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以来,毕节试验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总体小康基本实现,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站在新的起点上,分析毕节试验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对于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毕节试验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处贵州西部的毕节试验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毕节试验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战略举措。由于试验区地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应立足区情,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思想,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毕节的城镇经济,使毕节的城镇化建设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毕节试验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通过市场细分策略、跨文化营销策略、有效广告策略和品牌建设策略等,可对毕节试验区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PEST环境分析法对毕节试验区当前碳汇林业的发展困境如市场性不够、开发难度大、持续性差等原因进行分析,建议毕节试验区碳汇林业在碳汇造林项目、森林经营项目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林业碳汇项目方面进行开发,并提出政府由主导到引导、企业由自律到他律、社会由个体到整体的发展构想,建设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矿业经济是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支柱之一。深入探究清代黔西北矿业开发的衰落原因,为当前毕节试验区建设提供一些历史启示:在矿业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制定矿业开发政策,与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尽可能做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切入点,对毕节试验区的政治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政治文化理论品牌的概念及策略:整合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红色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同心"文化,以期共同推进政治文化理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7.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要促进毕节试验区民众脱贫致富,加快实现毕节试验区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适应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在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与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和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打造毕节学院逻辑学精品课程,提升服务毕节试验区的能力,对于毕节学院的逻辑学教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且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我们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编写出版教材、打造精品课程体系,这五个方面精心打造毕节学院逻辑学精品课程,提升服务毕节试验区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毕节学院作为毕节试验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如何将毕节学院建设成为优质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对于提高和改善试验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本研究以解决毕节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也期望通过毕节学院的建设,能够丰富国内高校特殊教育办学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粮食问题的阐述,认为农村土地建设是本区彻底消除贫困、寻求发展的切入点,并据此提出有关农村土地建设的一些意见和措施,旨在西部大开发中为毕节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