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张齐华"认识分数"教学片段   师出示"多美滋"广告:东东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可这时又来了四个人,刚把问题解决了,又来了第九个孩子.(最后将画面定格为四幅图片)   镜头一:四个孩子准备分享一块蛋糕.   ……  相似文献   

2.
[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02页“想想做做”中一道练习题。[教学片段]师: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生:我从图上知道小女孩子吃了1块,小男孩吃了2块。生:我从图上知道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师:那么,你们能回答茄子博士的问题吗?生:小女孩吃了1块,吃了这个蛋糕的1/8。生:小男孩吃了2块,吃了这个蛋糕的2/8。  相似文献   

3.
[问题提出]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已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富于悬念的生活化情境,更是为理念与实践驾起了一座桥梁,产生了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案例。[案例]名师张齐华"认识分数"教学片段,出示"多美滋"广告。广告内容大致这样:东东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可这时又来了4个孩子,刚把问题解决了,  相似文献   

4.
顾健 《四川教育》2008,(2):69-69
【案例】张齐华“认识分数”教学片段师出示“多美滋”广告:东东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可这时又来了四个人,刚把问题解决了,又来了第九个孩子。(最后将画面定格为四幅图片)  相似文献   

5.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星期天小明和他的同学一块来到了动物园,小明带了一块蛋糕,想把这块蛋糕分给4只小猴,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分吗?(板书:平均分)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分得这块蛋糕的1/4。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考试周刊》2014,(97):91-92
<正>一、教学片段呈现1.课件出示一块蛋糕,准备分给四个小朋友。师:怎样分才比较公平?生:要平均分成4份。师:其中的1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生:四分之一(异口同声)。师:四分之一是什么数?你是怎么想到四分之一的?生:以前学过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师:好的,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知识。2.出示3块比萨饼,仍然准备分给这四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8.
实例一 在一堂"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课上,有如下一段教学过程: 1.出示图:猴妈妈拿出了一盘桃子(共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要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用哪一个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得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指导,也引发了自己的很多思考。课堂上我首先创设了两个小朋友郊游时分享食物的情境: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特别强调蛋糕的分法,将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半个蛋糕,可  相似文献   

10.
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播放电视剧的过程中插播了一段广告,其中有这样一个情境:4个小朋友吃一块蛋糕,其中1个小男孩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这时又来了4个小朋友,聪明  相似文献   

11.
《认识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典型课例。张齐华老师教学的《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在拓展应用中巧妙地利用了一则广告,赋予广告以全新的数学含义,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现介绍给各位共享。  相似文献   

12.
<正>【预设情节1】认识分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创设情境:今天宝宝和贝贝要去秋游,妈妈给他们准备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你能帮他们分一分这些食物吗?课件演示: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两份的动画过程。把哪一份分给宝宝?哪一份分给贝贝?这样分公平吗?(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再小组交流讨论:蛋糕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正>【课前慎思】"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平均分一个物体,用分数表示分的结果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也是今后进一步抽象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05-106页。 教学过程: 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 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 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 小明吃3块,妹妹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 吗? 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 个蛋糕的1/8。  相似文献   

15.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我的生日。 吃过晚饭后,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大蛋糕,妈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5份。正当我们要分吃蛋糕时,家里又来了5十客人,妈妈就把蛋糕横切开来,这样蛋糕就够吃了。非常巧的是,妈妈刚要拿剩下的最后一块蛋糕吃,邻居小东进来了。于是,妈妈把自己的那份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与小东分享。  相似文献   

17.
过生日     
一天早上 ,东东和妈妈提了一个足有50公分直径的蛋糕来到幼儿园。今天是东东的生日 ,他带来的蛋糕比以往别的孩子拿的蛋糕大得多 ,全班孩子吃不完 ,太浪费了。我对东东妈说 :“小孩过生日 ,拿个小蛋糕就行了 ,没必要拿这么大的。”东东妈说 :“拿的蛋糕跟别人的一样大 ,没意思 ,再说 ,东东他爸长年在部队 ,不在家 ,我总觉得对孩子太亏欠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殊不知 ,家长这样的攀比 ,一味地付出 ,对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爱。为了使这次生日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我邀请东东妈也参加。我请东东介绍自己几岁了 ,并请他讲讲在成长的几年…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够正确读、写。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学具准备:三张圆形纸片两张长方形纸彩笔胶带教学过程:一、产生分数“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准备一次郊外野餐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出示主题图)小军和小云也参加了野餐活动。你们看,他俩准备了哪些食品?(生答:苹果、矿泉水、蛋糕。)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会让两人都满意?(学生回答:苹…  相似文献   

19.
四年级某班正在上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只见老师运用课件出示一只生日蛋糕,请学生把蛋糕平均分成8份。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蛋糕的平均分。教师似乎想渗透一下思想教育,又问:“这8块蛋糕两块给你,两块给爸爸,两块给妈妈,剩下的蛋糕给谁芽”这时,一个个学生高高将手举起:“给我们自己吃。”“给我们家的狗吃。”学生们的回答使听课的教师愕然:给自己吃,竟然还有甚者给狗吃……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真实案例,虽然像准备“给狗吃”的学生只是少数,但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思考。现在的孩子思想空虚,情感贫乏,缺少健康…  相似文献   

2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理解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分数,并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实例引入。教师贴出4个苹果,让一个学生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2个;另一个学生将它重新分成4份,每份得1个。分完后,教师提问:“如果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该怎么分?每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