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界定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系统持续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从产业系统总量、结构、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系统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盘锦市产业系统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年盘锦市产业系统持续性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过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产业系统持续性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计算,表明产业系统结构和产业经济效益是影响产业系统持续性的最主要的2个指标,产业结构因素是产业系统持续性变化的关键变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价值链嵌入对资源型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企业决策模型,提出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进步的机制与效应,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1)嵌入价值链对产业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2)价值链嵌入与产业进步的具体关系呈现出倒"U"型关系。选取2006—2016年我国13个资源型产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投入产出表与索洛残差法分别测算资源型产业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发现资源型产业嵌入GVC能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利用替代变量法和细分行业回归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显示理论假说在资源型产业中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猪产业与饲料行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遇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1337-1341
生猪产业关系民生大计。饲料行业的发展为生猪养殖行业增长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文章针对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的品种资源安全、畜禽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和效益低下等难题,提出了关注品种资源安全,发展"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两型饲料工业,以及发展抗生素替代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吉 《科技广场》2013,(3):184-188
中部地区居大陆腹地,对国家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6年,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类似东部地区环境问题开始凸显,环境和生态方面恶化态势开始显现。在新发展形势的要求下,需要针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进行新的评估。本文建立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估模型,分别测算了中部六省2000—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间两两协调度和三系统综合协调度,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中,仅仅提高其中两系统的协调度,不一定能对整个系统的综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只有其中所有的两系统间协调度都提高了,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综合协调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在资源不断减少甚至枯竭以及产业与城市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经历:兴起—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失的过程。孝义市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优势逐渐弱化,经济发展步履维艰。本文通过分析孝义市煤炭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孝义市煤炭产业转型的目标以及转型的思路和路径,对孝义市进一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更好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一个实证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小玫  杨永辉 《资源科学》2009,31(1):171-176
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资源替代自然资源,这种替代意味着对现有的生产、消费模式以及相应的市场组织结构进行彻底的变革。本文认为,在众多资源替代模式中,知识资源替对自然资源的替代将是一种现实的和长远的模式选择。文章通过构建知识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的模型,在对我国及东西部代表省份陕西和浙江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可行性结论:我国知识资源对自然资源的替代系数较大,知识资源替代自然资源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替代主体—企业及产业组织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替代途径和替代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初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试图克服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进入80年代,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少国家陆续提出并实践多种替代常规农业的模式,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这些替代农业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尽量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生资源,减少外部投入,通过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固氮和其它生物技术以及生态调控手段实现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文章从人口总量与结构变化、资源消耗与低效利用、粗放式发展引发环境污染以及快速城镇化的水土资源压力等方面,系统刻画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我国未来更加严峻的形势进行了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1)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保持"饥饿开发"的状态;(2)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加大环境的整治力度;(3)合理引导产业的区域转移,限制资源剥夺与环境转嫁行为。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半数以上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该类型城市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环境治理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熵值法等方法,基于资源禀赋分异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进行类型划分,解析资源禀赋、环境规制和产业路径创造交互作用关系,归纳高、中、低等级资源禀赋下环境规制对产业路径创造的影响机制,进而针对不同等级资源禀赋条件下资源型城市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结果表明:2003—2016年,黄河流域城市环境规制水平增长显著,且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总体呈现上、中、下游逐级递增态势;2003—2013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路径创造水平提升明显,但地区差异显著;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资源类和非资源类产业路径创造的影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为此,环境政策的制定和选择要考虑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对资源行业的依赖程度,科学设计精细化的环境政策,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特色畜牧业是近年来西藏全区涉农部门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产业;西藏特色畜牧业产业已全面进入打基础的初期阶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西藏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立足当地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强特色畜牧业资源的开发,是深化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农牧民收入有效增长的必然选择,更是推进"一产上水平"、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方幼君  周敏  程玉申 《科技通报》2008,24(2):283-288
科学地进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章用按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普查所获得的资料,建立了针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杭州市为例,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杭州市13个县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等定级的初步探索,评价结果可为杭州市旅游开发规划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向明 《资源科学》2006,28(3):143-150
对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的价值评估在国外已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而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评估技术方面已取得较长足进步,其中最突出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旅行费用法、费用支付法和条件评价法。在中国此类研究开展较晚,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本文分析了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阐释了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意义。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本文构建出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的非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旅游资源的非经济性资产评价,主要是一种开发条件、开发潜力评价以及非经济性效益评价,为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评估提供依据。而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资产评估则是通过其产品的预期收益指标与成本指标来间接核算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后运用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旅游资源资产的价格构成,构建了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模型,为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提供 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旅游资源群是指占据一定地理空间同类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强调从整体出发,研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这对于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讨论了旅游资源群的概念,分析了旅游资源群的基本特征和空间结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认为展开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开发的基础,是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进而设计出了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和开发潜力的表征指标体系,最后以全国佛教寺院旅游资源群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源评价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耀星 《资源科学》2000,22(6):62-66
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文静  张朝枝 《资源科学》2019,41(9):1724-1733
旅游资源诅咒假说常在旅游研究中解释旅游发展与经济长期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但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却并不清楚。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旅游资源诅咒假说相关文献,认为资源依赖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否阻碍经济增长是判断旅游资源诅咒假说成立的基础,旅游发展的挤出效应是旅游资源诅咒假说的作用原理,而路径依赖则是旅游资源诅咒的生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旅游资源价值的动态变化特征、旅游产业演化的复杂特征,结合路径依赖复合模型,建立了结合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的旅游资源诅咒演变模型。模型认为:受旅游资源丰裕度影响,旅游目的地在宏观上会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陷入发展模式锁定状态;但受旅游资源价值边界变化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在微观上会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发生层级演化及转换发展,试图通过不同发展路径重组突破旅游资源诅咒困境。本文加深了对旅游资源诅咒复杂演化过程的理解,对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影响的综合性、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旅游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资源是一个经济社会"嵌合"的历史沉淀,本文以甘肃旅游业为例,以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为总目标,以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系统、社会文化、旅游环境等四类次级指标为准则层,以此选取方案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资源开发潜力,并给出甘肃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法律机制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与优化模式以及人们对此系统的有效调控。县级区域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本文以黄陵县为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县域人地系统中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人地系统演变的动态调控模型,对该系统进行多种发展方案调控试验,比较优选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灵恩  钟林生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16,38(8):1452-1464
旅游消费属于典型的异地消费,在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旅游消费也对旅游目的地乃至区域的资源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旅游消费的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是资源生态学和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系统性的研究不足,理论研究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已有文献和归纳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评述了旅游消费资源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进展和现状,重点从旅游消费体系的视角,系统阐述了旅游消费资源环境效应的分析框架和重点内容,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了旅游消费资源环境影响机理:①旅游消费的异地消费特征改变了区域原有的资源分配格局;②旅游消费内容的变化改变了区域资源供给结构和流动效率;③旅游消费驱动的资源异地供给增加了资源消费的环境影响;④旅游消费的突发性和集中性挑战着旅游目的地综合环境承载能力。最后,提出了现阶段旅游消费资源环境效应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