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中观体系层——影视传播教育运作体系应有更合理的构架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欲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在进一步更新和转变影视传播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要倾力于建构更为合理的影视传播教育运作体系。这一在宏观深层律运作用下的中观运作体系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合理建构。为了彻底改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所存在着的诸多误区,特别是忽视学科群的组合、缺乏教育层次等突出问题,寻求中国高等院校多元组合式的运作体系尤为重要。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的多元组合运作体系将在以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文学三个一级学科门…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战略(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系统论研究角度对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历史性进步,但是,发展中尚存诸多问题。制约中国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影视传播教育观念尚有很大局限。影视传播教育尚未形成学科群的支撑;影视教育尚无完整的体系建构;影视传播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急需更新。本文认为: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发展战略要在宏现─—观念;中观─—体系;微观─—操作三个共时态层面上予以全面建构。要尽快确立高等院校影视传播教育的时代观念、文化(艺术)观念、素质观念、学科观念;要在三个一级学科(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文学)学科群的支撑下,形成以“素质教育体系”、“相近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体系”三方面构成的完整而又有层次的影视教育运作体系;与此同时,要将拓展影视传播教育内容和更新影视传播教育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放到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王燕 《新闻爱好者》2012,(21):90-91
随着互联网传播、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新传媒的发展,网络艺术将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网络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网络艺术教育的实践与应用。就目前而言,网络艺术教育的实践与应用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通过文化传播,实现网络艺术的文化价值;通过学校教学,构建网络艺术的学科教育体系;通过网络艺术教育,实现传统艺术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4.
艺术     
《全国新书目》2010,(14):96-113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论文写作;艺术硕士备考宝典;美术高考专业科目应试指南.下;美术高考专业科目应试指南.上;艺术教育实践导航  相似文献   

5.
李花 《传媒》2018,(2):88-90
公共音乐教育是高等院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不利于教育受众的认可度发展,而移动媒介的普及为教育渠道覆盖、教育模式和内容创新提供了条件.由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媒介的公共音乐教育改革研究,探讨了移动媒介应用于教育活动的价值,并提出受众发展、工具创新、教学内容优化等建议,以期为公共音乐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慧欢 《大观周刊》2012,(18):288-28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音乐艺术教育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三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主体作用,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因此,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服务创新,便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迟雪峰 《新闻传播》2012,(7):158-159
数字绘画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工具材料是虚拟的数字媒介,与传统绘画在本质理念上存在共性。数字绘画课程已渐渐地深入广大艺术高校的教学体系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基点,三个结合"的关于数字绘画教学的观念,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相关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和创新成果,让数字绘画教育教学发展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教育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4月11日-12日在杭州召开了一次以"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会议在热烈而祥和的气氛中进行,最后达成了诸多共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发展模式也是百花齐放,与之相应的评价体系能否与之匹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模式需要检验,也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保驾护航。在动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找到一个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所有高校动画教师所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出发,阐述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主要对策,探讨如何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将创新教育融入影视传媒人才教育中,从而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影视传媒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一带一路"全新的背景下,结合具体高等院校的实践,主要着眼于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分析该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借鉴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并深层次地探讨国家之间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和相关措施,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也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一些畅想,对国家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份独特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编辑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编辑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前的专业教育,由正规的全日制高等院校组织实施,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技能;二是在职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蒙古国政府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繁荣发展的时代高度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发展政策,强调文化艺术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文化艺术培养塑造青年人才蒙古人格、国家意识和民族心理。因此,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本着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类发展负责的态度积极创新文化艺术教育,有力推动了蒙古国文化艺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并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际上为蒙古国文化艺术教育赢得了美誉。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世纪,是设计的世纪。个现代化灼个人,人们的生活领域充满着设计的成果。换台之,人们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检心的设计,服装、书刊、建筑、环境、家俱、*化品、企业形象等等一无一不足口设计的成小而赋予其生命力和创新精神。现在.发达回家的设计艺术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而平同的设计艺术工个蓬勃太起。全同各行各*的设计艺术人员多达16万人,这是一批在未来胜纪将发杯已大作*的生力军。仅以艺术教育为例,发达四家的纯艺术教育正在向设计艺术方面大幅度地转化,而设计艺术教育_五个成为现代艺术教育的节流。为了展现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路海波先生在考察中国影视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既客观地分析了影视艺术教育扩招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又阐发了影视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公众素质、文化建设等层面的多重意义;着重论述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中技能本体与素质本体的互文关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形态的角度,表述了他对于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思维创新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艺术教育创新的期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艺术教育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办学招生较盲目、教学与实践欠合理、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深入研究高等艺术教育如何在继承现有资源与特点的基础上,探求与论述高等艺术教育实现创新的三大对策:其一是立足现有办学规模,强固教学质量,创新机制与体系;其二是夯实现有教学与实践,加强艺术专业师资的分类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创新能力;其三是巩固现有人才培养层次,加快推进高素质应用型艺术硕士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孟建 《现代传播》2005,(6):73-74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的不凡历程,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都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间,中国高等院校的电影教育事业,如何给中国的电影事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已成我们面前紧迫的课题。审视我国电影教育事业,我以为存在着这样几个突出的问题。首先,电影教育理念尚有很大局限性。当中国经历社会巨大的转型,面向信息化、网络化、数码化时代时,我们仅仅把电影教育作为单一的艺术教育来看待,视野就太狭窄了。新的思维形态、新的文化观念、新的信息获取方式等都促使我们要取“大电影”、“新电影”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近十年发展实践为线索,分析了当前高校博物馆面临的多重挑战,探索新时代高校博物馆教育的"5I"创新路径。文中提出要以"主体间性"作为高校博物馆教育的哲学基础,创新构建策展阐释语境,推动教育空间、受众群体和策展主题等多维跨界整合,进行跨学科交叉探索,打造"全程教育、全息再现、全效泛在"的新型智慧高校博物馆,做好服务文明传承、服务通识教育、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学生心理健康的"四个服务",担当起助推"双一流"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教育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瑞士,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一,创新意识深入各行各业;意大利,文艺复兴圣地,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在这样的国家,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教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具有哪些继承与发展国家特色并面向未来教育开拓创新的经验?本文以瑞士科学中心Technorama、卢塞恩交通博物馆、达芬奇国立科技博物馆等瑞士、意大利场馆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交流访谈与资料搜集了解他们的做法,分析他们发展、创新的经验,力求为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借鉴。全文主要从理念的创新、展陈方式的创新、活动内容的创新、资料来源的创新、设计思路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六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中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