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0,(7):70-71
<正>亲和淑女——"盐"盐,能增鲜、解腻,还能杀菌、消炎、防腐,是味中之王。俗语说得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盐的重要地位。吃饭时菜里倘若不放点盐,那么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盐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盐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钠,它能促使消化液的分泌,增进人的食欲,维持人体正常  相似文献   

2.
雨生百谷     
正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古称稷、粟,脱壳后称小米,它是华夏先民独立培育的粮食作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传统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古人奉为"百谷之长";它还与信仰中的社神合称"社稷",用以指代国家。雨,特别是春雨,是中国北方农业生产的稀缺之物,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古人把这两个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取意于"雨生百谷""谷得雨而生",创造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能够快速学习的秘密,或许藏在大脑的脑电波中。学习离不开记忆,而记忆离不开"硬件",即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连接。可是,有个问题只要你细想一下就会感到不可思议:有时候我们仿佛瞬间就记住了某件事情,可是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总需要花时间的吧,哪会那么快?美国麻省理工的两位科学家就对此困惑不解,他们猜测或许脑电波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电活动是可以传播得很快的。他们利用仪器观察猴子在学习时大脑中的电波活动。给猴子一些小物  相似文献   

4.
正大柴旦盐湖经多年开采形成的采坑,如同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所以又被称为"翡翠湖"。它与茶卡盐湖的"天空之境"、察尔汗盐湖的"万丈盐桥"都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5.
正被外界誉为中国"天才少年"的小爱迪生李晨天在获得十余项发明专利之后,又一次在美国"全球创新体验营"挑战赛中获得了最佳项目奖。这个17岁少年一时成了科学界名人,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李晨天5岁设计"光控灯笼",9岁造出"无氟电子冰箱",12岁发明"太阳能户外井盖管理系统",13岁研发"可编程云物联终端机及操作系统"……如今,他小小年纪就已取得多项专利。为了探寻李晨天的成功之道,记者慕名采访了李晨天的母亲。记者问李晨天的母亲:"你是怎样培养出天才少年的?"李晨天母亲苦笑一声说:"哪是什么天才少  相似文献   

6.
张培智 《内江科技》2013,34(5):42+108
东营凹陷北带天然气在中浅层以油型气为主,陈家庄凸起上有部分菌解气;盐下深层主要是油裂解气。沙四段膏盐层将该区天然气分为盐上和盐下两个含油气系统。盐上天然气主要受"温压-断裂"控制,溶解相天然气沿着断裂运移,至中浅层呈游离气相在断裂带附近形成构造气藏;盐下天然气藏主要受"温-相-势"控制,油裂解气向流体势降低的方向运移至水下冲积扇砂体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正在汉语里,"冬"字的本义为"终",有"四时尽""物终藏"的内涵。"四时尽"意味着春、夏、秋、冬四季行将结束,"物终藏"却可以有多种理解:秋天已过,粮食等秋收作物已经收仓入库、贮存起来;天气渐冷,人们的活动也逐渐由户外转移到室内;冬天来了,一些鸟兽或迁徙、或蛰伏……这些都可视为"冬藏"的内容。作为季节转换的节气,  相似文献   

8.
<正>青藏高原以高亢的地势、寒冷的气候,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它的平均海拔4500米。这里有世界最高、最大的山脉。全长2400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耸立在高原的南侧;在它的北边是横亘于西藏中部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藏语意为"众水之源"、"众山之根";念青唐古拉山,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是西藏神话与信仰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位于西藏北部的喀喇昆仑山,是连接喜马拉雅山和唐古拉山的链条。唐古拉山横卧在青藏高原的中部,昆仑山为西藏北部的天然屏障,为西藏与新疆的界山,西藏东部蔓延着连绵起伏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还是众水之源。世界著名的河流有许多发  相似文献   

9.
眼属于五官之一,主司视觉,有着视物、辨形、察色之功,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皆有所联系。《灵枢·经脉》中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十二经脉中,唯有肝脉以本经上连目系,且目为肝之外候,肝开窍于目,故肝与目的关系更为密切;肝主藏血,且《素问·五脏生成》中云:"肝受血能视",故肝之视物,与肝之藏血功能密切相关;《灵枢·脉度》中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亦",肝之调畅气机,气机的推动作用对于肝之辨形察色有着密切的关系。逍遥散为眼科常用方剂之一,其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着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原本为治疗肝郁脾弱血虚之妇人疾病,但患眼疾患者中,大多亦为肝郁血虚之证,并且明代王肯堂、张景岳分别在《证治准绳》及《景岳全书》中都有着逍遥散治疗目疾的记载。笔者在眼科临床中,辩证的选用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诸多眼科疾病,均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先进行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的5月19日是我国的"旅游日",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意义,又是如何与旅游联系上的呢?这就要谈到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了。徐霞客(1587~1641)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探险家、杰出的旅游地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留下了被称为中华文化经典的洋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游记》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写于1613年的阴历三月晦,即三月的最后一天,阳历正是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之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运用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从知识的创造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具有"诗性",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类比",类似《诗经》中的"兴象"。这种"诗性"的思维,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想象、表达和推理的方式。而从知识的运用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是为建立秩序、治理国家服务的。基于天文历法"月令"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国家统治之合法性的基础;古代理想的职官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古代知识体系;对国计民生重要的科学知识,得到国家持续的支持;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古代科学的"礼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众》2014,(5):F0004-F0004
<正>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位于美丽的长江之畔,黄海之滨。建于1906年,前身是"能仁学堂"。现有学生2637名,教职员工136名,现任校长顾云辉。海门市实验小学的校训是"能仁致远",意思是让师生拥有不断生长的道德和带得走的能力,在人生道路上走得高,走得好,走得远。恪守校训,学校在"能仁精神"引领下,以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  相似文献   

13.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绘画中可视的"形"与可感的"意"自然成为绘画艺术关注的焦点.因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角度之不同,导致中西绘画在"形"与"意"的关系把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是先"理性"后"自然",而西方人是由"自然"而"理性",因此,在中国产生了以传统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形式,追求"形意相生"的"意象美";而西方则形成了以传统油画为代表的绘画体系,追求"形意相融"的"真切美".本文试从感性与理性角度,将传统水墨画与传统油画之绘画观念、绘画形式及工具材料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中、西绘画艺术更好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夏季话冰窖     
刘阳 《百科知识》2012,(16):47-48
正中国的冰窖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燕京岁时记》记载:"周成王命凌人掌冰,岁十二月,敕令斩冰纳于凌阴。凌阴者今之冰窖也……藏冰之制始此。"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周代设有"凌人"官职,专门掌管采冰、储冰和用冰之事。藏冰的冰室称为"凌阴",相当于后来的  相似文献   

15.
眼在中医学中认为主司视觉,有着视物、辨形、察色之功。其中《河间六书》中云:"目得血能视",《审视瑶函》中亦云:"夫目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生发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但眼中之血,并非乃肌肉间之血,乃上承之真血[1],《审视瑶函》中云:"真血者,即肝中升云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此血非此肌肉间混浊易行之血,因其轻清上行高而难得,故谓之真也"。故若血行不畅,则生目病,目不能视;在《说文解字》说:"瘀,积血也"。即气血运行不畅,血液不能上承致神光无以发越或瘀血阻滞神光难以发越,导致目不能视物。在治疗过程中,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目精失养而目不能视物,故应当积极治疗瘀血情况,《血证论》中提出了治疗瘀血的治则:"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其中活血化瘀疗法为治疗的瘀血的总则,以达到疏通血脉,去除瘀滞的目的,血脉得通,真血得以上承,目受真血濡养而能视物,辨形察色,现代研究中[2],活血化瘀的主要原理是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及局部、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液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渗出物、机化物等病理产物的吸收和病变组织的修复;另外活血化瘀法还有抗菌消炎作用,能增加机体免疫细胞活性。本人在学习眼科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眼科一些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式美,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而引起愉悦.本文进一步结合中国画的特点及审美要求,全面揭示"气韵生动"由三大要素构成,既:笔墨苍润,纹彩自然;应物传神,写物之真;意境灵动,象外有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9日,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与我朝夕相处45年的老伴,离开了我与世长辞了。在她过世的几天里,我魂不守舍,睡不得吃不得,一下瘦了十多斤。在怀念她的日子里,50天内我到她的墓地去了5次,为他写了一首诗:"朝辞遗容夕为伤,忍见庭空像挂墙。物是真情伴去也,相视哑言断肝肠"。以寄托我对她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8.
<正>镜子发明得非常早。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经用青铜制作镜子。中国的青铜镜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凹面镜与凸面镜中国古代的铜镜有两种:一种是凹面镜,用来聚焦日光取火,也称阳燧;另一种是凸面镜,用来照人。在《古今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燧,铜镜也,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  相似文献   

19.
荀子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形成了极具封建特色的"以礼为本、隆礼重法"的礼法思想,对后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子礼法思想的哲学基石即是人性思想,荀子确信人是决定社会治乱的根本因素,因为"人之性恶",所以主张"礼治",并强调以"隆礼重法"的路径"化性起伪"。  相似文献   

20.
灵芝,古时亦称神芝、瑞草、仙草,北宋著名词人秦观说:"草之有芝,犹鸟之有凤,兽之有麟,从古相传,以为瑞物."三国曹操之子曹植有<咏灵芝>,诗曰:"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彩晔若神."历代帝王均视灵芝为祥瑞之物,民间得之,常奉为至宝,多上贡帝王.1958年,黄山一位药农亦向毛主席敬献灵芝,郭沫若曾赋诗庆贺:"人间大跃进,灵芝动凡心,愿将千年体,献给英雄人",一时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