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难点的主要成因与类型自然地理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在高中阶段,其主干知识主要分布在"宇宙与地球""自然灾害与防治""海洋地理"及"环境保护"等部分,其主体部分集中在"必修1"。本文讨论的自然地理教学难点主要以鲁教版必修第一册为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难点,是指对于特定的高中生群体来说,那些因为具有抽象性、综合性、空间性特点而使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于理解的自然地理知识。根据自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必修1模块(自然地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教师也认为自然地理的教学存在的困难较多。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经典内容,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的第一个必修模块,是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开局。因而,自然地理内容学习的情况,对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及未来学习领域的选择有着  相似文献   

3.
一、试题特点分析1.注重主干知识考查.测试内容全面与2008年相比,自然地理的分值变化不大,人文地理增加幅度较大,占62.7%。其中重点考核的知识点有:①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热状况、天气系统和气候、水循环、地质作用等。②人文地理:工农业区位分析、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③区域地理:区域判断、区域特征的形成和评价、区域开发与整治等的比重较大。需要说明初、高中及各模块的内容有时是很难区分开的。  相似文献   

4.
新編中学地理課本以自然地理知識为基本内容。自然地理知識包括普通自然地理知識和区域自然地理知識。这里所說的普通自然地理知識,主要是指关于地球本身的一般特征和地球表面主要地理现象的分布規律(以下簡称地理規律)的知識。这一部分知識,不仅是学  相似文献   

5.
执教高中自然地理时,许多教师深感教学难度较大,学生配合起来常常力不从心。这是因为,高中自然地理更加注重对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地理现象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微课的出现,为有效解决自然地理学习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微课是指紧紧围绕一个教学目标(某...  相似文献   

6.
<正>地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许多基础学科具有交叉性,特别是高中自然地理内容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理解和构建地理问题,让地理和物理适当串串门,巧妙地运用物理中的力学知识,通俗地解释地理现象,则能轻松化解地理难点,深刻理解地理原理。例一:运用速度知识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讲地球自转时,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结论:"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  相似文献   

7.
张新 《地理教育》2014,(3):31-32
正地理学科高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地理和选修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中区域地理最令人困惑和焦虑。区域地理内容主要分布在初中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3与选修教材中。具有涉及区域跨度大、图表多、专业术语多等特点,怎样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既兼顾以前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又能与高中地理原理结合值得思考。高效而科学的区域地理课堂应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必修以及选修教材知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教改精神,编写了五年一贯制中学地理教材。本教材内容包括宇宙和地球、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三部分。第一学期讲授宇宙和地球以及中国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共计七十  相似文献   

9.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和开发中心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共10本,分必修和选修两种,其中,必修3本,选修7本。地理Ⅰ(必修)是必修教科书的第一本,由自然地理知识组成,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在物理环境科学中,该词语被广泛采用)、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的结构特征、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与空间特征。地理Ⅰ(必修)适应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时间为36学时。一、地理Ⅰ(必修)的编写原则《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是编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的主要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0.
一、命题评析试题请见本刊今年第4期第50页(一)试题结构1.课程分布从平时地理教学和地理教师所熟悉的地理课程结构来看,试题结构如表1所示。表1试题结构与课程分布(1)覆盖面较广覆盖中学地理课程的四大部分,且比较合理。(2)自然地理比重较大自然地理(含区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内容)比重占57%,若加上地球与地图则合占68%。反映出自然地理与地球地图等内容在当地的地理课程中智能价值、迁移应用价值较大。(3)气候要素突出今年试题气候要素明显突出,比重近40%,这是近年来命题中今年的特色之一。突出气候并不反映长年刻意追求某个地理要素,也不追…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学生普遍认为自然地理是最难的。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如何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地球仪部分从静态的角度研究地球和地球仪,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地理专业《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肩负着地理专业基础教育的重任。并以地质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三门地球科学分支为其基本构成。《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以自然地理教学为中心,在充分保留该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与地理专业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形成开放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构筑起自然地理专业基础教育平台,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过程方式方法,如采取师生共同参手的方式(如投标博弈),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27):155-156
高中自然地理,内容抽象,侧重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合适的"问题场",是提高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加强问题串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自然地理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基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较多高中学生在学习自然地理时存在严重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信心及学生的升学。本文就高中生在自然地理学习障碍中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自然地理知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教师教学水平限制,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差,以及缺乏学习信心是高中自然地理学习的重要障碍。可通过上好初中地理转向高中地理的衔接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参与和实践体验,通过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加强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重视地图的使用等方式来突破这些障碍,本文旨在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地球仪部分从静态的角度研究地球和地球仪,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相似文献   

17.
杨丽仪 《地理教育》2010,(12):31-31
高考地理中的内容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部分。自然地理所涉及的场景宏观,如宇宙环境中的地球运动、大气圈层中的大气运动、地壳内部的地壳运动、水圈中的水循环和洋流等。宏观的场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而且学生又缺少相应的体验、感觉来支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高三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加强自然地理复习值得重视。笔者认为,用图去理解、用文字去识记,采用图文转换应是自然地理复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该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大气运动和水运动的影响非常大。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地球的运动"深受命题者亲睐,因为这一节内容多计算,是客观题的最佳选择,且难度易把握,题目还可千变万化。但地球运动内容非常抽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很多学生没有空间想象能力,无法想象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更不用说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所以"地球的运动"这  相似文献   

19.
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相结合试卷体现了区域地理搭台、系统地理唱戏的命题思路,综合了气候、等值线、自然灾害、河流的水文特征、人地关系、地球运动等,表现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深入研究学科核心概念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以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模块为基础,对高中自然地理核心概念进行筛选与解译,得出人地关系、地理过程、环境、尺度、分布、区域、位置、相互作用等核心概念,并从地理学科系统论和学生认知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