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量子点是一类可发射荧光的纳米微晶体,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适用于抗原、抗体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免疫标记。近年来,糖类分子在免疫调节、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受到重视,而量子点表面修饰技术的进展,使其可便利地与糖类分子结合。本文将对量子点的光谱学特点、修饰技术,及其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量子点是发光材料的最佳解决方案,将是新一代显示技术最有利的替代者,是先进电子材料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以ORBIT平台为数据源,从专利角度对全球量子点发光材料专利进行产业技术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发展趋势、全球市场布局、热点技术、前沿技术、合作团队、发明人、重要专利等.全球量子点发光材料产业技术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是最大...  相似文献   

3.
<正>有时候开红酒,木塞子不小心掉进瓶子,这下就有些难办。可是这种事情却难不倒纳米金属晶体,它们遇到"瓶颈"会自动变形,巧施一下"变形计"就过去了。在保持固体本色的同时,又显出液体的性质,真让人叫绝。我们知道,现在的电脑硬盘一般是用磁芯来存储数据的。磁芯是中间穿过一根导线的一个微型铁氧体磁环。根据导线中电流的流向,可使磁环按两种不同方向磁化,代表二进制的"1"或"0"。现在科学家正在用碳纳米管研制更先进的存储方式。碳纳米管是直径在2~20纳米的中空管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如果在碳纳米管中塞进一粒纳米金属  相似文献   

4.
<正>当颗粒直径达到纳米水平的时候,它们会具有一些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比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就不导电了;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却开始导电。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纳米银粒子的一种新现象:这些银颗粒形似水滴,可任意变换形状,但其内部却可以始终保持着完美稳定的晶体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Si基光电子研究中,SiGe材料系自组织Ge量子点是最有希望对Si材料运用能带工程实现人工改性的途径之一。Ge在Si上 4.2 %的晶格失配可以制造大小尺寸不同的纳米结构,还可适应其他多种器件需要。对自组织Ge量子点的形成过程、形貌演化、光学和电学性质,以及提高量子点平面排布有序性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着重介绍了实验中发现的新现象、新模型和新方法,其中包括量子点的反常形状跃迁、自覆盖效应、Ge/Si量子点的II型能带结构、Ge/Si量子点的载流子热弛豫模型和纳米尺寸的周期性图形衬底的全息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石墨烯量子点作为零维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等特性备受关注。从中国专利角度出发,研究石墨烯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技术以及其创新资源等情况,以期为石墨烯量子点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石墨烯量子点缩小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水热法、剥离法、强酸氧化法等,石墨烯量子点扩大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富勒烯法、共燃法、热解碳化法、溶液化学法等。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知道,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细菌的大小一般在微米量级(1微米=1000纳米),但迄今发现的病毒中,较大的直径为200~300纳米,较小的直径仅有10~20纳米。1992年,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发现了当时最大的病毒,叫"巨型病毒",其直径大约在400~500纳米之间。这种病毒甚至比一些细菌的个头还大。时隔20多年,如今科学家发现一种更大的病毒,叫"潘朵拉病毒"。这种病毒直径大约为1微米,已经跟一般的细菌有得一比了。有人开玩笑说,这也许是一种外星来的病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技取得的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量子点技术的衍生,为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我国量子点电视的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电解沉积纳米晶体Cu的热稳定性及机械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解沉积技术制备出无孔隙、无污染、微观应变很小的 理想 "纳米晶体单质Cu样品.对电解沉积纳米晶体Cu进行冷轧处理,首次发现纳米晶体材料具有室温下的超塑延展性,在冷轧过程初始阶段样品有少量的加工硬化,当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时(ε >80 0 % ),加工硬化效应消失。恒定的晶粒尺寸,恒定的位错密度,以及恒定的硬度值,说明纳米晶体Cu的塑性变形机制由晶界行为所控制,并非位错运动机制。系统的研究了纳米晶体中微观应变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随纳米晶Cu样品中微观应变的增加,晶粒长大的起始温度升高,而微观应变释放的起始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使用5-D-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D-谷胱甘肽)及其同分异构体1-L-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作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碲化镉(CdTe)量子点.通过控制反应回流时间,研究了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内由2种同分异构体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紫外光谱,发现分子结构的细微差别能够引起量子点的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导致制备的量子点荧光性质不同.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2种分子稳定CdTe纳米粒子荧光性质的差异,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讨论了引起2种CdTe量子点荧光性质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阐述纳米压痕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分析了其与普通压痕实验的区别,利用先进的纳米压痕仪对脆性材料进行了球形纳米压痕实验;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球形压痕实验三维模型,进行压痕仿真研究,实验结果与仿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看清LED电视     
杨阳 《百科知识》2010,(3):25-25
作为电视市场上的新宠儿,LED(发光二极管)电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2009年出尽了风头。LED技术已成为屏幕全高清化、机身超薄化、倍速驱动技术之后,电视机产业的又一大发展趋势,以超薄、节能为亮点的LED电视,或将成为未来电视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9-649
<正>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院蔡林涛研究组借鉴带隙工程(Band Gap Engineering)的理论,通过同时调节量子点组分与结构,首先合成小粒径的CdTe内核材料,然后在其表面原位生长一层CdS,并在包壳的过程中引入Cu2+离子,同时利用晶格应变及掺杂实现量子点波长和寿命的调节,发展了一种具有长寿命的近红外CdTe/CdS:Cu量子点。研究人员将这种量子点包裹在微珠  相似文献   

14.
纳米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柯 《中国科学基金》1994,8(4):245-251
本文综述近年来在纳米晶体材料研究领域某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纳米晶体材料的形成与制备、纳米晶体的微观结构特征、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等,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碳纳米管(CNTs)是管状纳米级石墨晶体,为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层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状结构。由日本科学家于1991年发现。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其原子排布与键合方式、尺度及拓扑学因素等,赋予了其极为独特的结构和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号称纳米的产品,它是不是标志着高科技———纳米技术已经步入了我们的生活?纳米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市场吹嘘的纳米产品及其功能是真是假?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阐述和讨论。1纳米和纳米技术纳米(nm)实际上是一种长度的单位,lnm=10-9m,相当于45个原子串在一起的长度,人的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万个nm。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来组装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物体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所制成的物质称为纳米颗粒材料,其尺度一般为1~l00nm,仅为红细胞(200~300nm)和…  相似文献   

17.
混乱计算、纳米晶体显示、多点触摸屏、细菌照相、硅制大脑……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而这些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技术很可能在数年内就会实现广泛普及。混乱计算、纳米晶体显示、多点触摸屏、细菌照相、硅制大脑……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而这些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技术很可能在数年内就会实现广泛普及。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从理论向实用化再次推进了一大步,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前一年完成三大任务中国科学家原计划在量子卫星两年的设计寿命中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在相距1200公里的尺度上测试被爱因  相似文献   

19.
无机半导体材料量子点由于其特有的发光性能,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红绿蓝三色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都能接近于理论值。然而,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何实现大面积、高分辨率的红绿蓝三色显示屏的制备有待进一步探索。对量子点显示的发展到量子点器件的加工方法进行了回顾;从材料到制造技术,讨论了量子点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向,综述量子点在显示领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Nature     
<正>胶体量子点谱仪当前的微型光谱仪大多都依赖于干涉滤光片和干涉仪类光学系统,这限制了它们的光子效率、分辨率和光谱范围。Jie Bao和Moungi Bawendi研发出一种高效的、高性价比的微型光谱仪,它通过用由195个不同胶体量子点(这些量子点所具有的吸收特征覆盖的光谱范围宽,并能测定小至纳米的光谱偏移)组成的一个二维吸收型滤光片阵列取代干涉仪类光学系统,从而能够克服很多这种局限性。这样的性能,再加上该系统的简单性、易制造性和进一步小型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