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贵的请柬     
在我将近半个世纪的教师生涯中,曾经收到过各式各样的请柬,大都已经散失或者淡忘了。惟有一张请柬例外,它使我终生难忘,我珍藏它至今已整整41个年头了。这是一张小小的横式请柬,横长18厘米,竖高12厘米,是普通白报纸做的,白地红字。现在白纸早巳变黄,请柬上的几行红字却依然清晰可辨。请柬的全文是:  相似文献   

2.
美术欣赏是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用艺术的眼光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美术类学生的"反学校文化",对社会、教育和自我都有着深远影响,它也是社会、教育以及个人等方面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结合美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背景,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判断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黄薇薇 《文教资料》2005,(17):31-32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当今艺术教育总体上的某些不足。我认为最大的不足就是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应有的地位。我认为除了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更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开设民间工艺美术课程,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观摩鉴赏实物并亲自动手制作作品,以加深时我国民族工艺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美术欣赏是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用艺术的眼光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青瓦白墙,古朴典雅,浓厚的人文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让它吸引着人们走进它感受它。我想让孩子们也能体会到其中纹样设计之美,于是我有目的翻阅了四年级美术课本,寻到了《适合纹样》一课。我查阅了许多关于瓦当滴水的资料,将瓦当滴水的文化与课程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薛莲 《考试周刊》2014,(12):176-176
<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因此,小学美术课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一、用人文精神设计实施教学内容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类型,因此美术学习不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要将美术学习和文化学习紧密结合。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是体现这一要求的最佳路径,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主要针对如何让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以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文化素养,进一步指出美术文化教育对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莉 《班主任之友》2022,(10):58-60
<正>2021年春节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张特殊的请柬:我第一次所带的小学毕业班同学聚会邀请我参加。说是同学聚会,其实规模很小,和三位老师加起来一共也只有十八人,实话说不是缺席者多,而是因为当时班上只有十六名学生。这次聚会对于我和我的学生们来说,都具有别样的纪念意义。这是我初为人师时的第一批学生,那是一所偏僻山村小学没见过世面的“傻”孩子们,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美术、戏剧、舞蹈等姐妹艺术有着相通之处,音乐教学可与这些姐妹艺术相结合。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当教学欣赏民族打击乐器时,我要求学生们用绘画的形式将锣、钹、鼓、碰铃等乐器画出来,紧接着听辨其声音,把它的响声和乐器名称一同书写在对应的乐器旁,再用人声模仿打击乐的声音唱一唱,然后选择其中一种乐器,用废纸将该乐器仿造出来,最后让学生们用这些自己制造的“乐器”加上模拟乐器的音响,为歌曲进行即兴伴奏……这些环节包含了音乐以外的绘画、制作、即兴创作等艺术形式。其中绘画和制作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们…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程教学不应只是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应把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人文、社会及学生的情感表达联系起来,将之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美术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文化学习的平台,以绘画教学为媒介、作品欣赏为纽带、手工制作为抓手,将文化学习贯穿于美术课程教学之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思维结合等能力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手工制作的过程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锻炼动手能力和展现独特的思维,也能成为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连接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会创造新文化。本文就对小学美术手工泥哨的制作作出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巩望黎 《学周刊C版》2020,(16):147-148
我国社会在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很多的西方文化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到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这些错误的思想都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纠正,以便于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对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和生活中能够身体力行地传承传统文化,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可主要针对于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运用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课件,将形、色、文、音、像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中国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建构,使美术课堂呈现出多样性、多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牛斌 《成才之路》2021,(13):96-97
将乡土文化渗透于美术课教学是美术课堂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美术课堂渗透乡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文章通过开放美术课堂、注重艺术鉴赏、浸润乡土文化、借助乡土材料、发挥乡土资源优势等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姜楠 《成才之路》2021,(14):44-45
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想象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时,要注意对美术教材的选择和挖掘,提高学生对民俗体验活动的参与度,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美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校电视台制作了一期新闻节目,题为《我们の值周生活》,“の”是日本字,意为“的”。对此,学生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是日本长期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有人认为这只是娱乐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时沸沸扬扬.好不热闹。时值抗日战争史教学,我索性用一节历史课让学生就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课堂上,同学们唇枪舌剑,其激烈程度和深入程度都大大出乎我的意外。  相似文献   

19.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美术创作天分和热情。很多小孩子都很喜欢画画、制作,这是每个儿童阶段的人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因此,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激发儿童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责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感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倪美玲 《成才之路》2012,(14):17-17
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手工制作并不十分感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有意识地增加手工制作的次数,但收效并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后来,我找到了答案:那是由于活动材料的单一性和目标的绝对性造成的。大多数活动的设计往往是将绘画与制作分离开,基本上绘画就是绘画,只为学生提供传统绘画材料就可以;手工就是手工,与绘画无多大的关系。所以,只有活动材料丰富起来,目标定位灵活起来,手工才能真正动起来,才能自然地随着学生的需要与绘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