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既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个性。本文从六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两次世界大战和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尔兰问题的梳理,认为20世纪以来,爱尔兰问题因两次世界大战而得以变化,并最终演变为北爱的归属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成了爱尔兰问题发展的契机,爱尔兰问题在这一时期演变的结果主导了二战后爱尔兰问题发展的主轴。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1985年8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所作的专题发言.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打了两次世界大战。4这两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俞的浩劫,同时也极大地改麦了世界的面貌.现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在威胁看人们.尽管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失业问题颇为严重,并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缓解失业压力,解决失业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各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逐渐完善了英国的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连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与其独特的民族主义密切相关。长期的四分五裂的状态使其民族主义在相当长时期只是文化民族主义,在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极易蜕变成民族沙文主义,成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采取了由最初的中立到后期参战的外交政策,这固然受其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然而民族特性则从根本上决定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在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史中,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作品的主题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这样重大的事件给英美文学文学作品的主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希望通过本文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与肖洛霍夫战争观的简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厄内斯特·海明威被公认为创作关于战争的小说的能手,米哈依·肖洛霍夫的主要作品则几乎全都是关于战争的(仅仅《被开垦的处女地》是例外)。海明威和肖洛霍夫两人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並且留下了关于这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作品。如果对这些作品作一简略比较,或许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这二位作家的思想和艺术。  相似文献   

9.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密切相关 ;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 ,又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联。因此要搞清和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就不能不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起。该体系建立后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 ,最终导致崩溃。它的彻底崩溃之时 ,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日。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其建立的时代背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巴黎和会及其后协约国及参战各…  相似文献   

10.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主要参战国的时阵形势和战后政治地图的重划。  相似文献   

11.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大国曾导演过两场裁军闹剧,这就是国联主持下的国际裁军会议和几个主要列强间的限制海军军备会议.列宁指出,"'世界霸权'是帝围主义政策的内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帝国主义裁军骗局完全证实了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一国联主持下的国际裁军会议第一世界大战后的裁军问题在召开巴黎和会时就提了出来.根据和会通过的国联盟约第八条规定:"联盟会员国承认为维持和平起见,必须缩减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反思这段历史,甚  相似文献   

13.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章强调中国参加两次大战的背景不同、中国在两次大战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两次大战的性质不同、美国对中国态度不同决定了两次大战后中国不同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检验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追求。在今年的县教坛新秀评选中,有4位青年教师开了八年级下册的《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一课。4位教师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中各有特点与方式,下面我选取若干教学片断,就三维目标间如何寻找平衡点这一主题作一些分析研究。片断一:通过自主阅读优化基础知识教师首先投影出示导学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完成导学题。导学题如下:(1)列出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主要战役;(2)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3)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4)…  相似文献   

15.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章强调中国参加两次大战的背景不同、中国在两次大战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两次大战的性质不同、美国对中国态度不同决定了两次大战后中国不同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告别战争     
人类历史上,至今已发生了两次世界战争.虽然今日已是和平年代,但战火和硝烟却并未停止.两次世界大战引起我们的深思: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马奇诺防线的建立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军事战略紧密相关。马奇诺防线地点的抉择直接表明法国对下一次战争的构想。恰如福煦在一战后讨论防线时所云,“工事造成之前,人们必须知道行动的计划,战争的目标,这场战争怎么开始”。因此,弄清法国选择马奇诺防线设置地点的意图,对于进一步认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军事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国是一次大战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它获得丰厚的战利品。大战后,法国保持强大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半叶连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下半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与美苏争霸局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等。  相似文献   

19.
一 [教材特点]初中《世界历史》现代部分共分六章,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始,以第二次世界大界为中心,讲述“二战”前后半个世纪的世界形势和历史事件。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讲述了1919—1939年前后20年的历史,这正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年。这期间既是“一战”后的世界,也是“二战”前的世界,既是旧战争的结束,又是新战争的酝酿。尤其象是同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间歇,或是两个大战中间的休战,战争与暂时和平交炽着,战争势力与遏制战争的力量互相较量着。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世界大战的根源,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对立,并没有得到解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今天的世界,由于帝国主义依然存在,它的本性没有改变,特别是社会帝国主义在疯狂扩军备战,到处插手,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重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分析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研究帝国主义用虚伪的“和平”词句掩盖扩军备战的反革命策略,对于认清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警惕帝国主义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