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台有关允许"异地高考"的时间表,"各地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测算,但要提出什么时间完成"时间表的"最后实现年限"则由当地政府决定。(3月5日《新京报》)杜玉波说,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日前已证实,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望试行"异地高考",试点工作将由各地自行提出。然而,至今未见哪个省有试点"异地高考"的时间表,也不清楚哪个省有此试行计划。"异地高考"雷声大雨点小,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言及"异地高考"具体办法10年内可能出台,再到《教育规划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日前已证实,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望试行"异地高考",试点工作将由各地自行提出。然而,至今未见哪个省有试点"异地高考"的时间表,也不清楚哪个省有此试行计划。"异地高考"雷声大雨点小,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言及"异地高考"具体办法10年内可能出台,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中有气无力地说: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一些地区的方案由于门槛过高而遭受质疑。专家建议,对异地高考方案应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视角进行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不能全指望异地高考方案,还需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是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二元户籍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物。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现象的成因、现状、挑战及对策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但总体来看,理论层面的研究偏少,新闻报道性质文献居多;"随迁子女"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社会效应的研究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6.
熊玲 《湖北教育》2014,(12):41-4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涌入城市,其迁移方式逐渐由个人迁移转为家庭迁移.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当前,异地高考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矛盾、各地准入细则认定难、高考移民的隐患等困难.对此,中央应出台更为明确有效的异地高考政策,建立以学籍为主的高考报名制度,着力推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均衡化.  相似文献   

7.
部委     
《教育》2011,(19):12
教育部:不赞同高考移民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澄清了一个误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不等同于‘异地高考’。‘异地高考’是指‘高考移民’,也就是学生为了更多地争取入学机会,到另外一个省份参加高考,这是教育部门不赞同的。"对于在就读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省市积极研究相关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8.
国内     
高考改革新方案:继山东之后在全国积极稳妥推进 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明确表示,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3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会议时向记者们透露,高考改革方案正在"最后冲刺","十个月之内"就会出台,要求各省市在年底之前拿出异地高考等改革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现“异地高考”的阻力分析与消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洪池  梁燕  彭元珍 《高教探索》2013,(1):16-18,29
“异地高考”指的是户口在流出地、但在流入地高中就读并注册学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录取的一种方式.教育资源差异导致的利益之争、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高校招生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难以实现“异地高考”的主要阻力,而依据户籍考生和非户籍考生的比例分配招生计划、建立“以学籍为主”的高考报名制度以及实施多元化的高考录取方式和评价标准是消解“异地高考”阻力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的"两会"上,"异地高考"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直言,异地高考应由国家制订方案,如果想实现真正的"异地高考",应当从高考招生改革入手。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教育部作为职能部门,尊重各地制定的实施办法,不会由中央统筹安排。为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城市参加升学考试的现实问题,2012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文件,要  相似文献   

11.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在北京上小学、中学,临到考大学,却不得不回原籍参加高考,这是万千随迁子女所面临的尴尬状况.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实行的高考户籍限制政策,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持续"发酵",并凸显了出来. "两会"召开前夕,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异地高考实施方案: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本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给出了时间表:异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  相似文献   

12.
观点     
《教育》2012,(24):7
张千帆:异地高考制定权不可交给地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日前呼吁:教育部不能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时间表和附加条件的制定权限交给地方。他担心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压力,很难制定公平政策;并且,全国各省份的步调不一,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异地高考”政策内容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表现为传统户籍制度的固着性,地方政府决策的自发性,以及利益群体关系的非线性.为有效推进“异地高考”方案的实施,应努力构建多方参与决策机制,合理配置流入地教育资源,适时调整报考准入资格,逐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4.
异地高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拥有高级中学学籍的学生不受户口限制,跨省份参加高考的一种制度,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促进高考招生公平发展。异地高考具有条件性、有序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异地高考是现行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完善社会流动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不过,异地高考受户籍制度制约,受教育既得利益集团阻抗,受复杂性因素阻碍,在现实操作性上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5.
异地高考本是为了让非户籍地考生享有与本地考生均等的考试资格,但相继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的具体内容却并不尽人意,尤其是作为重点关注区域的北、上、广地区的政策令许多人大失所望。目前的异地高考政策实际上反映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之间在均等的教育机会方面僵持难下的状况。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本身的极度弱势,如果没有政府的有力介入,僵滞状态就难以改变,异地高考政策的切实进展将十分艰难。为此,基于教育机会更为均衡的原则,应以考试权与户籍制度相剥离为起点,通过政府的主动积极作为,打破不合理的僵滞状态,变革现行高考招录制度,以提升各地教育质量和均衡推动异地高考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孤军深入,必须有相应配套措施做支撑,必须与全面综合改革相协调 2012年岁末,“北上广”异地高考方案揭开面纱。由于设限多、门槛高、难度大,再加上有些社会高度关注的内容缺失,各种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北京、上海、广州“分步实施、逐步解决”的思路和举措充分表明,异地高考改革的大门已然开启,高考户籍制度不再是难以融化的“坚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随迁子女的高考成为民众关注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教育部的强力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异地高考新政。任何教育改革势必要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建立起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教育改革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由于异地高考生在政策制定上的弱势地位,使得异地高考方案与他们的期望产生较大差距。为平衡高考中各方利益,应通过预留高考指标等对策以化解异地高考新政中的利益冲突,从而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随迁子女的高考成为民众关注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教育部的强力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异地高考新政。任何教育改革势必要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建立起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教育改革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由于异地高考生在政策制定上的弱势地位,使得异地高考方案与他们的期望产生较大差距。为平衡高考中各方利益,应通过预留高考指标等对策以化解异地高考新政中的利益冲突,从而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大兴区200名农民工的调查发现,农民工群体对异地高考政策的反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工对异地高考政策的了解程度很低;二是大多数农民工对异地高考"准入条件"存在较大异议;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工都表示会尽最大努力使孩子留京高考;四是农民工大都认为异地高考政策不能很好地解决高考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观察     
《今日教育》2012,(10):7
"异地高考":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核心提示】"异地高考"是教育实现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一直以来"异地高考"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该问题隐含着巨大的社会、政治风险与地方上权利的博弈。"异地高考"真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教育部、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