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阳方言中有一个词“把得”,它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时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就“把得”—词在益阳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句子:“N1 把 N2 V1 在 N3 V2 (N4)”。名词N2在深层语义结构上既是V1的受事,又是V2的施事;由介词“在”引导的介宾结构既是V1的处所元,同时又是V2的处所元,因而“N1 把 N2 V1 在 N3 V2 (N1)”是一种特殊的“把”字兼语句。对这种特殊句式进行结构分析时可采用双线索层次分析法,将该类句子中的两种兼属情况同时标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说明“V+出+O”结构中“出”的隐现情况,把。出”分为动词的。出”和趋向动词的“出”,把表趋向的动结式核心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出”作动词则其为句子核心,“出”必须在场,“出”作趋向动词则其前面的动词为句子核心,“出”的隐现会造成意思上的差别,但不会影响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句法结构为着眼点,考察了“V着AP”这一特殊格式。发现“V着AP”格式主要表示三种结构关系:主谓关系、状中关系、连谓关系,同时在结构上具有临时性、结构松散性的特点。“V着AP”格式的句法功能是比较活跃的,它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6.
引言 "问题"作名词是常态,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以及定语.当"问题"充当主语、宾语时,其前常带定语.当"问题"充当定语时,它常与其后的中心语组成定中结构,结构成分之间必须加上结构助词"的",整个结构属名词性短语.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了充当“V 到”结构的主语和宾语的有关情况,尤其对其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如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等。还归纳了“V 到”结构构成的各种句式类型。  相似文献   

8.
“自 动词V”结构在上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笔对《春秋左传》中的“自”字作了定量分析,重点探讨当“自”作指示自身的代词时,“自 V”结构的两大类型:一是主谓结构的“自 V”形式,二是动宾结构的“自 V”形式,“自”作宾语时前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语义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着”的“持续体的标记”功能、“V1着 V2”的内部结构层次、“V1着 V2”中的核心谓语和附目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对“V1着 V2”这种动词连用形式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的“连动”属性提出质疑,认为该种谓语结构形式的句子应该划归偏正关系的范围内,是一种动词性状语的偏正关系的动词谓语句。  相似文献   

10.
汉语里的“啊”在口语中的使用率很高,而且在不同的句子当中可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意义,当然在维语当中也有相应的语气和意义。它带什么样的语气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句子的具体意义,因此不能看作是都是同一个意思,而要看它的实际效果和意义。把它用维语表达时要更加注意句子的实际意义和具体语气,使用适当的语气词或词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汉语的“一V”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四种“一V”动词结构进行了讨论,并主要分析了第一种类型的使用频率,范围,“一”和动词的结合程度,“一V”短语为何是粘着短语,“一V”短语作句子成分,“一V”短语作谓语构成的句子在复句中作分句的关系,以及在这一短语中“一”和动词的语义、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论时态副词“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一”和“V”连用充当谓语的句子(以下简称“一V句”)中“一”的性质、作用等问题。“V”,指动词或动词短语;“一”,指一般所谓“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的、有关联作用的副词。 我们认为,“一”是在复句的分句中表示实现态的副词,它大多用于叙事,有使句子分句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动宾结构“V+O”扩展成“V+N+的+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V+O”的自然扩展式;另一种是“V+O”的强制性扩展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扩展式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说明了“V+N+的+O”的句法特点及句法功能;接着分析出自然扩展式“V+N+的+O”充当中的“V”与“N+的+O”的语义关系,充当的语义角色为:准客事、受事、成事、位事和使事等;然后进一步分析了“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V+N属+的+O、V+N施+的+O、V+N受+的+O、V+N对+的+O、V+N自+的+O和V+N使+的+O,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此结构可能产生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为复杂的指示性代词,作为虚词,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通常情况下用在动词、介词或是短语之前,组成“所字结构”,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相似文献   

16.
比况结构中的"样"字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5个比况助词中,“样”是使用率最低的一个。“样”字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比喻,在单句中充当定语和状语,作定语时必须带结构助词“的”,作状语时可带可不带,作谓语或分句时则一律不带;“样”一般与喻词“象”构成“象X样”结构,其“X”通常是体词性词语。  相似文献   

17.
宾语是一个句子的重要成分,它可以由名词、介词、名词短语或句子充当。当一个句子充当宾语时,这个句子就称之为宾语从句。  相似文献   

18.
宾语是一个句子的重要成分,它可以由名词、介词、名词短语或句子充当。当一个句子充当宾语时,这个句子就称之为宾语从句。  相似文献   

19.
宾语是一个句子的重要成分,它可以由名词、介词、名词短语或句子充当。当一个句子充当宾语时,这个句子就称之为宾语从句。例如: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翻译带有“莫”字的句子时,因对“莫”的词性认识不清而发生争论。如在翻译《伶官传序》中“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时,有的把它翻译成“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跟他抗争”;有的把它译成“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