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钟舒教化思想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待教而善”的人性论及“无人相通”的天道观是其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形上根据;古代帝王和秦亡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及汉朝以来的现实,是其提出教化思想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教民性成善是教化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独尊儒求”、“三纲五常”是教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兴太学、置明师是教化的基本措施和途径;以身示教、以乐达教、因材而教,是其教化的基本方法。董仲舒教化思想囿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既有槽粕,也有精华,应批判地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教化的理论基础与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书光 《教育学报》2005,1(4):21-27
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探讨这一主流教化思想的复杂人性依据,剖析其独特的伦理政治诉求,感悟其严密的组织运行系统,对于当代道德教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3.
《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含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尤其在阐述主要家庭成员问的伦理关系,以及居处治家、持家兴业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等方面均有精辟的论述,它将中国古代家庭伦理教化和训俗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袁氏世范》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及社会道德教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叙述与倾听:试论道德教化的对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的道德教化是基于生命的叙述与倾听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就个体生命的存在本身来显现个体生命的伦理关涉。传统道德教化突出教化者的威权性,是独白性的道德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追求个体生命价值与尊严的凸显,对话性乃是现代性教化的基本特征。培植对话性道德教化理念的关键问题是:生命世界的凸显,个体性话语的培植,自由自主的交流情景,开放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5.
怎样把握“现代性”,在多元化、开放性的现代社会如何确立道德教化的实践理路,是一个全新的而且重要的课题。刘铁芳博士新著《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以“生命与教化”为题,探讨现代性道德教化的基本问题,这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无疑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6.
“人是目的”理应成为道德教化的基本价值理念;完整、独立的生命存在是道德教化的基础,提升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是道德教化的基本目标;尊重人的生存的基本需要和相应价值诉求,在此基础上引导个体追求更高的存在境界和存在价值,是道德教化的价值路向。  相似文献   

7.
儒家教化说为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诟病者多,这些批评与诟病不少就值得再商榷、再检讨。孔子以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治教官师合一”而以“教”化天下的社会。孔子开出诗书礼乐教化传统的价值理性的人文基调,强调教化培植人的价值理性而“成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儒家教化说的真义乃在“为天下而教化”而不是为“一家一姓”而教化,它的强固存在正是孔子教化为天下为人的理性启蒙之精神不灭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化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政府教化意志为主导,以广大民众为教育对象,在长期教化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重民”,“养民”,“教民”的教化观,在近代各种新文化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教化思想逐渐向“国民”观,“新民”观,“民智”观等方面转变,社会教化也逐渐向近代社会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9.
论职业教化     
职业活动对人有着切实的教化作用。职业教化具有无穷性,但也很容易出现过分重视技术和技能的片面性,只有让从业者重视职业的精神价值,不断在职业活动中教化自身,才能培养出创造力,才能禀受职业责任,实现职业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反哺——当代中国亲子关系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们这个社会变迁异常迅猛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发生在亲子之间的这一切变化确实是革命性的,因为它毫不留情地“颠覆”了几千年形成的“父为子纲”的亲子关系,将我们社会中原本的教化者和被教化者的关系整个倒了个个儿。我们知道,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不论社会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就文化传承的方向而言,总是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承。与此相应,在家庭内部,亲代总是扮演教化者的角色,子代总是扮演被教化者的角色,亲子两代在生物繁衍链条上的前后相继性,决定了双方在社会教化上的不平等性。社会教化过程中的“父为子…  相似文献   

11.
“教化”含义初探教化思想萌芽于周代,至战国末始形成理论形态,到汉代,教化作为统治阶级的治民术而全面推开。教化是一种政治、道德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统治术,它的基本要点有:(一)强调各级统治者、管理者本身的道德典范作用。(二)强调统治人民的策略基点在“得...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在人性善恶之争中,探讨对人性的道德教化问题,强调道德教化对人性教育、改造和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梅山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出了梅山婚育谚语,梅山婚育谚语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既有积极的教化功能,也有消极的教化功能,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教育人们要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家庭观和生育观,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宣扬了男权主义思想和唯心宿命论思想。我们要辩证看待,科学扬弃。  相似文献   

14.
理性的教化与教学的理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教育目的包括教学目标中“理性”范畴的缺失、根源及危害,提出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性教化的主张,阐释了当代理性教化的具体内涵,将教学的理性化作为理性教化的基本途径,并就理性教化与教师素质的关系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对明代山东各阶层妇女与社会教化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妇女群体一方面积极实践社会教化,另一方面仍然存在脱离社会教化的非主流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规训到引导:试论传统道德教化过程的现代性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道德教化以规训作为基本特征,从规训到引导是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反思规训在现代性历程中的此消彼长,提出道德教化的核心乃是个体的理性自觉,寻求超越传统规训理路的教化路径,主张把个体道德生活的基础牢牢地置于个体的道德理性自觉,在引导与激励的教化过程中培养个体“自尊自重之精神、担当责任之观念、独立自营之能力、判断是非之智识”四种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继承前代重民教民的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对教化实施的素质、教化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等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形成了本学派的教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司法人员既是执法主体,又是道德教化的对象。其道德教化的主要内容是良心和责任感的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与一定的外部环境分不开的,如司法独立,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19.
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注重乡里教化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时期,不但政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化手段,就连乡里本身也有其自成体系的教化途径,这些对西汉政权的巩固与乡里秩序的维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教化、示范、养成的人文精神、人格内涵和实践程序,阐述了教化、示范、养成三要素在当今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中的主要功能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