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蒋晟兰 《家教世界》2013,(12):258-259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与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而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情感态度包括积极和消极的两种态度。积极的师生关系是指热情、积极、自信、坚强和合作精神等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情感态度。只有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有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沟通,从而喜欢教师的教学,全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新形势的教育模式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何谓师生关系和谐?那就是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人格上平等,心理上相互悦纳对方,形成真纯的、至爱的情感关系;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合作,获得健康愉悦的人际关系体验。这种和谐的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在课堂上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3.
绿色英语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一种和谐一致的师生关系及教与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良好合作关系.正是基于这种关系,师生才能成为朋友;正是基于这种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正是基于这种关系教与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因此,如何构建绿色和谐的英语课堂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引发教师教学的巨大热情,同时也能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情感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英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个谈得来的朋友。教师应与他的学生建立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期待、相互欣赏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数学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不是教师的"独白"。生硬的灌输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如何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上,创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如何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亲近学生的童年,学习有用的数学?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学课堂除必要的教材知识交流外,还应打开情感交流的窗口,共建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民主与平等的人际关系;一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同时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了解。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创建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交流渠道。文章对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师生和谐教学课堂构建的分析,旨在创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培养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必备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笔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是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情感投入,善待学生情感是思想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往往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积极、愉快的情感是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当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正常、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产生积极影响。教学中教师常有这样的体会:优生大部分和教师关系比较亲密、和谐,而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之间 ,存在着各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其中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 ,师生关系既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知识传授关系 ,更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交流、情感交流关系。本文拟对课堂情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做一初步探讨。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情感起着主导作用 ,它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情感是最能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群体心理状态 ,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 ,在学…  相似文献   

10.
王艳萍 《现代教育》2011,(Z2):88-88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下面结合和谐课堂的构建谈几点体会。一、师生关系和谐言论自由,师生交流畅通,关系和谐,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需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把自  相似文献   

11.
袁功龙 《考试周刊》2010,(7):183-184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化学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就会使学习情绪不佳.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产生种种不良情感,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2.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平台 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课堂上师生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老师的话不全是真理.教师和学生应有一种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才能在松弛、甚至是玩乐的环境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会被老师接受,老师正用一种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相似文献   

13.
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过程中良好情感的形成需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促进并共同发展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树立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这个理论背景下,文章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祁小琴 《甘肃教育》2014,(11):27-27
正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它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积极的反应,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谐课堂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其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因为它是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亲切的、友好的、活泼的、乐群的、健康的一种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  相似文献   

15.
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温馨的叮咛,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教与学互相融合、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当然,这种师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只有一视同仁,坚持平等的原则,多给学生以关爱,多给学生以暖和,师生关系才能多一份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一、心通艺通、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音乐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学习过程."教乃心术,心通艺通".对音乐教学而言,首先是"心通",而后才是"艺通".假若教师与学生缺乏感情交流,甚至师生情绪上产生对立时,哪怕你的技艺再高、再好,学生也难以接受.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音乐课堂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共同营造民主、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许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的心情很容易被课堂氛围所影响.有时,老师们会为一堂令人满意的课而心情愉悦.因老师的课堂精彩,学生会觉得45分钟过得很愉快,还不觉得累,怎么下课铃就响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到喜悦,充满自信,每天都期待着上这位老师的下一节课.相反,有时学生对老师的课不感兴趣,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在课堂上讲小话、打闹、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老师发现后会大发雷霆,严厉批评学生,这样严重影响师生关系,也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民主和谐的课堂,更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能否和谐的主体,其融洽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善于从"我"开始,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创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给与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把交流当成一种习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课堂生活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每一堂课都应渗透着深厚的情感色彩,而这种情感的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如果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学生们往往会难以忘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一、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内涵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交互活动而产生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着,它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关系极大。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与主体的互动过程,就不应该仅是单一的教和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互动状态,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理解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的看法是: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2.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为课堂上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