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淑娟 《文教资料》2008,(20):23-24
<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以此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歌特文学的角度出发,简述了歌特文学的发展与特点,结合作者的生平与时代的背景,简要分析了<呼啸山庄>中的叙事和体裁的特点,以及作者性格在其中的折射体现.  相似文献   

2.
耐莉是<呼啸山庄>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既是故事叙述者,又是故事参与者.耐莉的叙事是整部小说的核心,它所隐含的耐莉的故事是一个被资本主义文明异化的小人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小说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技巧.本文通过对风、花、雪、月的象征符号的解读,论述了象征在<呼啸山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代表之一,被世界文学理论家赞誉为"惊世之作"。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段跨越时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突破性地运用了预叙、倒叙、重复、停顿、省略等手法,让故事情节在有限时间内得以发展及完成。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大胆的创作手法。结合《呼啸山庄》的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及中间叙事等特征,探析作者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叙事时间特色。  相似文献   

5.
陈佳 《文教资料》2009,(18):142-144
<呼啸山庄>自诞生以来,便经历了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本文主要应用叙事学理论来分析<呼啸山庄>的文本结构.首先,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层与话语层交织而成,在耐丽和洛克伍德两个叙事者之外还隐藏着一个至高的叙述者(作者),她由此获得了作为一个女性的声音权威,接着再利用后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对小说与读者的关系作进一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艾米莉对豪渥斯地区工业化的隐喻表达.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论述王小波小说集<黄金时代>中的叙事时间.本文认为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等小说中对故事时间进行了重新安排,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安排里凸现的是一种叙述的乐趣.它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在叙事艺术的探讨上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丁·艾米斯是二战后美国的新秀作家之一.<死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尝试不同叙事技巧在文本中使用的一部作品.本文探讨了<死婴>的叙事时间,从这个角度展现了作家马丁的小说技巧和多维叙事形式.  相似文献   

8.
林琳 《文教资料》2009,(19):33-34
莫里森在小说<爵士乐>中通过小说叙事者和叙事时间的变化来表达她的历史观:让叙事者解构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巧妙地处理叙事时间,书写黑人心灵历史.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评论家认为堪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相媲美,可见其艺术造诣之深.而20世纪的中国也有一部戏剧版的<呼啸山庄>,那就是张爱玲的剧本<魂归离恨天>.<呼啸山庄>与<魂归离恨天>这两部作品虽然体裁不同,但在其题名、叙事手法、故事模式、意象、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互文关系.张爱玲与艾米莉的文本所呈现的互文关系,不仅仅是文学创作上的模仿与借鉴,同时也彰显了两位女作家在个性气质上的趋同.张爱玲对艾米莉有着长久的仰慕,从而,她在文学实践中对艾米莉的模仿借鉴就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学体认.<呼啸山庄>与<魂归离恨天>两个文本呈现出的互文关系,昭示了中英异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自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以后,引起了许多作家的模仿与注意,他们或多或少地将哥特式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而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不朽名作<呼啸山庄>也体现出了浓郁的哥特色彩.本文立足哥特小说的特征要素,从故事场景、人物范式与主题意识三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呼啸山庄>中的哥特色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学自觉地发展,又受到近代翻译小说的影响.<浮生六记>、<断鸿零雁记>以及<沉沦>三部带有自叙传性质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小说叙事角度从传统单一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向现代第一人称叙事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在<呼啸山庄>刚刚出版的半个世纪内,曾一度受到了来自评论界各家的谴责.世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部充满仇恨又无任何美感的小说问世.而本文则在分析主题及男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后,得出恨无法战胜爱,人的理性终能战胜兽性这个中心思想.在<呼啸山庄>看似阴冷的表面下其实潜含的是无尽的爱.  相似文献   

14.
杨丽荣 《文教资料》2009,(25):38-39
本文立足于哥特小说传统,研究<呼啸山庄>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中的哥特因素,探究艾米莉·勃朗特对传统哥特小说的巧妙借鉴和独特创新.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讨论了艾米莉·勃朗特的矛盾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在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中的体现.一方面,基督教家庭的背景及艾米莉本人的悲观人性观,促使她转向宗教信仰,寻求精神慰籍.另一方面,艾米莉天生的叛逆个性及对现实社会中基督教现状的不满,又迫使她成为反叛的"撒旦".在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察觉这两种相对宗教现的混合.  相似文献   

16.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在《呼啸山庄》中的广泛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许多一流的作家都成功地借鉴了哥特式小说的艺术手法,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广泛运用哥特式手法从而表现出恐怖、神秘、超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良红 《文教资料》2008,(27):32-34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中的代表、美国小市镇黑人生活高超的记录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在保持传递民族文化重要性这一深刻主题的同时,为树立美国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开辟了先河.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为作者在文坛上赢得了稳定的地位.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叙事技巧和非纯粹艺术的创作三个方面是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最显著的叙事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押沙龙,押沙龙!>是20世纪伟大的实验主义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第九部小说,是现代小说独一无二的一种实验.本文把<押沙龙,押沙龙!>叙事艺术和形式实验的深层根源追溯到现代主义艺术的源头--立体主义,以立体主义为切入点,通过和立体主义绘画艺术的比较,重点从分解和重构这两个角度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考察,分析其叙事上典型的立体主义特征,认为<押>艺术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其立体主义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0.
<瀑布>是当代英国女作家德拉布尔的第五部小说,一部女性主义元小说.作者采用元小说的叙事模式不仅指出了语言的模糊性、欺骗性以及多元释义性,同时也暴露了小说的虚构性.<瀑布>不仅解构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对浪漫爱情故事的叙事传统,展示其受男权话语控制的本质,也一定程度上‘建构了女性主义尊重生命个体和生命状态的开放式叙事模式.<瀑布>已经偏离了德拉布尔早期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手法,有了创作上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