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普通话是指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方言是地区性的语言变体。鉴于我国多民族、多方言的语言国情,近年来保护方言与普及普通话之间的矛盾日渐升温。普通话与方言之间是合作共生的关系,是共生共荣的语言交流方式。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和录音取样的方式调查了当地方言的流失现象。同时,结合国内关于方言流失方向的论文,应采取立法、媒体宣传、保护地方艺术及开展方言学术研究等措施保护方言,促进双语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山东方言的分区问题 山东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是现代山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古代山东地区的汉语方言发展而来的,是古老的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东一直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山东的语言对于整个汉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学视角看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的多样性、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角度来看,方言电视节目有助于保持语言及文化的多样性,能调动民众自觉保护和发展本地语言文化的积极性,方言电视节目是普通话节目的有益补充和调剂,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但方言电视节目应把握质量、避免低俗。  相似文献   

4.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能够唤醒方言保护意识并能养成保护方言之自觉。我们以临沂方言为窗口观察方言的变化,仅就部分语音变化而言,如中古入声的今调类、中古知庄章的今声母、尖团音、果摄一等见系开合口的今韵母等方面皆发生了较大乃至系统性变化。从变化的内容、幅度和程度而言,方言变化呈现出新老异读现象严重、方言变化分布不平衡两大特点。方言变化分布的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地理区域、社会领域两大因素的不平衡。方言资源亟待保护,具体工作有二:方言资源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是语言服务的基础,而语言资源的保护能够更好地保障语言资源的完备运行及在运行中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依据内容与深广度,方言服务包括宏观和具体两种。宏观服务主要指地方政府有保证公民有学习和使用母语方言的权利,并享有获得母语方言服务的权利;具体任务包括方言数据库和文化资源库的建设。方言资源保护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二是方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是方言与地方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这三种关系,我们才可以让方言放缓一下变化的脚步,按照正常的步伐行进,使语言和文化奏出更为和谐的旋律。唯有如此,方言资源则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喀什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在清朝后期,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多民族语言、多汉语方言的影响,在广泛的语言接触中不断产生融合,展示出别具特色的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6.
胡佳倩 《文教资料》2013,(27):19-20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对方言和文化的探究,能够更细致、更充分地挖掘和展示汉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本文是关于汉语方言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概略地对方言与地域文化、方言与文学、方言与普通话流行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它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内蒙古喀喇沁旗地形复杂、产业多样化而畜牧业发达,汉语方言喜用动物名称形容人或事物。在多民族聚居、大量移民迁入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喀喇沁旗汉语方言积淀了蒙古语、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遗存,也杂糅了山东等地的汉语方言。在社会迅速发展背景下,喀喇沁汉语方言正濒临消亡。人们应该积极保护、传承这种“不可再生”、“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不同方言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通过对各方言的探究,能够更细致、更充分地挖掘和展示汉民族的文化丰富内涵和特色。本文从方言分区、方言对文化的传承以及方言演变的角度,对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东北方言有着较为完整的语言体系。本文通过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展现其独特魅力,希望更多人重视和保护东北方言。  相似文献   

11.
关中方言除渭河平原以外,南面包括陕南商洛和安康两地的部分县市;西面包括豫西陕县、灵宝、卢氏等地和晋西南汾河谷地数十县:北面包括陕北南部的五个县;西面包括宁夏固原地区东南、甘肃平凉和庆阳地区。从历时的角度看,关中方言的特征词大致可分为三娄:传承词、创新词、变异词。关中地区长时问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中心,其方言中的特征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情况,对当代的音韵学、词汇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广州话和藤县漾江话都是粤语,但广州话属于广府片,潆江话属于勾漏片。漾江话受广州话较大影响。文章比较和描写了二者声韵调特征,并证明漾江话的语音系统仍属于粤语勾漏片。  相似文献   

13.
14.
《方言》中所见的一些晋南方言词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词汇比较专书,其中所收的许多词语在今晋南方言中仍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但读音、词义、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方言>中摘录了14条词,逐个分析了它们发展变化的原因和途径,并以晋南方言为例讨论了一些前贤时修的观点,澄清了其中的一些语言事实.通过<方言>中所收的当时晋地的词语数量以及这些词语在当今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说明晋南方言对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了三声调方言临洮话的语音系统,详细介绍了它的语音、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6.
闽方言是广东三大方言之一。总体而言,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闽、客方言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在局部地区,闽、客方言对粤语亦不乏反作用力。运用大量方言材料,结合历史人资料,试图初步揭示闽语在广东特定的环境中对粤语的反作用力,分三部分:一、广东闽方言的分布;二、粤方言语音中的闽语成分:三、粤方言词汇、语法中的闽语成分。  相似文献   

17.
扬雄的《方言》所记录的古代口语有不少在现代偃师话中依然使用,虽然其中的一些词在语言和语义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仍保留了非常明显的古语词痕迹。本文通过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追源性分析,力求为研究汉语方言历时性演变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樊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63-66,104
遵义方言和重庆方言同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二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儿化程度明显高于西南官话其它方言片。  相似文献   

19.
西汉扬雄编纂的《方言》,在中国方言之学和世界语言文字学史上 ,都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保德方言语音与北京语音作了较深刻的比较。全文分三部分:一、声母的比较;二、韵母的比较;三、声调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