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陈万怀 《新闻界》2013,(17):47-5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播,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式与社会传播意义进行解读,为认知与把握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晓荔 《今传媒》2016,(10):56-57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逐渐走下网络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日常谈话中所使用的语言。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应该成为我们科学研究的素材,从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当前人们的社会心理。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归类和分析,探究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并探究当前社会背景下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3.
毛贺祺  张坤 《今传媒》2013,(1):135-138
从"躲猫猫"到"我爸是李刚",这种产生于新闻事件并流行于互联网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意见表达和对于社会参与的公共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使用者也会将网络流行语带入现实社会中并进行传播,这使其不局限于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层面,也发展到社会流行语的文化层面上。这样的传播过程既可以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进行创新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其社会意义进行判断。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调查,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表现出来的新闻性、态度性、娱乐性和流通性反映出了网络使用者和非网络使用者对于新闻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也毫无例外地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从近10年的情况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丰富的语用意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往往带有着“无厘头”特征,本文称之为无厘头网络流行语.无厘头网络流行语延承了电影和文学语言中无厘头的特点,荒诞离奇,看似无中心、无目的,但其实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反思.本文分析了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体现,探讨了网民热衷于创作使用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动机,最后解读了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上每年年末都会有年度流行语出炉。该文通过对2004年到2010年七年内网络评出的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的来源汇总以及2011年上半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的内容以及文本分析,探讨网络流行语所折射出的我国公民在社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民意诉求以及对我国公民社会发展进程的启示。成  相似文献   

7.
张丽娜 《青年记者》2017,(14):79-8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娱乐业的日渐结合,以无意义地过度解读为特点的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娱乐至死”的典型表现.前段时间,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中,网络词语“蓝瘦香菇”成了热门用词. 网络流行语的缘起 1.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在网络社区基于共同意识形态和行为特征,以非物质形态表现出人们的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本质上是一种解构与建构并行的网络文化,通过解构权威进而建立特定群体对特殊文化的另类解读.它通常借助当代全媒体介质平台进行传播与创新,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流行语是网络传播中值得关注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对201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农民、干部、教师、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及影响的调查发现:在流行语知晓度上,男性高于女性,农民群体低于其他四类群体;不同群体流行语的传播媒介基本以电脑为主,手机为辅;不同群体主要以同学、同事作为流行语的传播对象和以网络为传播途径;流行语的出现让他们更多地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流行语是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管静 《东南传播》2018,(7):73-75
自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的全民参与、众声喧哗带来的是大众一次次的话语狂欢。网络流行语的变迁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大众文化利用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多元等将传统的语言移植到网络平台上,而网络流行语的网络化加工、创造性继承、互动性传播也使得这种全新的文化比传统的大众文化更具备传播力、号召力。从符号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解读首先应该明确其概念,通过分析几个相类似的概念与网络流行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防止概念混淆。网络流行语从小众文化群体走向大众文化群体是标出性的历史翻转,而翻转的背后是网络流行语对大众文化特征的逐渐继承。为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大众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心态和认知,本文从符号的伴随文本语境、编码方式、表达方式、解码方式、衍义方式五个角度解析网络流行语的大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流行语是社会舆情的镜像,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交际元素。相较于网络推出的类型流行语,《咬文嚼字》近八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综合了线上、线下媒体使用频率,颇具影响力。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对这八年的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因素进行探析,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是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大范围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与"网络吐槽"、"网络人肉"等现象互动并存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本文以符号学理论、"文化工业"理论和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为基础,剖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发机制,认为网络流行语既是语言能指、所指及其关系的进化,又是消费主义社会成熟的产物;同时也是公民权力强化的体现。社会普遍用语常常表现了社会心理,隐藏着集体无意识,网络流行语中过于粗俗和暴力的部分应该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2.
王德新 《东南传播》2023,(2):98-101
网络流行语曾一度被视为青年亚文化的产物,而与主流价值相区隔。本文以近十年来的网络流行语为样本,从文化变迁视角出发,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类型、特征、传播使用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不断演化的网络流行语出现了从小众娱乐到大众参与、从叛逆对抗到和谐共鸣、从话语生产到文化创造、从情感压抑到情感交融的演变趋势,其变迁的主要特质便是主流价值对网络流行语导向作用。要进一步推进发挥主流价值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以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网络精神家园的建设,使网络流行语更具社会价值与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与禁忌语不仅是语言现象,更反映出了社会的结构性压力对青年群体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青年群体的信息时代"网络原住民"身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由于资本的介入,青年群体由"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退化成注意力经济的消费者。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结合焦点小组访谈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属性和语义运用两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与禁忌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茜 《新闻传播》2022,(3):13-16
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有深刻的社会意涵.网络流行语具有疏导社会消极情绪和强化社会积极情绪的功能,是反映社会舆情的镜子,也是当下民意表达的有力方式.从社会学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有助于反思其表现出来的社会现实问题,加深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本文首先从其基本概述入手,通过迷因理论对其...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平台在国民认知中逐渐普及,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直线上升,日益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及观念,学界对网络流行语形成机制与传播影响的探究也越来越重视。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具备传播性、奇趣性、时效性、社会性、典型性等特征。其传播机制包括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社会化的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再创造,网民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关注,网络名人对网民心理、情感及价值的引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1.网络流行语现象简述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一种被称为"信息社会方言"的新型语言现象逐渐兴起,这就是在如今的网络信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网络流行语。所谓网络流行语,即基于网络传播背景,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表达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并广为流行的语言形式。从互联网应用之出的MM、伊妹儿、恐龙等新型词语  相似文献   

17.
周玫 《传媒》2019,(6):91-93
"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包含着各种网络热词、网络新词、网络流行语及网络文体,便于记忆,具有口口相传的特性,能够加快传播的速度,在目前的媒介文化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对于"词媒体"的研究,有助于洞察中国当代社会的媒介文化现状,还能够准确地把握国民的文化心理和生存处境,从而为媒体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能够反映网络语境及文化对于当代青年的影响。本文对上海地区1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1300份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流行语的创新性和交流便利较为认可。资深网民有着更高水平的日常网络流行语使用,网络流行语评价态度对个体使用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励  邱理 《当代传播》2015,(1):41-43
网络流行语在反应网络舆论、建构流行文化的同时,经历着从流行语向话语的转向。网络流行语话语建构的根本原因是传播机制及传播技术的变迁。网络话语的建构过程是网络流行语从符号替换向符号重构过渡、从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演进的进程。话语作为网络流行语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其重要的前提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平台为网络话语的建构提供特定的社会性语境。如今,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话语平台呈现出了民主化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了社会性话语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度流行语已经出炉,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评选出的年度流行语,对近年来流行语的传播特征进行了总结,主要体现在:流行语的互联互通、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流行语映射出的社会心理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