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程悦 《新闻世界》2014,(4):105-106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报刊的现状是以党报为核心,多文字、多层次、多地区的民族报刊体系,大部分有文字的少数民族都创办了自己的报刊。但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纸张以及印刷费用日益上涨的条件下,少数民族报刊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面对报刊的数字化转型。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报刊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方式的发展与转型做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数字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包和平 《图书馆论坛》2004,24(6):125-127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数字化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进行规范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网络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的规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数字化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如何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进行规范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对网络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新闻事业也是由56个民族的新闻事业共同组成的,55个少数民族的新闻事业,和整个中国的新闻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整个中华民族新闻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新闻史上,少数民族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世纪初以来,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相继问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文字报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少数民族文字报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族新闻事业空前繁荣,迎来了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春天。到1994年,全国已有17种少数民族文字的91家报纸和用11种民族文字出版的150多家期刊,出版发行地点遍及我国各个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意义为依托,提出了构建数字化管理的相关策略,比如合理采用少数民族文字数字化处理技术成果,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6.
华林 《中国档案》2005,(11):35-36,41
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悠久,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制了古民族文字,并以民族文字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的文字历史档案。研究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问题,可更好地发掘、传播与利用这一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是指  相似文献   

7.
赵丽芳 《编辑之友》2016,(12):87-90
边疆少数民族报刊发端之际,也正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在促使边疆民族想象“中国”,促进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或意识在边疆民族地区生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润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学者.他孜孜不倦,勤于探索,为我国民族新闻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迄今为止,他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民族报刊研究文集》、《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9.
据最新资料表明,到2005年底,“有99种民族文字报纸,用13种民族文字出版;有223种民族文字杂志,用10种民族文字出版。”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体系更加完整,内容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新闻》是黑龙江省惟一少数民族文字报刊,是面向黑龙江省朝鲜族发行的党报。  相似文献   

11.
程亚娜 《新闻世界》2010,(11):153-15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这决定了新疆报刊文种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汉文报刊和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作用,对于发展新疆经济,维护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新疆多文种报刊的发展现状、社会功能和意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有助于促进新疆多文种报刊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翻译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56个民族中有25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共使用33种文字。就新闻而言,目前全国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地方报刊登记准印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共计136家,其中州地市党委机关报纸占很大比例。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没有新闻。”这是80年代中期,一位学者对刚刚开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白润生说的。十几年过去了,当白润生数十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和《民族报刊研究文集》面世以后,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评价道:“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独辟蹊径,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家’。”有人称白润生“在中国新闻史界第一次树起了系统化的、全面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旗”。他在自己的那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史不足百年,到目前也只有少许的科研成果,且多在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方面,关于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史的研究尚无鸿篇巨构。而林青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的出版无疑改变了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5.
由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副教授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去年底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为该书题签,方汉奇教授作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规定: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数字化时代的大环境下,民族图书出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亦面临巨大的挑战.笔者作为热爱民族图书出版事业的少数民族编辑,结合近30年的工作实际和体会,将在本文浅谈对我国民族文字图书出版事业面临的挑战和今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卫冉 《档案管理》2022,(5):113-115
大量以汉字和喃字为书写文字的汉喃档案文献的数字化保护,是汉喃文献长期保存与研究的必要方法。针对越南汉喃档案文献数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复合型专业人员和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汉喃文献专业字库词库及对照译文库、提高文字识别技术、保护知识产权等相应对策。汉喃档案文献数字化对中国包括汉文文献及少数民族(如京族)档案文献的数字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形式的改变对媒介传播的把关人——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民文出版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报刊的数字化转换型却步履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内蒙古民文编辑素养提升难度较大,存在取得专业资格考试难度较大、参加专业培训机会较少、高校学科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为适应新时代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从合理设置职业资格证取得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科学调整高校课程体系等方面破题。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新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有一些成果问世.创建了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新闻研究所是当时民族自治地方中惟一的专门研究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学会相继成立.并创办了蒙汉文版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论坛》。1986年在呼和浩特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经验交流会、研究新形势下民族文字报纸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少数民族文字报纸改革和发展等问题。两年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会(现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研讨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宣告成立。该会是全国性学术团体.旨在发展民族新闻事业,并创办《民族新闻》作为会刊.每年举行一次好新闻评选活动和一次学术年会。其发起人和首任会长系陈颖(满族)。  相似文献   

20.
刘世树 《中国记者》2015,(2):104-105
由于工作的缘故,近些年来,我相继认识和接触了一些在不同领域颇有成就者,其中就包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白润生教授。白教授196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工人日报》当过编辑,1979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他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出版的教材、专著、工具书就有14部,代表作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等,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