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节常被人称做是“封建卫道士”贾政与“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者说是封建“卫道士”贾政迫害“反封建斗士”贾宝玉。我觉得,这些说法是不太合适的。贾政为什么要打宝玉?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宝玉怠慢了客人。第二个原因是主要原因:宝玉得罪了忠顺亲王府,给贾家惹下了麻烦。第三是贾环那一番火上浇油的话。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封建”与“反封建”的矛盾?贾雨村来访,要见宝玉,宝玉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宝玉怠慢了客人,贾政因此心中不快,这仅仅是一般的正常的心…  相似文献   

2.
《宝玉挨打》节选白《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的一篇重要精读课文。宝玉挨打是全书的第一个高潮。儿子挨打这本来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家庭事件,但作者写来却极不平常。在这一节中,他几乎让书中所有主要人物全部出场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往往只注意对宝玉、贾政、王夫人、贾母、王熙凤这些主要人物的分析,却忽略了对聋老婆子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是该书描写的第一次大冲突,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一次大暴露。矛盾冲突的双方是贾政和宝玉。贾政是封建宗法制度的捍卫者。他要宝玉走封建礼法规定的道路,读书仕宦,立身扬名,光宗耀祖,成为封建贵族阶级的继承人。而对封建地主阶级具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却鄙弃功名利禄,斥责“仕途经济”的说教为“混帐话,视醉心“功名仕进”者为“禄蠹”等等。贾宝玉对封建主义的精神道德持怀疑态度,自然会引起贾政的残暴镇压,所以,贾政和贾宝玉之间的矛盾,不是一般父子之间的矛盾,而是封建礼教维护者和叛逆者之间的矛盾。 宝玉从来就未使贾政喜欢过。这个一直在“内帏厮混”的公子哥儿,历来都不听贾  相似文献   

4.
高小玉 《学语文》2003,(5):18-18
《学语文》2003年第2期有一篇名为《宝玉为何挨打》的文章。此文作者把宝玉挨打的原因归结为贾政的“妒子情结” ,并认为这种情结的产生是贾政“长期处于弱势状态中人格扭曲的结果”。这一观点虽新颖 ,本人却不敢苟同。“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最为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一 ,也是贾政性格表现得较为明晰的一次。气恼、狂怒、痛心、羞愧……一系列情绪都在一刹那间得到了极度的发挥。从中 ,我们能够看出贾政虚伪、冷酷的一面 ,但这并不能说成是贾政对儿子的妒忌和仇恨使然。作为封建传统的卫道士 ,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循规蹈矩、发奋读书 ,…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是贾政与贾宝玉之间第一次激烈的冲突。是封建卫道者(也是正统)对封建叛道者(也是非正统)的一次暴力镇压,是小说的一大高潮。在"不肖种大承笞挞"中,到处充满紧张、血腥和  相似文献   

6.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一大高潮。突出表现了贾政与贾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金钏自杀”等偶然事件激化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宝玉挨打就成为必然了。贾宝玉是荣国府的核心人物,他遭鞭笞自然牵动了全家上下的心。王夫人、贾母等人闻讯先后赶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宝玉挨打》这篇文章的教学往往只注重两条:一是封建正统派贾政和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袭人、宝钗、黛玉三个人前后探伤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道德、修养、以及与伤者的不同关系。而忽略了对贾母与贾政这段精彩对话的赏析。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一个与贾宝玉彼此对立、相互参照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作为荣国府的家长,贾政对宝玉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这一“严父”形象的思想性格、内在感情与真实心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本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贾宝玉,我们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却又觉得无从说起。恰好手边有一本《教参》,翻到《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对宝玉的这些贬斥说明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这让我想到了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对贾宝玉的评价:“贾宝玉是中国近二百年颇有魔力的小说人物之一,和其他伟大作品中的某些主人翁一样,贾宝玉以许多方面、许多角度和一切不同的读者相接触,使人无从给他以简单肯定的说明。”是的,我们也不能简单肯定地说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对此,应该进行分析。宝玉第一次出场时…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对宝玉大打出手。之所以如此,按照传统研究者的观点,贾政是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宝玉则是一个封建叛逆。贾政不能容忍宝玉的离经叛道,因而欲除之而后快。但令人有些费解的是,在痛责宝玉的过程中,怒不可遏的贾政本应很解气、很痛快,可为什么却一次次流泪呢?这纵横的老泪又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具体看一看贾政的这三次流泪。第一次流泪是在痛打宝玉之前。忠顺王府长史官的突然造访使贾政又惊又惧,贾环的借机进谗更是火上浇油,一下引爆了贾政心中的怒火。  相似文献   

11.
贾政是《红楼梦》中一个正派的封建知识分子,他深受儒家影响,信奉“修齐治平”。作者多侧面地揭示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本文试图在对贾政形象的悲剧性略作揭示的基础上,探讨他与宝玉形象的参照关系,挖掘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男性世界的悲剧。一、贾政形象的定位 作者把贾政形象定位为三点:个人身份是正派的读书人,家族角色是文字辈的继承人,社会角色是无所作为的臣子。由此,作者揭示了贾政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人生。就个人身份而言,贾政是文字辈中唯一的读书人。他“自幼酷爱读书”(第2回)。作者评道:“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  相似文献   

12.
宝玉的思想行为应该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简单地加上“反封建”的内涵,并不准确;他同贾政的关系“统一”方面大于矛盾方面,其矛盾也很复杂,不能简单贴上“反封建”的标签;他同黛玉的婚恋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作者曹雪芹对贾宝玉的逆反行为是采取批判的态度的。  相似文献   

13.
从《红楼梦》前八十回伏脉千里的性格暗示,后四十回形象塑造的最终完成,以及宝玉宝钗唇枪舌剑的思想交锋三个方面论述了贾宝玉的最终归宿是“出家当了和尚”,而不是所谓的早期民主主义者的“出走”。  相似文献   

14.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描写重大事件最精彩的篇章之一,直接地、正面地描写了贾政与宝玉之间第一次激烈的冲突,反映了封建卫道士与封建叛逆者之间的尖锐斗争。小说通过“贾政的三次流泪”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刻划得人木三分,很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5.
张志 《成都师专学报》2000,19(1):37-40,55
针对李金松先生所谓《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八回有别于程高本的一处“异文”,为“脂抄庚辰本乃系后人作伪而未被欧阳健先生提及的一条至为重要的新证据”,指出此“异文”文辞既不鄙陋,与贾政的一向性格也不相左,而且也没有歪曲宝玉形象,更没有同第十三、第六十三两回提到的贾敬为“进士”的叙述相矛盾。因此,第七十八回这段文字根本就不是什么“脂本作伪”的“重要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形象没落史,也是一部封建教育的形象破产史。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以教育作为他们镇压人民,维护反动统治的武器。《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从研究封建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是通过对贾宝玉这个叛逆形象的塑造,以及贾政等人对宝玉叛逆性格的围攻扼杀,而结果以失败告终的描写,表明封建教育这个武器的失灵,宣告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教育的破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为依据对后四十回中的贾宝玉形象加以考察,在宏观与微观上进行前后比较,通过对宝玉所处矛盾焦点,宝玉对待大观园女子、对待仕途功名和名教的态度,宝玉在宝黛爱情中的表现,乃至其最后应试、中举、出家的行为动机等几方面的较为细致的分析,从而阐明:后四十回里的贾宝玉,并不是前八十回中宝玉形象的合理的延续和发展,而是续作者按其审美理想重塑的一个“假宝玉”;而这一形象,完成了由“情迷至此”到“豁悟如此”的过程,已从前八十回作为封建叛逆者的贾宝玉变质为一个皈依佛、道的虔诚信徒.  相似文献   

18.
脂批本《石头记》第78回多了一段关于贾政"名利大灰"的心理描绘,说到贾政从此转变教育方针,不再以举业强迫贾宝玉了。这是违背曹雪芹本意的妄加。因为,硬要贾宝玉读书应考走仕途经济之路,是贾政的既定方针,这是贾宝玉的地位所致,是贾府家族前途的别无选择;从小说的艺术构思来考察,也是矛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聋婆子”是《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打》一文里.当贾政要打宝玉,宝玉在情急之下,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时,遇到的那个耳聋的老婆婆。一个聋老婆子怎么能跟汉初名将陈平放在一起说,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笔者这里并非要比较两人的身份、功劳,只是想浅谈一下他们分别在《宝玉挨打》和《鸿门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的回目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这两回的前半部分文字主要写大观园建成后贾政、贾宝玉与众清客游园、题对额的事。笔者认为: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贾政的“严父”形象和众清客的附庸风雅;而且还可以悟出:贾政耐心、宽容地激励、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