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姜治爱 《成才之路》2012,(18):93-93
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如果只是通过类比方法仿写等式进行计算,得出乘法分配律,那么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没有建立数学模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我们突出强调从乘法的意义入手,得出乘法分配律,学生不但知道为什么乘法分配律会成立,而且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乘法分配律”教与学的现状“乘法分配律”是乘法三大运算律之一,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包含单一运算相比,乘法分配律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思维含量较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运算律。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很难,差错很多。因此,有许多学生很怕简便运算。这很令教师困惑:原本可以减轻计算负担的乘法分配律为何却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乘法分配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乘法分配律到底难在哪里?如何突破难点?在思考如何改进乘法分配律教学之前,我们先从教与学以及教材这三个维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6页例3。 教学目标: 1.探究乘法分配律并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相似文献   

5.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掌握这一运算定律,笔者通过让学生分析数学乘法分配律→形象教学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形象表演乘法分配律的反用→反复练习,让学生熟记于心→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最终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定律,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运算律,其难点在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只有一级运算,而乘法分配律的组成要素多了,变式形式多了,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如何让学生清晰地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规律模型,并能应用于简便计算呢?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乘法分配律的生活意义为基点...  相似文献   

7.
<正>“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之后的又一个运算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较难理解,学生在运用其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乘法的意义出发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因此,怎样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将是我们教研团队研讨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简便运算定律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难点。难在哪里呢?解读学生的错误,会发现很多学生会出现类似a伊(b垣c)越a伊b垣c这样的错误,看似混淆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两种简便运算,实质上是学生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乘法分配律的"神",忽视了对乘法分配律最本质意义上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经历探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学习过程结构,探索乘法分配律。 (2)迁移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验证方法,举例验证,经历不完全归纳的探究过程,归纳提炼出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数学能力,并在教学中体会规律探究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相似文献   

10.
对于"乘法分配律",学生能熟记公式,但却会滥用或误用。通过强化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抽象过程,能使学生真正明白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4页~第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相似文献   

12.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8—69页例5)第1课时,新授课。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章节,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同于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些定律之前已通过大量的运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定律的学习只是从理性上认识深化,因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乘法分配律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本期对同一课题编发了两份不同的教学设计,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较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意在抛砖引玉,期待广大教师能将有特色的、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寄予本抵以飨读者。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68例及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  相似文献   

14.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历来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和已经学过的运算律相比,一是表达形式复杂,有2种运算符号、3个数参与;二是与原有知识不容易同化,学生已有的混合运算的经验无法与新知建立联系,不容易找准新知学习的切入点。许多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出现困难,就是没有真正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形变而质不变的本质。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必须在基于学情、把握本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然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测评缘由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相似文献   

16.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诸如课堂上学生既观察、比较,又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可在练习中,学生依然频频出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魂”.事实上,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和应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揭示这一“灵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7.
郑茂苗 《江西教育》2000,(10):46-4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一个片段为(反馈训练环节):  ●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师: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大家已有所了解了。如果用a、b、c3个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吗?试试看,请写在练习本上。  生(全体寂静无声迅速地写在练习本上,其中一生板演):(a+b)×c=a×c+b×c。  师(巡视、检查、批改):同学们都写得不错,让我们再通过练习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跃跃欲试):好。  ●反馈练习  (1)填空题(一般模式填空,略)  (2)选择题(类似使乘法分配律完整的训练,略)  (3)找朋友(把…  相似文献   

18.
乘法分配律是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的混合运算。相比较而言,分配律是三种运算定律中较为复杂的定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教师往往苦于方法单一,即使是题海战术,收效却并不理想。如何实现乘法分配律教学的有效性?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或许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典型的疑难课。虽然教材中早就有孕伏,四年级又专门学习,但是有些学生即使到了六年级乃至初中阶段,依然错误百出,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理解,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很好地突破学生认知路上的障碍。对于乘法分配律,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教学经验,学生最常见的错误是a伊(b垣c)越a伊b垣c,我也曾以为这是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最大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20.
乘法分配律是有关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多位数乘法和有关简便运算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学代数中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知识的基础。但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时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常常会出现a×(b+c)=a×b+c、a×b+a×c=b×(a+c)、a×b+a=a×(b+0)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提高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