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现行的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是最公平和最公正的。但是,每年高考都有作弊现象发生,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高考作弊的方式层出不穷,作弊呈现出团伙化、普遍化、高科技化、跨系统化等多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立场     
《教育》2014,(28):14-15
应跳出高考讨论高考改革惠铭生在2014年9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站在不同的立场、视角审视高考制度,很难描述出“公平高考”的轮廓。公平只有相对,没有绝对。讨论高考改革,注定没有标准答案。在中国,高考成绩可能决定了人的一生走向,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探寻高考改革,我们应“跳出高考看高考”,用更加宽泛的视野、更高广的视角审视现有的高考制度,并且在认知上形成“最大公约数”,确保高考制度更为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3.
天下速览     
《教育》2013,(6):8-8
教育公平要把好“始端”与“末端” 《上海教育》2013年第12期刊登徐敏文章指出,高考实质是商考制度所代表的教育公平。基本的高考制度日前不可取消,但是围绕高考的一系列改革以及与高考相关联的基础教育改革需加快进度,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高考怎样才算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弊究其原因,与我们的高考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制度的不公平又成了作弊的诱因之一。不信请看下面这组数字北京:文科454分,理科488分;山东:文科580分,理科607分;河北:文科537分,理科572分;吉林:文科500分,理科518分;福建:文科644分,理科605分;辽宁:文科521分,理科529分;四川:文科516分,理科537分。以上是今年高考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不难看出,北京的录取分数线是最低的,也就是说,一个福建考生,文科要比北京高190分,理科要比北京高117分才有可能考上…  相似文献   

5.
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其公平与公正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考制度的权威性。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高考加分制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受到各方肯定,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忽视了高考选拔人才的效率而颇受争议。高考的公平与效率之争又一次在加分政策上凸现出来。只有通过统一标准、规范程序、透明操作、强化监督、严惩违规等途径,才能使高考加分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使加分政策成为高考制度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落幕10天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一栏目报道直逼人们关于高考公平、公正的心理底线.近年来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越来越隐蔽化、作弊手段越来越高超.如何为考生打造公平、公正的考试平台,成为教育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其公平与公正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考制度的权威性。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高考加分制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受到各方肯定,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忽视了高考选拔人才的效率而颇受争议。高考的公平与效率之争又一次在加分  相似文献   

8.
要刊要点     
《教育》2013,(16):8
教育公平要把好"始端"与"末端"《上海教育》2013年第12期刊登徐敏文章指出,高考实质是高考制度所代表的教育公平。基本的高考制度目前不可取消,但是围绕高考的一系列改革以及与高考相关联的基础教育改革需加快进度,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高考怎样才算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固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但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4,(10):14-15
惠铭生在2014年9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站在不同的立场、视角审视高考制度,很难描述出“公平高考”的轮廓。公平只有相对,没有绝对。讨论高考改革,注定没有标准答案。在中国,高考成绩可能决定了人的一生走向,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语文处境因何这般困难》(《人民教育》1999年第2期,以下简称《困难》)一文归纳“困难”的三大原因之第一是,“高考模式的创始人章熊先生在继承叶老‘工具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语言训练思维’的理论,并通过高考这一指挥棒调控天下”,“致使语文教学困惑重重”。首先得辩明章先生讲的“语言训练思维”指的是什么。章先生在1978年第4期《中国语文》上发表的《我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几点想法》是这样说的:“感觉化为思维,形诸语言。语言和思维的这种辩证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语言对于思维的表达有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11.
这样的规定小但小利于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反而会日_大家勺_相包ltl:,毕竟谁也小想被取消成绩。-J..省湛汀市徐闻中学何春苗“诚信”是一种逐渐养成的意识,是强迫小来的。—河I匕省邯郸市马头生态}业城沈文卿这种“诚信”是装出来的。—黑龙汀省铁力市第一中学李萌这对于没有作弊的}J学来说,是极小公平的。也许,‘学校认为这.}J以v1:r=生在考试时h.相监督,但是在考试的时候,谁又有多余的时问去关心别人有没有作弊呢?而目,就算发现r别人作弊,又怎能在考试时去制止他呢?—安徽省绩溪中学许甘霖摘自《半月谈》言论:怎样看一人作弊,全…  相似文献   

12.
高考结束后,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高考制度怎样才能既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又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高考制度一直面临两难的选择。如不改革,其“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果改革,每一项新政策出台,都伴随着怀疑与争议。在选拔优秀人才与体现教育公平之间,高考制度改革如何突围?  相似文献   

13.
徐敏 《上海教育》2013,(12):42-42
今年的全国两会之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道,“高考制度还是要坚持,因为完全取消了高考,会让当官的和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此话说的是高考,实质是高考制度所代表的教育公平。笔者认为,基本的高考制度目前不可取消,但是围绕高考的一系列改革以及与高考相关联的基础教育改革需加快进度,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论作弊     
最近看到一道语病题,其中有一句是关于考试作弊的,说“当前学生考试作弊并不鲜见”,意思是考试作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此言甚是。这两年的高考,已在考场内使用了手机屏蔽仪,效果自然很好,哪怕对学生和监考老师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也在所不惜,原因是身体事小,失节事大。今天又获悉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高一的期末考试也使用了这种屏蔽仪,  相似文献   

15.
由原来的“一考定终生”,变为现在的“资格考试+面试+统考”,复旦和上海交大在招生方式上的破冰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面对高考制度,公众呈现出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人们对目前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表达了不满和指责;而另一方面,公众又对增强高校自主权的改革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更为重要的是自主招生没有完善的保障公平的制度。我认为,不管将来的教育改革如何,有三个方面的公平必须同时兼顾,或者严格地说,以下三个方面的公平必须层层推进:第一层次的公平是区域公平。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宣布2006年该校按各省人口比例…  相似文献   

16.
“阴冷、鬼气”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药》的艺术风格,这来源于鲁迅先生谈《药》的两段话和对小说文本的分析。《药》的这种艺术风格显然受到俄国作家安特莱夫小说的影响,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安特莱夫的小说,因为《药》给人的感觉不是颓唐而是希望。  相似文献   

17.
读编社区     
十年寒窗,一战高考。鱼跃龙门,金榜题名。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一项基本制度,也可以说成是一种“举国体制”,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维持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我们的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方方面面跟着高考“指挥棒”转,“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底,以贴近生活,贴近读,关注热点称的《北京学》在显要位置推出了聚焦教育问题的报告学《高考殇》,对恢复长达28年的高考制度进行了一次尖锐的、全方位的诘问与反思,并特别配发了《中国高考向何处去》的评论。章发表后,引起了广大读持续不断的激烈沦争和关注。被认为这是《北京学》继上世纪末掀起“忧思中学语教育”之后,又一次针砭中国应试教育现状,热切呼唤教育改革的大举动。据了解,中有多处对全国语高考命题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21)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高考制度的确不是完美的人才选拔制度,地域差别有失公平,规范化试题标准淹没个性。但是,废除了现行高考制度,能有一种更加合理和先进的制度来取代高  相似文献   

20.
留美教育学博士黄全愈先生最近又有大作《“高考”在美国》问世,让关心教育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国人大开眼界。书中特别提到以个人主义立国的美国学生必须“学雷锋”——做够规定时数的义务工方可毕业,要考上名牌大学,还要有更高的要求,并且有多多益善的评价倾向。这个信息传到中国,肯定让许多醉心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