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内自读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上自主完成阅读活动的一种课型,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主渠道。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要加强对自读课性质、作用、设计技巧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内自读课学习活动的设计、策划与指导水平,尝试运用确立目标,明确重点;指导自读,授以学法;质疑问难,培养习惯;启发点拨,提高认识;巩固训练,形成技能;总结归纳,实现迁移等措施,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肖培东自读课的问题设计基于单元整体目标,以学生自读为起点,利用助读资源,聚焦语言形式,在无声处引导学生建构自读方法体系,能够真正凸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下,教读课以老师讲为主,自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教读课教学生阅读方法,自读课则是让学生将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自主阅读活动中。无论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每篇文章可以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如何确定适切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文章的教学价值和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从而教会学生阅读,是困扰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起着由课内教读走向课外阅读的联结作用。把文言文自读课中的学生自主阅读落到实处,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利用助读系统,指导学生自读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借助"阅读提示"、紧扣"思考探究",积累文言文知识、明确自读要点,找到自读的方法,把教读课中所学的知识、方法、技能在自读课中实践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统编教材编者要求阅读教学由教读到自读,最后延伸到课外阅读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应遵循整本书阅读推进的基本流程,及时跟进阅读情况,积极使用阅读策略。在导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预测、猜读等思维工具,让学生有兴趣地开始读;在自读活动中,可通过跟踪对话,让学生有计划地读下去;在过程监控中,可通过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任务单,让学生有目标地读进去;在总结交流阶段,可以可视化、项目化、有关联的方式来分享阅读成果,让学生有感受地读出来。  相似文献   

6.
语文自读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然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对自读课文的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确定课堂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的问题链,重点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以此解决核心问题。活动设计坚持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体现自读课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习力的关键。辽宁沈阳市实验学校搭建科学阅读课、班本活动课、校本活动课、学科课等科学阅读训练平台,通过科学坐姿、定点凝视等注意力训练方式,闪视训练、手指操等眼脑机能训练方式,挂钩记忆、快读等记忆力训练方式,语义分组节奏读、绘制思维导图等提速阅读训练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初步实现了海量阅读,同时提高了阅读质量,进而为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读课"应该彰显"自"的特点,力求学生自主独立阅读。自读课前,师导生读,"自食其力",自主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以活动为载体,放手学生"自立门户",运用教读课所学方法,逐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后进行滚动阅读,辐射延伸,由点到面,以一带多,为学生实现"海量阅读"铺路。三环相扣,勾连衔接,逐层推进,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读课文的存在会进一步的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借助旁批阅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的技能及学习方式。本文主要就基于“深阅读”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旁批运用策略进行探究,论述了自读课旁批运用的重要性,并结合旁批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中,真正做到自读课衔接教读课,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而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至关重要。构建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以单元教学语用点、单篇教学语用点和语文要素为衔接点,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开展充分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实现自读课衔接教读课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开展了快乐阅读活动:一、课内:阅读的激趣我们每周保证一节英语阅读课,阅读材料选用《快乐阅读》《学英语报》《二十一世纪报》以及英语名著等。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把阅读课上成精读课、泛读课或者精泛结合课。在精读课上,要做到三注重: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6册。设计理念略读课应致力于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已学会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文特点——想象神奇,本设计努力体现中段略读课文的要求和年段训练目标,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适当合作学习,在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养成乐于  相似文献   

13.
周翠 《教师》2023,(34):51-53
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获取文化知识,提升审美情趣,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文章运用经验总结法,简要介绍了课内外阅读活动一体化的内涵,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教师可以采取以课外阅读为引,点燃课内阅读热情、以课外语篇为辅,深度解读课内语篇、以课内阅读为梯,提升课外阅读深度、统整课内外材料,系统总结学习成果等策略展开高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活动一体化设计工作,并注意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阅读压力、把握课内外阅读活动结合的时机,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收益。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部编版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时,既要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又要体现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自读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细品关键处,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痕导读,就是隐藏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阅读、思考,从而自然而然地领悟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文章论述了如何运用无痕导读法,教学《梦回繁华》。  相似文献   

15.
2016 年 9 月起,部编版的推行, “教读 — —自读— —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建设,无疑提高了自读课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地位,自读课是教读课方法的落实与延伸。因而,老师需要重视自读课教学,根据自读课文编写体例的特殊性,笔者以旁批、阅读提示等助读系统为抓手,研究自读课课堂,从真实学情入手,利用旁批提示、模拟旁批、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对自读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探究,从而使学生从自主阅读走向自觉阅读。  相似文献   

16.
自读课是一种教学的课型,既非教读,也非自学。要上好自读课,教师应做好三件事:课前预习的定向,课后阅读的延展,课上活动的开放。尤其是,语文活动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要切合文本特质,还要切合教学基点。  相似文献   

17.
彭加伟 《学周刊C版》2023,(18):112-114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增加阅读积累、提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名著阅读有助于达成拓展学生阅读积累量和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目标。基于此,教师从实际教学经验中提取信息,对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以趣味化导读、驱动化自读、辅助性阅读和反馈性复读作为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懂得阅读,促使他们在高质量、高水平的名著阅读模式下,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写思想的基础上,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将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丰富语言、提高素养。语文学科的教与学都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训练,注重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及各项能力的和谐发展。一、自读自悟,心中有数在课上进行阅读训练时,我给学生自读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自读,指向素养,基于对自读课上师生角色的精准定位,明确学生在自读课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对自读课上学生自读过程的监控与把握,在时间与空间上做足文章,真正实现学生自读。具体教学策略包括充分用好课文旁批等助读系统,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省,将知识真正内化为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这是现行教材对我们进行课内自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课内自读课的阅读是通过学生自找阅读完成的,学生具有阅读的主动性;其二,学生要顺利地进行自我阅读,教师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因此课内自读课中学生要完成自读任务,形成自读能力,教师予以恰到好处的指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