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我国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促进就业规划(2011 - 2015年)》指出,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的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规划指出, “十二五”时期我国要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文件中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并且提出了针对此情况的相应措施,其中把“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作为重要的一节提了出来。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本文对当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及在校生自主创业意识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形势及国家政策,初步提出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数量对策。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文件中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并且提出了针对此情况的相应措施,其中把“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作为重要的一节提了出来。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本文对当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及在校生自主创业意识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形势及国家政策,初步提出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数量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苇  陈娜 《华章》2012,(1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就业也从“学历就业”转变成“能力就业”.据统计,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631万人,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激增至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大概为70%-75%,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渴求日趋强烈,但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提供招聘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严重滞后于毕业生就业人数增长的速度,根本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多元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构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2011年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关系到高校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成为了各个高校和全社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把握2011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了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效果,反映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和诉求,探究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推动就业政策创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升就业服务能力,2011年6月至7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工作,这是继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后的第六次调查。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竞争次次“惨烈”,数十人争一个文员职位的不在少数,又有几人是不经“面试”而直接“入职”的呢?面试,决定着职场生涯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月22日举行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透露,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相似文献   

9.
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即,如何引导他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就业“寒冬”?笔者认为要正视现实,帮助毕业生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转变观念,鼓励毕业生用好政策拓宽就业渠道;要练好内功,教育毕业生应树立信心,迎接全新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渡过这个就业的“寒冬”,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为期一个月的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日前在成都正式拉开帷幕。活动时间是9月1日至30日,主题为"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对象主要是2011届和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杨雄 《上海教育》2011,(8):38-38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面对依然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下不少学者提出不少解决设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十二五”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准确掌握毕业生的思想状况,本文以山东省某农业院校2011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毕业生就业意向、择业期望、心理状态,影响就业因素和学校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就业工作应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前,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表彰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皖教学[2012]1号)文件,我校荣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荣誉称号,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杜小明、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陈君君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4.
资讯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就业形势总体好转为期一个月的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日前在成都正式拉开帷幕。活动时间是9月1日至30日,主题为"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对象主要是2011届和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根据江苏省1992-2010年的统计资料,从毕业生就业结构入手,重点研究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江苏“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毕业生学科结构的对策措施,以期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刘茜 《成才之路》2009,(4):I0002-I0002
“政策环境这么好,为什霸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还不到百分之一呢?”前不久召开的2009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在座的高校校长、书记们有些坐立不安。(消息来自《楚天金报》)相信不会有人质疑,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氛围里,如何解决百万“滞留”毕业生和新增610万毕业生顺利就业,是这个春天的头等大事。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无疑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大良方,然而效果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在“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主体思路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8.
资讯     
重庆市教委召开201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新闻通气会近日,重庆市教委召开201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新闻通气会,重庆市教委副巡视员程明亮向中央及本地新闻媒体通报了该市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2011届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提出2011年将采取继续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培训五大措施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国外大学生如何求职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在椟中求善价”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但找“饭碗”还得审时度势。据估计,中国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那么毕业生应该如何找“饭碗”?我们不妨对国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20.
新学年的开始,意味着新一届大四同学又将面临求职择业这一人生的重要抉择。应届毕业生应如何面对就业呢?笔者以为,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是就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一、把握“就业行情” 所谓“就业行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行情”。如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包分配,大学生要进人人才市场“自主择业”。“自主择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自由就业”,不是想到哪儿就去哪儿,而是要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就业。国家对教育部所属院校、各部委所属院校、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