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手操作活动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巩固知识。  相似文献   

2.
黄燕 《考试周刊》2009,(1):73-73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数学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相似文献   

3.
教师运用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就要激活教学,教活学生。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增添趣味;使教学饱含真情味;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融入生活味;在教学中点缀些艺术味;在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使教学富有韵味,从而把语文课上得多滋多味,这也是学生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对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导语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明确的目标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结合生活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合作探究可以使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建构要靠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适时地补充、替换教材内容,努力实现教材由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指向于学生的生活,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即:在导入新课时,侧重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进行新课时,侧重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困惑,努力使教学与现实融为一体,使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活”起来;在课堂练习时侧重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让学生在巩固运用新知的同时,获得未来学习、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使练习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本着这一理念,只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会,就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8.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教学重视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能使师生的课堂生活丰满,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苏科版物理教材使用五年,感受最深的是教材对于物理问题情境创设重视和创新。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物理课堂气氛融洽,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本着这一理念,只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会,就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人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本着这一理念,教师只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会,就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政治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抽象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教材知识成为“一潭死水”,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课堂教学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将课堂生活化,才能使学生获得的理性知识变得鲜活,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知识也要服务于生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能把知识与生活割裂开来.大教育家张伯苓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人知识的殿堂去遨游,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而绝不能把学生教成做题的机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传播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那么怎样走进生活学数学,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  相似文献   

15.
李欣 《教育艺术》2009,(7):80-80
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是数学教学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6.
徐成忠 《考试周刊》2011,(83):192-192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新课程下的化学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新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用生活经验理解物理概念、用生活现象辅助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课堂演示实验素材来自于生活、课堂练习素材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设计,使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联系学生关注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愿学、乐于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因此,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生活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罗燕 《辅导员》2012,(30):56
"引领式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联系生活原则"。我们知道,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生活走进课堂,把枯燥无味的知识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联系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利用这一原则,在教授《生活中有是非善  相似文献   

20.
应序芬 《海南教育》2013,(10):58-58
<正>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社会、自然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并能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创设情境,引向指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