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交互性心理健康教育对民办高校学生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某民办高校的90名低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学生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名学生,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性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学生接受综合性交互性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学生的心理状态。结果:在了解自我、自信心、交往技巧等方面,观察组学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交互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心理素质及发展变化,以期为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对福州外语外贸学院2012级本科大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连续两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将他们在大一、大二上学期时的调查数据与国内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本科新生SCL-90的各因子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总体是在健康水平上,不过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2012级学生在大二时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某几项因子上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呈阳性反应,值得引起关注。进而得出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民办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民办高校作为日益成长的一支教育队伍,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次普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南某民办高校2011级5730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得出结论:(1)海南某民办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但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六个因子的情况低于国内正常人的平均水平;(2)专业、性别、家庭条件、父母的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紧密相关。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特点从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同类型学生心理需求等多个角度去探讨如何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调查了山东省376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出民办高校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学生、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及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的结论,提出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社会的知名度和认同度不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文章试从民办高校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发,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思考,就如何开展好民办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社会的偏见等因素使得民办教育中很多问题被人忽略或轻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民办高校的特殊性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不同于一般院校,本文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阐释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发挥与如何科学定位此项工作和领导体制、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之间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加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民办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认为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应该给与民办高校更大的包容,运用集体的力量去营造更好氛围,凝聚成行之有效的合力,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身心健康、技能娴熟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以民办高校宿迁学院为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心理健康组织和学生之间的责任与期望,运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剖析了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建构符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比较与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同,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如普通高校大学生,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抑郁感等,同时对如何提高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福建师大福清分校为例,探讨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的3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323名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平均分低于全国常模但差异并不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强迫症状呈阳性。(2)男性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性,在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这几个因子上差异显著;文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理科生;城市生源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农村生源;不同专业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个体更多的选择在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间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生源地、家庭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问题突出;女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比男生突出。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学生除了敌对,其他因子均差异非常显著;家庭不和谐学生心理问题比家庭和谐学生严重。应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100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轻度,有心理障碍倾向的比例为13%,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为1%;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得分与全国成年人常模比较接近,但在躯体和精神病性二项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男生比女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各项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点面结合,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对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升本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其他院校贫困生,女生、文科专业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某种一致性。影响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丧失等。维护升本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应从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问题;矫正贫困生对社会现象的错误认识,端正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现实;培养集体,营造氛围,融洽关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健美操已是风靡全世界的时尚健身运动项目之一,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成为大学生所追捧的时尚运动。健美操对大学生个体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已得到了大家的共识,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是个体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个体和谐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MHT)为测评工具,对昆明市4所城区中小学的548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城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良好,但有三成多的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小学生,其学习焦虑具有普遍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女生的恐怖感更强。对此,学校应加强关怀、广泛教育、有效引导,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黑龙江省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黑龙江12所农村中学1 052名初中生进行了MHT测验,同时为了与城市初中生作对比研究,对10所城市中学的1 061名初中生进行MHT测验。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偏常人数检出率为7%;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初一,初一优于初三,初三的心理问题最严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极其显著地低于城市初中生。  相似文献   

18.
侯艳 《辽宁高职学报》2013,(10):108-110
在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来访者中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咨询问题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以咨询记录档案进行整理,分析规律和特点,以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Absenteeism from university teaching session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common phenomenon and remains a major concern to universities. Poor attendance has significant and detrimental effects on students themselves, their peers and teaching staff. There is, however, a lack of previous research investigating demographic and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non-attendance alongside salient reasons students offer for their absence; it is this ‘gap’ that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fill. We approached 618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a single UK university studying various courses to complete a bespok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ir estimated percentage attendance at lectures and seminars over the academic year. Students answered demographic questions, completed psychometric tests of perceived confidence (Perceived Confidence for Learning) and university belongingness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and rated the degree to which possible reasons for non-attendance applied to themselve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for estimated attendance at lectures and seminar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poorer attendance for both scenarios were experiencing a lower sense of belongingness to university; working more hours in paid employment; having more social life commitments; facing coursework deadlines; and experiencing mental health issues. Improving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university and targeting interventions at students working in paid employment may be effective means of increasing attendance. Providing support for students with mental health issues, structuring courses around coursework deadlines and helping students to organise their attendance around social activities could also be advantage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