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技术职业技能是衡量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教育技术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质量,使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以"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为依托,实行"双元制"的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即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行高校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学校教师的实践指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考察了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学科的定位,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的工程特性及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与工程哲学的出现对AECT2005定义的影响,并据此结合当前教育工程与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强化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与工程能力的培养及相应的培养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已成为检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教育技术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质量,使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以“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实践”课程为依托,实行“双元制”的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即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行高校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学校教师的实践指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传统手工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阐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并总结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就业创新。  相似文献   

5.
STEAM教育因顺应新工科发展需要,得以在全球盛行,其倡导的跨学科综合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此理念启发下,构建以"学术"为基础,"技术-教艺"综合为突破的卓越职教师资三维培养模式。针对中职学校需要"技术-教艺"双馨职教师资,以"校-企-校"深度合作,按照三维综合通用培养模式,开设出专业理论、技术和教艺课程体系,突破技术和教艺实训瓶颈,完成三维卓越师资综合培养。根据专业硕士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招收拥有技术或教艺一技之长的在职人员,开展针对其薄弱维度的补偿教育,最终成就其"学术-‘技术-教艺’"的三维卓越素质,以满足高职院校对硕士层次"双师型"卓越教师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顺应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新形势,基于"双元型"理论,从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型双元,学科、企业的结构型双元,师生、员工的情景型双元三个层面,提出建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从招考、培养方案、导师队伍、培养载体、教学、培养质量、就业环节明确其实现路径。以期对建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设置整体分布、不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关两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指出了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不足,并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位论文选题与研究方法的选择是考察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环节,分析近5年来的3914篇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方法类型分布等描述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选题意趣和研究方法技能,发现我国大陆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虽然较为分散,但基本契合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跨学科选题渐增,但不同培养机构对教育技术学科定位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偏"技术"或重"教育"的不同选题意趣;混合的方法不断涌现,但亦存在研究方法选择不合理、研究仅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与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实验室建设在该学科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受本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和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制约,高校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对我国高校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了粗浅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构想,希望能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一些意见,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教育技术是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目的,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如果不具备农业学科的特色,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就不能体现其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为加强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整合,本文提出从建立有农业特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双导师"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以项目为依托,导师为指导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三个方面来加强农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模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高等本科教育的重要构成,对于非研究性的应用型大学,构建合理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模块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该文在结合绥化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成熟做法的同时,提出了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的"1+4"实践教学模块体系的初步设想,以转变实践教学理念,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过程。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文部科学省为适应社会经济变革、以学生"生存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改革以及培养教育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在各大学设立了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其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两部分,即确定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和由必修课程、学科领域的选修课程及学校现场的教育实习构成的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其借鉴意义在于,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应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应强化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地方“双一流”高校以系统思维坚持追求卓越来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地方标杆大学的成功经验,着力破解育人体系建设、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学科设置、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创新平台等关键问题,提升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整合和协同力度,打造支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4.
对全国14所重点高校1400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模式运行情况的专题调研发现:理论课比重大于实践课,双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比例很低,以学术性课题研究代替社会实践者居多,配套环境建设急需加强。未来,高校要突出实践性和特定职业性的特点,以完成横向实践课题研究和取得高级职业证书为目标,建立职业取向本科一专业硕士一专业博士培养对接体系;建立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制;增加前沿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大幅增加研究生教育投入,加速改善专业型研究生学习条件、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5.
国外一些高校不仅设立了世界遗产研究专业,且实现了本科、硕士、博士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培养,而我国高校世界遗产研究硕士生培养仍处于探索初创阶段。国外高校此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而具体;培养方式灵活,充分融合了各方资源;涉及的学科领域全面而又专深;课程体系成熟完善,课程内容先进而求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考核评估方式多样化。国外此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我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尴尬、大学生就业难、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等现实问题及原因;论述了高校开设“村官”专业,对实现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等具有的重要意义;指出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毕业生村官的跟踪服务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明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性,是构建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应用性;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养成;加强"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估机制,这是提高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成教生专业能力学习需求与现行人才培养脱节的现状,确立根据行业、产业、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实现成教人才由"知识型"培养模式向"能力型"培养模式的转换与提升。根据专业能力培养需要,构建"基本技能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兼顾"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提出运用"治理"理论和管理学方法构建成教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呈现出层次、学科与地区性不均衡,既有优势与机遇,也存在劣势、面临挑战。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主要由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要素构成,学校应从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入手,分阶段培养高职国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力图通过三年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在人才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应对新形势的需要,高职院校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更要注重对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应该及时调整思路和内容,把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主题,使学生作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