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读本》,是根据新《大纲》精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一套与高中语文新教材配套使用的辅助读本,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这套《语文读本》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可是在实际教与学当中,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这套《语文读本》的教与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指导学生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案例回放 每周五下午两节语文课是我预定好的《语文读本》阅读时间。在一次教学预备铃响过后,我就自信满满地抱着教材和备课本从容走进了教室。因为上周刚学习了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所以我就布置学生预习《读本》中的同类作品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宋晓梦的《访西安古城》,希望通过对教材和《读本》中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磨砺学生辨析和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对读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忽视《语文读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教师认为《读本》没用,把它放在一边。而本人认为《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辅助阅读资料,它具有延伸性、鉴赏性、知识性三大特点,应与语文课本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教学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使用《语文读本》需要学校为语文教师及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硬条件 ,更需要教师及学生凭借自己的才智 ,寻找种种生动有趣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我使用《语文读本》的实践经验 ,我以为其中的方法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只要不嫌其小 ,总是可以翻找到很多的。下面就谈谈我使用《语文读本》的一点感受。《语文读本》编者将其阅读部分的选文分为延伸性的、鉴赏性的、知识性的三部分 ,但无论哪一种选文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 ,都应注重其辐射功能 ,注重积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语文学习方法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语…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分别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课标实验本《语文读本》(必修四)。《受戒》堪称现代经典,理当作为中学生必读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受戒》,如何帮助学生切实理解经典作品的要义呢?陈:我阅读《受戒》,感受到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但是这类意  相似文献   

6.
以“整本书阅读”理念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以下简称“《读本》”)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读本》的整体认识,提升学生学习《读本》的主体意识,奠定师生研讨《读本》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与中学语文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其明确"说明"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既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读,就不应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内容,完全放任自流,而要把它当成高中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尽可能发挥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鹏 《现代语文》2013,(10):33-34
苏教版新教材《语文读本》的编写旨在加强课外语文学习,扩大语文视野,增加语文积累。实际教学中,《读本》往往被束之高阁。《读本》是"必修本"的补充和延伸,切不可视有为无。《读本》的使用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迁移到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加知识积累,充实精神生活,开拓思考空间,陶冶审美情感,充分利用《读本》,  相似文献   

9.
面对一部四五十万字的《读本》,如果只是单凭兴趣,而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作指导,也只能是费时低效,劳而无功。下面结合《读本》(第二册)谈一些自己的做法。1.课内外紧密结合——互促法。(1)取法课本,用于读本。如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筛选信  相似文献   

10.
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语文读本》始终坚持“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孩子”的理念,从永恒主义“名著课程观”、经典自身的价值以及现阶段我国语文教育面临的困顿来看有一定依据。它以其精致的人文教育眼光、精选的阅读内容、匠心独运的阅读建议、崭新的语文教育观念,在多种语文读本中脱颖而出,独具一帜。作为语文课外读本,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阅读始终是语学习的命脉。课选在数量上的局限和内容上的限制,以及课外自选读本的良莠不齐或单一性、功利性等,给学生阅读带来了量上的欠缺和质上的困惑,而人手一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读本》(以下简称《语读本》)作为现成的阅读资源,被闲置或荒废,却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实在是语学习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罗霁 《时代教育》2007,(7Z):83-83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为学生配备了一套《语文读本》(简称《读本》),与高中语文教材同步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这套《读本》,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这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遗憾的是高中语文课时较少,教材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读本》指导时间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读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与积累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而作为语文阅读欣赏课阅读材料的选择,更应充分利用好学生手头上配套的教材。《语文读本》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配套教材,在教学中应加以合理的利用,以《语文读本》为依托,可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素读”了大量的文言选本之后,我带着孩子们进入高年段的经典名著阅读期。经典名著的阅读分为精读本和略读本,五、六年级的精读本锁定四本:《三国演义》《西游记》《世说新语》《孟子》。略读本是我开给学生的一长串书单,每一本附有简介,每学期学生挑选5本以上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5.
最新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阅读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几乎所有高中学校在征订语文必修教材的同时,也征订了相应的《语文读本》。教育主管部门也做了相应的要求,规定《语文读本》要与必修教材配套使用。但是,在很多高中,《语文读本》的使用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还不高。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除了教科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读本》。这厚厚的六大本《语文读本》,从量上讲是教科书的双倍,从质上看篇篇都文质兼美。假如高中三年既能学好教科书,又能阅读这六大本《语文读本》,对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读写听说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文学素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1、课堂教学扩读课堂教学扩读主要是根据课内教学课文,补充、配合教科书而使用的课外文章。是为了增加语文阅读的容量,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寻找的相关课外内容。是从读本中选取对教学课文有直接显示作用的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性材料等。所以要求学生对读本中所选文章内容要进行研究阅读,去搜集信息,扩展相关知识。这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将这些方法用于研读、比较分析课文、理解主题、丰富教学内容,会有一种特别的收获。例如学习《咬文嚼字》一文,可让学生读《语文读本》中《不求甚解》一文,思考其观点并让学生对比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18.
每学期和语文教材一起发到学生手里的还有语文读本,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能弥补语文教材的有限和不足,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积累。但是对于那些挣扎在升学小道上的高中生们来说,是否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呢?如果课内不能有效地指导阅读,那些在繁重学业压力下已心力交瘁的学生们,课下又有几人会阅读《语文读本》?怎样处理《语文读本》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名篇,其所反映的是孔子“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本文被选入《语文读本》,要求学生在学了《子路、曾皙、冉有、公两华侍坐》之后进行阅读,以便学生能对《论语》有更多的了解,并要求学生能自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形成一定的语感。但由于此类文章离学生时代较远,理解起来比较费力,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运用心理分析法,却收效明显。我这样说的理由何在呢?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要加强课外阅读。据此,人教社同步编写了必修教材和《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而且要求《读本》须与教本配套使用。但在教学实践中,《读本》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在一些学校,教师对《读本》的处置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或漠视之,或闲置之,甚或废弃之,《读本》几近边缘化。高中语文课时少、教学任务重,这固然是事实,但是教师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