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可小视我们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感悟已经不仅仅限于课堂,而会在任何一个你不经意的时刻,猝不及防地跃然而至.不久前的一堂习题课上,我又一次领略.师:本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请看下面一道例题.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 在一次英语教研活动中,本人听了一节教学有关方位介词的课。教师准备了一个小球和一个空盒子,向学生呈现了in,on,near,nextto,behind,in front of,under几个介词。接着,教师又用手势来操练,一只手握拳,一只手用手掌,边说边练,课堂气氛也挺活跃。然后,教师又取出照书本上画下来的几幅图,让学生操练,要求说说各种动物的位置关系。最后,教师把早已剪好的许多小动物和几幅背景图分给学生,让他们在背景图上摆一摆小动物的位置,并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_这节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又找教具,又画又剪,整节课教具的使用是恰到好处,教学步骤合理有序;学生也学得非常开心,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在有趣的活动中输出语言。应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在教师们议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时,我无意中与一位学生聊了起来。我问到:“Who is behind you?Who is in front of you?”该学生摇摇头。我感到奇怪,上课时听他说得非常好,能把图上动物的位置关系一一描述出来,可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教师能否与新课程同行,让课堂教学多一份灵动与飞扬,多一份朝气与活力?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激情,更需要教师处理好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根据学生实际、已有认知能力来整合教法、学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恰当地选用学习方式,使课堂更生动有效。如何把握?我认为应注意新课程中“五不等”。  相似文献   

4.
一次,上课前接班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学生在电脑室狂玩游戏。一位学生还走上台来跟我说:“看在你是老师的份上,给你10分钟讲课!”还有学生说:“老师,我除了会玩游戏,什么都不会啦!”学生怎么这么缺乏上进心?一时间,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我陷入了迷茫和困惑。我还会教书吗?  相似文献   

5.
张嵘 《天津教育》2013,(12):30-30
请您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走进初高中课堂,进行教学观察,对高中英语课堂低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分析了以下两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读不懂教材。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揭丑,你会怎么做?一次,在徐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上,有一位学生就给老师出了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上,北京市的孙贵合老师执教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渴望与兴奋,至今想起来还让我激动不已。是什么让我这么激动?是什么让我如此痴迷?我想,主要是缘于教师精妙的教学设计,缘于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及时捕捉,更缘于教师"创造"了生生对话的课堂。教师让学生把一条画有长16厘米线段且带有刻度的透明胶片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只要你留心一下身边的课堂,总能发现学生手边多了一份学习的资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导学案”。那么这种新鲜的学习资料,究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定位这学生入手一份的“导学案”呢?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参与了钮晓萍老师的课堂观察,钮老师的教学语言是简练的,但即便如此,一堂课竟然也有六十几个问题。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观看了自己一堂家常课的录像,感慨良多:先不说课堂教学、课堂效果、学生的表现如何,单是自己的语言就值得反思,一半的课堂时间是自己在说话。换句话说。只有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在说,在读,在思考。这样的课堂效率又怎么会高呢?经过反思,我找到了原因。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语文课成为学生的乐园,这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核心。结合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我每单元给学生提供一批课外阅读书籍,并围绕单元教学重点作一次课外阅读指导,每节课前作一次检查。一个学期结束,我并没有因为减少了一节语文课而耽误课堂教学,相反,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大了,难度加深了,课堂效率也不断提高。为什么在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加深课堂教学的难度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效益反而提高了呢?首先,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其阅读速度,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直观感悟能力。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初夏时节,我参加了市小学语文优课比赛,执教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如何让课堂“亮”起来?我与备课组的老师一起,一遍又一遍地推敲教法,制作课件。终于,一份凝聚着众人心血和智慧的教学预案出炉了。带着自信,我走进课堂开始了第一次试教。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娟 《河北教育》2005,(15):40-41
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有时遇到这样情况,尽管我从头到尾将知识点、重点、难点讲得头头是道,重复又重复,但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同我一样的兴致,觉得他们的心思全然不在课堂,注意力和兴趣点并没有完全吸引和激发出来。于是我反复的思考,同时也向老教师请教:如何才能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如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偶然一次翻看《芥子园画谱》发现画谱中的每一副画在构图上都不是满满的,而是留有一定的空白,这些空白给人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高效的课呢?我认为,在一堂课中,教学安排合理、紧凑,学生学习的质量好、效率高,每个学生个体的能力都有所发展,那么这堂课就可以说是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数学课堂”应该千什么?“数学课堂”应该怎么样?……这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思考,并且最终必须自己作出回答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我一直苦苦追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数学课堂,努力使学生把数学学得“多滋多味”。现撷取几个课堂教学片断,阐释我对“新课堂”的粗浅感悟,  相似文献   

15.
fangzil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后困惑的问题。fangzil老师在“买铅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六急”。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课堂探究如何安排教学时间?二是算法多样化如何引导学生?三是课堂中如何顾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三个难题引出教师的矛盾心理: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探索问题,又担心教学时间的不允许;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又担心教学如一盘散沙无法控制;既要尊重学生自我建构的选择,又担心学生两极分化的加速。  相似文献   

16.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大段(第5—第10自然段)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四次幻景,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准备这部分的教学时,原计划找找童话录像,做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但很遗憾,童话录像找不到,课件制作又很费时。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在教完第一大段后,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细读课文第5—第10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加以联想,画4张幻景图,第二天带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看。对于《卖火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美术课标》)也已经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学成果逐步显现,教学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最近,在参加了几次美术教研活动后,我对如何才算真正贯彻《美术课标》精神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这几次的公开课上,我看到学生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画又是表演的,整个课堂热闹异常。我在想:难道这就是《美术课标》所提倡的“全面发展”?在这热闹的背后,学生究竟学会了什么?又学到了多少?如果这算追求教学的“全面开花”,最后到底又能开“几朵花”?  相似文献   

18.
李运梅 《小学生》2011,(4):19-19
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把握识字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对于汉字只重视写,不重视识字技巧,觉得多练几遍即可,殊不知字会写了,形记住了,但意呢?放在语言环境中还认识吗?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不认识得多,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方法太机械了。尤其在低年级阶段,识字是高峰期,孩子年龄又小,光靠机械地去写,恐怕费时又费力还不出效果,最后教的学生失去了兴趣。究其现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改自己,改学生,改课堂,改方法。终于在实践中摸索到了一些识字方法果。那在学习环境中怎样识字?  相似文献   

19.
徐友新 《江西教育》2005,(12):14-15
时下课堂,表扬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给予学生的表扬越多、越高,就越有“新课程”味似的,对此,学生会怎样看呢?利用一次教学反馈的机会,我在问卷的末尾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江梅 《河北教育》2002,(11):40-40
以疑激趣。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学中,可把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着力点。如学习《一分试验田》一文,我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了主要问题来设疑,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了课文的主要意思,并把握了文章的脉胳。又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我点拨学生特别注意“飞过来吧”中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