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斗争并没有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结束,多极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但并未成为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环境更加复杂。面对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影响,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多极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抗衡多极发展趋势,增加了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近十年来国际政治的发展完全证明了这一科学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美国凭独超强势,强化全球战略攻势,对多极化进程造成新的困难和阻碍,但不能扭转世界多极格局的发展方向,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眼光看,新世纪的世界将走向一种新型的多极化格局。世界多极化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基础,不会因一事和一时的形势变化而逆转。不过,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尚需时日。一方面,多极即多个世界中心将影响世界政治全局;另一方面,美国企图搞单极世界与中俄欧日等决心构筑多极世界并维护这种多极格局的斗争,将贯穿这一时期始终。2001年,中美俄欧日五大力量之间,彼此的对外政策,既有连横的性质,也有合纵的特点;既有合作,也有斗争。在这种现已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框架下,在国际关系中起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由二极与多极格局并存发展到冷战后单极向多极格局过渡 ,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多极化的实质是制约一、二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因此多极化世界秩序将不同于过去历次国际格局与秩序。从当前国际形势看 ,多极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但目前应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经济动因刘培成李金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战”后,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形成的以美苏为主体的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了。世界政治格局从此进入了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过渡时期。那么,促使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演...  相似文献   

6.
今日世界不是一个整形格局 ,而是一个分形格局 ,即准单极与准多极的复合结构 ,简称双准极格局。“9·1 1”事件表明 ,世界恐怖主义这种非国家力量已经作为不规整极的一种突出表现赫然登上国际舞台。准多极里的极 ,不同于严格或规整多极里的极。准多极 ,具体指 :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中国 ,还有不规整新极 ,往后可能还有印度 ,等等。美国这一极 ,甚为特殊 ,它既是准多极里的一极 ,又是准单极的那极。这个双准极的国际格局 ,还将持续若干年。在此时期里 ,存在着两大斗争 :美国保持其准单极地位与多强 ,而其它国家及势力打破准单极地位的斗争 ,是第一大斗争 ;准单极、多强及其它国家与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 ,是第二大斗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对世纪之交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作了分析 ,认为世纪之交国际格局已由两极转为多极 ,由单层转为多层 ,这种国际格局的复合性特征 ,对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国际关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略论大国关系、大国格局与大国战略张运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仍然是以大国关系为主导的,多极格局也将是在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力量框架。大国战略旨在建立大国力量对比关系中的有利地位,达到其对外战略目标。大国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对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及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9.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今天建立多极世界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但是世界新格局的最终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多极化趋势必然伴随着曲折和反复,世界走向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今天的中国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努力成为未来世界的一“极”。  相似文献   

10.
查韦斯外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瞩目,主要是由于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为其开展“石油外交“提供了契机;高举反美大旗,赢得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拉美地区人民的共鸣;查韦斯频繁出访世界各国,在国际组织中积极作为,成为国际政坛的风云人物。然而,无论是委内瑞拉的改革与建设,还是查韦斯所呼吁的国际社会多极格局的最终形成,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自60-7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就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明显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到21世纪,世界将形成以美国、中国、俄国、日本、德国五大主权国家构成的多极格局。本世纪末由这几个大国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大小三角关系,已经构筑了这种格局的基本框架和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不断向多极化演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单极多元”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一超多强”结构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各国之间意识形态分歧逐渐弱化,大国关系在复杂多变中日趋成熟,世界格局越来越受区域化制约。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在曲折中前进,打造和谐国际环境,是建立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战后40多年的中美关系经历了激烈、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对抗——建交——战略伙伴关系。这个转变虽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毕竟实现了和平心愿的回归,成功地跨越卡夫丁峡谷,使国际格局出现了和平、繁荣、稳定的特点。 所谓国际格局是由那些综合国力相对强大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对稳定的结构或态势,综合国力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经过20多年开放改革的中国,即将成为“超级大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关系到国际社会的状况及21世纪国际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行为主体及内涵的变化、政治中心变迁,归根结蒂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各种社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自地理大发现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当一段时间,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格局未有什么突破;此后由于国际政治大家庭成员发生质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构成了影响世界政治的积极因素,资本主义时代弱肉强食局面受到抑制,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特别是当今国际政治发展的主要方向,国际关系由无极、两极步入多极多元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及其实践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伦理是一种全新的伦理理念。是由于生态伦理把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有效地纳入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中,从而深刻地揭示以自然生态环境中介了的人伦之理,亦即在现实的实践格局中曲折地协调和规范人类多极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归根到底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张伟 《中学生阅读》2010,(1):100-101
本专题主要讲述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瓦解和在此过程中的国际关系变化。在学习中,应重点掌握两极格局的演变,了解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的必然联系,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演变与世界主要大国综合国力消长、国际利益、价值观念、意识形志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社会发展与变迁过程中,世界政治历经威斯特伐利亚格局,维也纳格局,凡尔赛格局和雅尔塔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形式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社会进步的要求相适应,如今,世界政治新格局的酝酿与形成也必然要适合国际社会日益进步与文明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号召全党,要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实现下个世纪的宏伟目标。这一号召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际大环境来看,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旧的世界格局已经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出现多极化的趋势,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突出,而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曲折,又使中国的国际压力和历史责任明显加重;二是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给我们造成巨大压力。从亚太环境来看,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新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19.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二战以来形成的两极格局随之消亡,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拙见以为,未来的多极格局将是以经济为首要因素的“四圈”、“五极”格局。一、以经济为首要因素的“四圈”即将兴起所谓“四圈”就是美洲经济圈、欧洲经济圈、东亚经济圈和独联体经济圈。美洲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已经随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联盟的建立开始运行,至于东亚经济圈和独联体经济圈,则处于酝酿时期,从长远看,它们的形成将是现实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东亚经济圈。它是一个包括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韩国、日本等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江泽民两代领导人继承并发展毛泽东、周恩来领导时期开始酝酿的中国不做超级大国、不称霸的重要思想,依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宏伟战略方针.中国永远不称霸,将对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推动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