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想讲文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国家,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我们有文章济世的传统。中国的文论浩如烟海,我想还是从孔子的诗教说起。孔子一大贡献是编辑,如果给孔子评职称的话,一个是教授,一个是编审,他编辑了《诗经》,这是了不得的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如果让古代学究们解释就复  相似文献   

2.
致用观是我国传统的写作观。从先秦到近代文论诸家,均有不同的倡导和看法,且脉胳清楚,有规律可循。在文章史和文学史上,它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及文化繁荣的积极作用,但是,必须反对和防止狭隘的功利致用观。  相似文献   

3.
新传统现代文论要在百余年来中外古今文论对话基础上,立足于汉语文学发展的当前境遇,尽力寻求一种中国现代的和传统的文论思考及评论框架。也就是说,这种新传统现代文论既非"西化",也非"回归古典";既非"食古不化",也非"食洋不化";既不信一些论者的现代文论"虚无"观,也不膨胀到现在就可以奢谈"文论输出",而是要立足于当前中国文学与文论现实,走一条中国现代民族文论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4.
强调文学的政教功用价值,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传统,这一传统贯穿古代文论文及文学史之始终。政教功用观对于古代文学创作、反对形式主义文学思潮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古代文学实用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杜威通过对传统教师观的批判,根据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上,提出了以“儿童中心论”为基础的教师观。分析和探讨杜威的教师观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实践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最早涉及性意识的小说家,但对此贡献毁誉不一。要科学地评价他,就得弄清他如何背叛传统理欲观。传统理欲观不外乎以理节欲、存理灭欲、去理纵欲三类。华夏古国,儒、道、佛三教拧成思想绞索,绞杀人性。马、恩和鲁讯否定禁欲主义。郁达夫持类似观点,其文论与小说,主张表现性爱,向传统理欲观提出挑战,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某些作品性爱描写失于直露,但无损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文论家形象一直晦而不彰。朱熹不仅创立了博大精深、光耀百代的朱子哲学,而且善识音律,精通文学,经常从一位情感充沛的创作者或一位掘深探微的鉴赏者的角度入手来解读文学,摇曳性灵、感发生命,揭示出了某些文学创作、鉴赏与批评领域的本质规律。《论语集注》中"文道一贯"的文学本体观、"文质彬彬"的文学创作观、"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观、"玩味""涵泳"的文学鉴赏观初步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让我们得以窥见朱熹理学家身份光环下的文论家面目,并搜索出传统经学诠释路径从经学到文学转向的端倪。  相似文献   

8.
陆怡 《文教资料》2006,22(21):73-74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是文学原理必须解答的首要问题,也是深入研究文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对于文学本质的追问是泰戈尔文学观探讨的一大主题,他认为文学是自我情感的表达,文学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心理描绘和人的性格刻画,文学的任务就是使心灵结合。泰戈尔对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一方面来源于印度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离不开西方文论对其深刻影响,他巧妙地将古代文论的精髓融合到现代文论系统中,建构出独特的诗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与传统理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最早涉及性意识的小说家 ,但对此贡献毁誉不一。要科学地评价他 ,就得弄清他如何背叛传统理欲观。传统理欲观不外乎以理节欲、存理灭欲、去理纵欲三类。华夏古国 ,儒、道、佛三教拧成思想绞索 ,绞杀人性。马、恩和鲁迅否定禁欲主义。郁达夫持类似观点 ,其文论与小说 ,主张表现性爱 ,向传统理欲观提出挑战 ,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某些作品性爱描写失于直露 ,但无损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中人格观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格演进历程可划分为依附人格,独立人格和自由人格三个基本阶段。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人格观是一种依附性的人格观,当前在教育中实现人格观的转变,确立独立人格观,已成为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的需要,成为历史的必然。要实现人格观上的转变,需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话语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亦因有人误读,而给当今古代文学研究带来流弊。尝试从进化论与混沌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辨析误读的根源,转变解读方式,来对其进行纠正。当代人从当代文化系统出发,孤立地解读王国维的话语,是导致误读的主要原因。回溯到话语产生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潮,看进化论、西方文化思潮、中国传统经学如何合力于王国维身上,结合王国维写下这段话语时的交流的社会性质、互相制约的环境因素,解读这段话语的真实含义。借助混沌学的思维观照文学史发展,纠正其对文学史发展的简单、线性认识,从而寻求文学及文学史发展的新解读。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studying social episodes known as ‘positioning theory’ is a rich tool for practical reasoning. After giving an outline of the Aristotelian conception of practical reason, recently developed by Alasdair MacIntyre, it is argued that positioning theory should be seen not as a detached, scientific theory, but rather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learning to think and act in relation to practical and moral matters. I try to demonstrate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points of resemblance between MacIntyre's analysis of practical reason and Rom Harré's positioning theory. Following a pragmatist view of social theories, I suggest that positioning theory can be seen as explicating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episodes that we need to acquire in order to learn to act as capable practical reasoners, but which quite often is left implicit in our everyday lives. Finally, I consider how positioning theory could be used to train the capacity for practical reasoning in mor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从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看出,政治话语对主体意识的剥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西方文化参照的缺失,都使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长的一段创作时期内,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社会批判者和反思者,也即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的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道德受难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尊重社会公德”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于推进我们当前的“以德治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它有利于全社会正确估量道德的社会作用,重视并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从而处理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2)它有利于在“以德治国”中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调整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3)它有利于在“以德治国”中加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和塑造,有利于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5.
"沉默"在传统文论构成了"哲学性空白"、"修辞性空白"与"结构性空白",作为对沉默内容的表达,这些只是一种作为现象的沉默。相反,沉默的文学必须从言说出发,通过考察精神追问、个体建构、文学自律中沉默的言说,发现一切言说背后"沉默"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姑六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其形象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文学中的伦理意蕴。"三言"文本中各个"三姑六婆"形象,一方面具有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由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观念、强烈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某种妖魔化,并以此突出冯梦龙反对封建道德束缚,提倡人欲,但不赞成纵欲,淡泊贞节观念等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贡献给人类历史的一部集成式的美学理论专著,刨立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境界说”是中西美学思想继承、融合与发展的结果,它主要运用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学观念和新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具体的文学创作实际,因而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与文学理论无非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支 ,所以批评必然具有政治性 ,这种政治不是狭隘的党派政治 ,而是我们组织社会生活的方式及其所包括的权力关系 ,因此政治批评的视野必然是整个文化 ,但政治批评又不等同于用文化解释一切的文化批评。这对纯粹文学批评、庸俗社会学批评及泛文化批评都进行了一定的反诘。伊格尔顿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政治批评 ,论证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所在 ,对我们关于文学批评困境问题的研究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呼吁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古代文学研究应在坚守审美本位、纯文学本位、纯学术本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世道人心,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政治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对当下流行的文学思潮、文化思潮做出“回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古代文学研究只有走出象牙塔,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公众,才更有活力。古代文学只有走进当下,才会“复活”起来,才更有价值。古代文学研究者应“定位”为人文知识分子,以学术研究为高尚事业,代表社会良心和公论,将自己的思想识见贡献给时代,实现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0.
论琼瑶歌词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瑶作品的风靡和久盛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与成功借鉴,这也同样表现在她的歌词创作中。琼瑶歌词不仅在语言和形式上对古典诗词有所借鉴,而且,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思想,以及传统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在其中也都有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