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帮助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应运而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同国家助学贷款相比在贷前认定、贷中办理和贷后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一些政策因素的制约。因此国家应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建立利息补偿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实行税收减免并规定合理的还款方式及期限。学校要和银行联手加强贷款管理,广泛动员,确保应助尽助,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努力提高贷款质量,确保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推动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入学的主要途径,我国自1999年实行助学贷款以来,到2002年底已累计发放贷款70.227亿元,有732万人次领到了贷款。可在实施中,一方面国家和高校渴望国家助学贷款能为贫困学生雪中送炭,而另一方面银行却迟迟不肯行动.国家专项拨出的贷款贴息也无法支付,出现了银行惜贷、学生犹豫不贷以及难以办理贷款  相似文献   

3.
高校国家助学货款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了资助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由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建立的一种贷款制度。现阶段高校园家助学贷款的状况一方面表现在政策有力,国家助学贷款走势看好;另一方面贷款进度不理想,工作进展不平衡。由于学生、银行、学校、政府等各方的原因,导致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出现了“一个贷不出,一个贷不到”的现象。为此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政府与各部门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机制,严格信用监管;要不断创新,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这一金融品种,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多机构参与助学贷款业务的体系;高校、银行、广大学生都要积极配合,才能把这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家庭收入减少和就业困难使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数量大增。另一方面,银行缺乏放贷积极性,可能对学生助学贷款把关更严。对此,高校和政府应共同采取积极措施缓解学生的就学危机。高校可实行学费打折,延长交费年限,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心理干预机制。政府应审时度势,及时出台相应政策,如向经办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注入一部分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直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手中购买一定比例的学生助学贷款;适当上调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补偿金比例上限;组建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学生助学贷款的发放、使用和回收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已进入了"90后"群体时代。部分大学生在高校助学贷款落实中表现出贷前不贫装贫、贷中挪作他用、贷后违约不还等诚信缺失现象。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在于"90后"大学生思想受到的冲击、贷款机制的先天缺陷、高校教育管理的乏力、学生诚信意识偏颇及偿还能力有限等多方面原因。解决"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层面一要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二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学生守信基础;三要完善个人信用机制,增大学生失信成本。银行层面一要畅通联系渠道,区分对待学生;二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提升还款概率。关于社会层面,国家要利用法律强制力,媒体要客观公正,营造诚信氛围。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确保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重要举措。然而,高违约率始终成为这一政策性贷款执行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8所高校受贷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贷款偿还方式单一、学生诚信意识不强、银行对贷款追缴管理不到位等多重因素影响着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控制的过程。针对以上因素,本文从政府、高校和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降低助学贷款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推出的重要政策,但在实行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助学贷款难贷的问题,其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需要真正调动银行、学校、学生等方面有的积极性,尤其需要银行与学校的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遇到了银行惜贷、学生惧贷以及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某些特点所带来的与高校原有资助体系不配套等具体问题,文章探析了高等学校的具体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下,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可行性做法,并对建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途径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一些理论和模式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做好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的一项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国家助学贷款对银行风险太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有偏差、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不够完善和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格审定难等问题。要顺利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必须要求银行提高认识和增强责任感、学校要加强配合与管理、学生要树立金融意识与信用意识、国家要建立防范机制和完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遇到了银行惜贷、学生惧贷以及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某些特点所带来的与高校原有资助体系不配套等具体问题,章探析了高等学校的具体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下,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可行性做法,并对建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途径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行一些理论和模式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助学贷款这项系统工程中,高校事实上成了连接银行和学生的中介入,对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快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工作中角色扮演过多,而银行和学生两个行为当事人的角色反而显得模糊,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三方角色严重错位。为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发展,应从多方面完善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管理,让高校、银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角色复住。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银行和学生的介绍人,事实上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扮演角色过多,从而使银行和学生两个行为当事人的角色显得模糊,三方角色错位严重。文章分析了银行、学生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角色,为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发展,从多方面提出建议,让高校、银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恢复本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高校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政策性优惠贷款,受到广大贫困生的欢迎。但随着高校助学贷款的发展,学生的还贷违约问题成为困扰银行和高校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贷款违约问题改善违约情况,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受贷学生、法律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解析违约问题的诱因,对银行、高校、国家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降低助学贷款违约率。  相似文献   

14.
问:什么是国家助学贷款?答: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毕业后分期偿还。问:哪些高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答: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都应积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通行的制度,助学货款制度不仅体现了社会公平和道德诉求,也体现了一种经济理性.国家助学贷款一直呈现出"增长速度极为缓慢,银行拒贷率居高不下,获贷率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获贷学生不能按期还款"的矛盾和问题.文章在用交易成本理论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制度设计角度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政策反思.  相似文献   

16.
目前,助学贷款已基本实现“虚贷尽贷”。助学贷款本息回收难却始终困扰着助学贷款的发展。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抽还贷期,全国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率接近20%。2013年2月,贵州省教育厅对该省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回收情况进行了通报:“截止2012年12月31日,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自付本息到期2103.95万元,实际逾期违约金额628万元,逾期违约率迭29.84%。”因此,高校要研究制定贷款本息四收策略,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本息能够安全回收。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研究》2005,(1):10-10
2004年上海市高校资助贫困生工作有了新举措。该市教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议标等形式.确定63所地方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率先落实国家助学贷新机制.解决贷全部全日制普通高校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学生贷款巾息和风险补偿金,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的覆盖面达到100%。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的深入,贫困学生贷款偿还不力的问题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分析总结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化解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完善的对策,以期为确保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安全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助学贷款新机制在实施过程和操作效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从"学生、银行、高校、国家"这贷款四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困境予以剖析,从理论层面上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信用制度缺失与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具体运作中,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并无严格的制度约束,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取得助学贷款的绝对控制权,贷多贷少主要由银行的主观愿望决定。在政治、政策和利益的权衡下,商业银行理智选择只是象征性地发放一些助学贷款,且往往以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