人的实践论、人的社会性以及人的理性等有相当大的差异,并呈现出自身理论的特殊性。在流派纷呈的当代美学理论中,超越美学存在诸多不足,但其对丰富人学理论的研究,推动文艺美学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命美学再认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美学校认为是“中国当代美学第五派”。生命美学产生于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有所超越,真正地恢复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还美、审美于人。  相似文献   

9.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的主流学派,实践美学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初露端倪,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实践美学通过内部与外部的争论向前发展。实践美学外部的争论兴起于九十年代,主要是与杨春时的超越美学。潘知常的生命美学,张弘的存在论美学等论争。在这方面很多学都有论述。同时在论争中不少学注意到了实践美学内部各家观点也有分歧,但缺少系统论述。内部的争论是促进实践美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本即是对内部分歧中的一个方面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国美学处于剧烈的转型之中 ,2 0世纪自这个世纪中叶到 80年代 ,以李泽厚、刘纲纪、蒋孔阳等为代表的实践美学逐步占据了美学殿堂的中心地位 ,这一美学流派是以正统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础 ,又加上对马克思《手稿》的新认识而在新时期的中国美学界大行其道。此派美学在 80年代后半期受到刘晓波等人的冲击之后 ,其在美学界的核心地位开始受到质疑。如何改造、超越“实践美学” ?至 90年代生命美学、体验美学、形式美学、超越美学等纷纷出现 ,企图寻找一条改造、超越的新路 ,它们共同形成了“后实践美学” ,这是 90年代中国美…  相似文献   

11.
“现象美”和“禅态美”虽然产生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 ,但其共性还是较明显的 :一是直观居中的思维方式 ;二是具有相似的核心范畴 ;三是悬置现成经验。中国禅宗可以与西方现象学平等对话 ,并且我们能够突破“中—西”对立模式 ,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态美学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2.
道是庄子的本体论,逍遥则作为庄子的生存论,"逍遥以游"是庄子最崇尚的审美方式。在生存论意义上,逍遥游一方面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主体寻求的一种最纯粹最高妙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境界;另一方面,也是理想的审美方式和诗意化的生命智慧的呈现。游戏精神成为逍遥的有机组成,逍遥也为游戏精神的敞开提供了可能。游戏精神成为《庄子》的一种风韵和情趣,给予接受者一种思维的启悟和审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西方美学史的教学困境与我国自建国之后形成的美学研究思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种研究思路的影响下,西方美学史的写作和教学围绕美的本质等抽象问题展开,使美学研究脱离生活的维度,成为一堆枯燥的知识,从而窒息了美学的活力。西方美学史的教学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是使美学史教学重新回到生活本身,重启智慧之思。  相似文献   

14.
原始思维与印度美学的不解之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美学是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形态的美学体系。其中,原始思维方式对印度美学思想诸种特点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原始思维的具体性、象征性、完整性、情感性、意会性、直觉性等特点入手,分析原始思维对印度美学思想和艺术形态的具体的影响,认为正是由于原始思维的影响,才形成了印度美学的主体性原则;才导致印度美学从关注有限走向追求无限;才使其艺术创造从可言说走向追求不可言说之美;从现实性走向超验性。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学学科的发展既表现在其思维方式的变更上,也表现在其学科基本范畴和概念的推进上。新世纪美学基本理论的建设既要面对变化了的审美文化现象,又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给予现代人的生存以意义的阐释系统。从现代性的学科建设角度来看,新实践美学只是传统实践美学观的系统化,对于美学学科建设而言没有提供新的思想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素描教学中的美学内涵包括了形式美(外在和内在的)、科学美和艺术美三个部分,其创作过程不可能脱离人类社会实践对自然形态的把握和运用,只有使形状沉积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因素,进而达到客观实体与主体知觉结构的相互适应,才会引起审美愉悦。当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和线条构建在科学审美的规范下,才能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主客观协调,此时素描的艺术魅力才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7.
人生美学一直是中国现代美学所关注的话题。当代人生美学的研究已经从人生美学的基本理论、审美形态向学科层面推进。在已有的研究中,似乎较少关注自然与人生美学的关系。本文提出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其基本观点是,人生即是"向死之生"的自然过程,人生美学的研究似乎应该首先关注人在这个自然过程中的审美需要。从自然出发来审视人生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生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者说,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的中心问题是建造起审美的自然人生,在顺应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和社会法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生的自由和超越,以满足人生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8.
生命美学理论的根本缺陷是它没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它得以建构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由此出发,它的理论建构的很多方面都是虚弱的。每当生命美学理论需要为自己的立场作有力辩解时,他们都诉诸于海德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生态问题是实践美学在新中国诞生以来面临的新问题,生态美学维度是实践美学有待发展的重要部分。笔者将集中于“人的自然化”这一哲学与美学命题,集中于实践美学中“人的自然化”相关研究,围绕生态人文研究中目的合于规律、人类合于自然以及自然它者目的这一中心结论,尝试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生态整体关系做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怀疑论美学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疑论美学的基本方法来源于东西方怀疑论哲学的扬弃和改造,它综合和提炼传统哲学的思辨方法并且掺入自己的领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主要十种方法:存疑(Epokhe)、否定(Negation)、悬置(Epoche)、对立(Antitheses)、均等(Isostheneia)、提问(Question)、想象(Imagination)、体验(Erlebnis)、无言(Aphasia)和宁静(Ataraksia)等。这对当今的美学研究开拓新的思维路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