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望     
此文富有戏剧性,母亲在无心“推波助澜”时,其子真心“回头是岸”——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标题应改为“送书”,“期望”二字适合用于结句中——卒章显志。  相似文献   

2.
“火凤凰”     
文中在提到“火凤凰”时,只有结句将“火”字放在引号外,这是铺垫后的升华。此文标题和结句十分出彩——用诗化的意象寄寓对园丁的美誉,其“美誉”全在读者的想象中。全文将有形的事物进行铺垫——读者想象有所凭借。否则,就会落入“老师积劳成疾,学生感激涕零”的常规套路。  相似文献   

3.
项链     
此文提供了故事新编的经验——从原故事“借”“失”“还”三个字中独对“失”字情有独钟。有“失”也就会有“拾”,本文就在“拾”字上做足了文章。结句中的“死因不明”意味深长;首句中缀一“假”字,匠心独运。本文标题宜改为“拾项链”。  相似文献   

4.
标题中“咱”字管住了全文有关“和谐”细节的描述。因“咱”字及其“师变生,生变师”的描述,凸显了“把对方当成自己,从而构建和谐局面”的主旨。标题和结句中的“酸”字宜删除——文中未写出反入正出的细节。  相似文献   

5.
结句是出彩点,它在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如果无此意蕴丰富的结句,生动的细节描写不过是苍白的材料而已。此结句的意思是多元的——可以是“认识到生活的艰难”,也可以是“要乐观面对艰难的生活”,还可以是“亲情育人靠悟性”——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焰火     
由点到面写放焰火——不仅有“我”,还有“满村”,更有“爸妈”。文中过渡句“焰火照亮了整个美丽的村庄,照亮了人们一张张笑脸”——既见焰火又见人:“小男孩”“小姑娘”和“老人们”,也来“观焰火”,更显示“参与面”之广。结句“不知谁大叫了一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啦’,人们不约而同又去赶第二场大笑”,很有视觉和听觉冲击力——让读者自己感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好哟”。此文还需要升格: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议论”文字,宜用“描述”文字取代。  相似文献   

7.
标题中“又红”二字悬疑:文章结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释疑。文章展现了从“悬疑”到“释疑”的关键步骤——“村民在山坡上挖出一块石碑……爷爷喜得差点没晕过去”,从而升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之意!  相似文献   

8.
阿Q新传     
此文结句何以成为出彩点?全文在标题“新”字的导引下,写了阿Q的“最新表现”——阿Q的外貌有变,但本性未变!  相似文献   

9.
泪眼看中东     
标题中的“眼”字前缀一“泪”字,确立了作文的角度,结句“我们祈祷和平”,既概括了正文的内容,又呼应了标题——用“祈祷和平”诠释“泪眼”。此文关注天下苍生,拒绝“掉书袋”。此文还需要升格:从“战争灾难”向“争取和平”过渡时,安排一个过渡句——有些句子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戏曲唱词是一种特殊的韵文形式,它除了具备一般韵文的主要特点外,它在节奏、韵脚等方面还有着自己的规律。在语句字数上,除了常用的五字句、七字句外,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也常入戏;在顿歇格式上,它突破了“三字尾”的局限,常以“四字尾”结句;在韵脚上,它用韵宽泛、灵活,经常在同一唱段中跨辙转韵。  相似文献   

11.
钟明 《语文学习》2020,(3):32-33
师:在诗词中,全篇的最后一句被称为结句,又称尾句、落句、末句等。词人写词,词评家评词,都十分重视结句。清代韵学家沈谦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着一实语,败矣。”对于《沁园春·长沙》的结句,我们也可以根据沈谦的见解来鉴赏。如果本词的结句是“着一实语”,也就是直白的表达,应该写的是什么内容呢?生:回答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明确指出主宰国家命运的是“同学少年”。  相似文献   

12.
●“照”之:王崧舟老师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师:同学们,王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生: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嫉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结果却落空。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生: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生: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微笑     
此文多次用“弯”“曲”二字,写奶奶外貌“美”,也用这两个字写奶奶外表“丑”——心灵美。“弯”“曲”二字,既写出了题中“微笑”的形,也写出了“微笑”的神。此文还需要升格:补写一件奶奶的超常举动——情节中有“弯曲”二字。  相似文献   

14.
此文结句“我的衣袋牢牢地挂在车座的扶手上”——解除悬念。其出彩有赖于引号的妙用:“她抓得更紧了”“果然她有同伙”“那手拽得更紧了”——那只是“我”的错觉——为结句作了充分铺垫。  相似文献   

15.
欧·亨种的幽默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笑”是其外表,“含泪”是其实质。19世纪末的欧·亨利已能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社会华美外表下蕴藏着丰富的眼泪,这就是劳动人民心酸的生活,他用自己的笔为这些生活套上笑的外衣,从而使读者在笑的过程中看清笑的对象,笑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收获由心     
文中出彩句是渔翁说的一句话——“网在谁的手中都一样”,将文意向纵深开掘。原本是一篇蕴含深刻的文章,却被多余话沦为“大路货”;如果将第四自然段“同时”及其以后的文字删除,文章的境界就高远了。文章标题宜实,应改为“撒网”,现在的标题,移用于结句——卒章显志。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免不了笑,但奇怪的是,古文字中不见它的踪影,《说文解字》9353个篆文中也没有“笑”字。唐朝一些文字学家在字书中收了“笑”字,但又有两种字形:上面都从“竹”,一种是下面从“犬”,一种是下面从“夭”。早期从“犬”的多,后来从“夭”的占了上风,宋代以后,从“犬”的被从“夭”的淘汰,宋以后的经籍再没有从“犬”的了。宋初的徐铉把“笑”作为19个“新附字”  相似文献   

18.
“看谁笑到最后”——这是我们平时打赌时常说的一句话,而今高考的脚步日益走近,因此,现在恐怕正是需要考验我们“看谁笑到最后”的时候了。而且,不仅是要“看谁笑到最后”,更要看谁最后笑得更好。而要“笑得更好”,后期复习相当重要。那么,高三语文后期复习要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特别爱做“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这天,孩子们又“缠”着我:“老师,我们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一大叠字宝宝说,“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字宝宝,它们是谁呢?请你们猜一猜。”说着我用手捂住眼睛,做了个哭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哭’。”然后,我又“嘻嘻……”地笑,孩子们被我的表情逗笑了,纷纷说:“是‘笑’,是‘笑’!…‘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呢?”我故意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20.
童稚趣语     
——妈妈,我要吃树上的桃子。——还没长熟,不能吃。——你为什么不摘下来,把它煮熟呢? (储志英)——爸爸,老虎额上有“王”字吗?——有。——老虎不吃人吗?——吃人。—一那它头上的“王”字是谁写上去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