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等学校教材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根据《著作权法》关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具体分析了高等学校教材作品著作权的一般归属以及合作作品、职务作品、汇编作品和委托作品等的特定归属。  相似文献   

2.
目前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著作权法》却缺乏相关的规定,因此应修改《著作权法》增加有关保护网络作品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著作权法》却缺乏相关的规定;因此,应修改《著作权法》,增加有关保护网络作品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五大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创作的作品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被新增为特殊职务作品,媒体享有作品的著作权,作者与单位间的利益分配转向“厚单位主义”,这一重大修改显现出过度扩张特殊职务作品客体范围、背离意思自治的基础导向、阻碍《著作权法》的激励机能等弊端。我国同时移植“视为作者规则”和职务作品规则,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构成要件交叉导致二者边界难以界分。应从一般职务作品的定位、增加意思自治规则、优化媒体创作者的奖励机制、明晰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关系的角度完善媒体职务作品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编辑眼中,作者的来稿绝大多数是“半成品”,要使“半成品”变为“成品”,就需要对原稿进行适度修改加工和润肺。修改是编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修改权是编辑工作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到底该由谁来行使修改权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指出,修改权是作者重要的人身权之一,修改权属作者。同时,著作权又规定:“报社、杂志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即报刊编辑亦享有一定的修改权。在实践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修改加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提修改意见,请作者改稿编辑通过审稿…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客体制度在著作权法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明确这一点,界定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范围十分重要。我国《著作权法》经历了两次修改,第三次修改正在进行之中。文章结合最新立法修改进展,分析哪些对象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制度完善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视听作品的涵义和外延,分析了视听作品和录像制品的关系,然后通过借鉴各国有关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的立法,平衡视听作品制片人和作者之间的利益,试图为《著作权法》的修改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ChatGPT的广泛运用,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探讨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根据ChatGPT系统与人类互动生成相应文字内容的特性,ChatGPT生成内容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问题备受争议。探讨该问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要件,即ChatGPT是否具有法律人格及其生成内容能否被认定为作品,以此确定其是否应受《著作权法》保护。文本认为,ChatGPT尚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在ChatGPT生成内容被认定为作品对其进行保护时,应明确ChatGPT使用者作为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主体,通过加强对ChatGPT著作权主体的监管实现对其生成内容的规制,以此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第二十三章 作品权(著作权)本章内容因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尚未制定,不符之处.应以著作权法为准.第一节 概述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科学或文艺作品的署名、修改、专用等人身权和获得报酬和物质奖励的财产权的总称.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共五项:发表权、著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相似文献   

10.
网络著作权相对于传统著作权而言,在法定性、专有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制度,是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即作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作者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平衡的需要.《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在原则上均可以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版权保护体系面临着调整与变革,新的作品使用方式的不断产生,合理使用制度受网络技术挑战的程度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11.
以农民问题为视角来研究世界遗产地,通过实地调研,概括和分析了世界遗产地农民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探讨了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得出了关于世界遗产地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必须加强加深对此类问题研究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2.
风光艺术摄影不是照相机简单机械的记录,它是人类艺术美的再现。一百多年来的摄影创作实践史告诉人们,欲拍摄意境和谐美的风光艺术作品,不仅要掌握必不可少的摄影技术,还需具备丰厚的人文底蕴,即在社会大课堂(含学校教育)与摄影实践中,学习获取精湛的拍摄技术、积累经验、完善全面的人文知识,才能在深入生活的创作里,以敏锐的观察力透视景物,挖掘升华主题,巧妙构图,捕捉瞬间画面,凸显其“新、奇、特、尖”特点,让读者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mportance of photography in modern societies, photographic education is an area that has inspired very little in the way of academic research. Photographic education is generally perceived in very narrow terms, as an area of technical training, lacking any broader intellectual significance. It is the argument of this paper that in his/her many guises the photographer i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and that the impoverished, or total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photographic education is a significant omission.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begin to address this gap through a qualitative look at the way in whi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y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practice. It is argued that photographic education has its own professionalised discourse, which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dopt, thereby excluding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I discuss examples of students’ talk about practice as evidence of this discourse. I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I consider som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outside the context of mainstream photographic education, and the possibilities they offer for rethinking what it means to teach photography.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发展催生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应随之发展。基于我国科技发展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的研究,认为应当设置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具体权利,从而赋予知识创造者更多的权利和保护,扩大保护对象的范围,切实落实“有法可依”的法治理念;还应当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技术,借鉴其他先进国家较为先进和详密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15.
罗马私法是以“物”(包括有体物与无体物)为客体范畴构建古罗马的财产法体系的,其对象主要是有体的物质,也包括无体的制度产物。而其中,尤其是罗马法的“无体物”理论为近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创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和关键性的概念性工具。通过对无形财产形态历史演进的考究,追溯知识产权制度基本理论在罗马法中的雏形,结合当今形势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和无形财产权的关系展开学理研究,构建出合理科学的无形财产权体系。  相似文献   

16.
纪实摄影作品中的内容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客观,呈现了生活的原始形态。当镜头面对弱势人物,关注社会特定问题时,弱势人物中瞬间形象的表现会不由自主地带有摄影家独特的主观意念。此刻,抓拍这些瞬间形象所塑造出的丑与美表象的审美是摄影家对社会生活的某种重新构建,解读这种构建能认知我国新时期纪实摄影创作活动中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开展较好,但是宣传应该走出“四月情结”。为了防止把知识产权培训班办成宣传班,必须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并严格执行。江苏省普及知识产权的中小学教育,积极发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已刻不容缓,其中发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必须重点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原因.即经济因素,我国长期的自然经济抑制了知识产权意识的产生,物质利益的驱使是人们侵犯知识产权的重要原因;文化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不利于知识产权意识的消极因素;伦理因素,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和对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引发了人们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知识产权与传统私权在客体、内容、权利救济等方面阐述了二者的差异,进而为司法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对于防止证据材料的损坏灭失,保护和固定证据的证明价值,促成裁判外纷争解决以及权利人的诉讼胜败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知识产权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存在适用范围狭窄、审查标准模糊、保全方法混乱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亟需加以立法的规范和完善,从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