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相结合,揭露了白人霸权文化和传统父权文化对第三世界女性的歧视与约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华女阿五》,更能凸显女主人公黄玉雪在主体身份被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重构自我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珏 《考试周刊》2009,(18):219-220
2006年,一部由墨西哥导演执导的电影《巴别塔》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后殖民角度分析,这部电影揭示了西方霸权文化对东方文化根深蒂固的压迫,导演的第三世界文化身份和美国文化认同的双重身份也显示出他反殖民和为殖民主义辩护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4.
英语传播:西方谋求文化霸权的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传播已成为西方国家实现文化霸权的重要工具,影响和破坏第三世界国家弱势文化,威胁着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安全。英语帝国主义正逐渐形成,应引起外语教学界的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复制"被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作后现代主义"最基本的主题"。以复制为表现形式的西方文化霸权在所到之处造成文化孤岛的同时,也暴露出自我孤立的尴尬和潜藏的痼疾。《百年孤独》是一部拉丁美洲的民族寓言,对这部寓言的阐释也是针对第三世界与西方相互观照这一全球化的大寓言所作。  相似文献   

6.
文宇 《文教资料》2012,(20):41-42
本文概述了后殖民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以及在后殖民主义背景下的翻译研究,讨论了在西方世界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文化霸权的历史语境下,翻译担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应采取何种对策。  相似文献   

7.
外语文学作品在译介过程中必然要受到目的语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不仅体现在内容删节上,更体现在措辞和结构上。本文选择美国俄裔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中文译本,尤其是主万译本,结合译者背景与文本例子,阐明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如何决定文学翻译的最终形态,译者如何在文字转换中受到自己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原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8.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文本揭示出:在白人对黑人实行文化霸权过程中,知识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众传媒作为文化霸权机构,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它与统治主体是一种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9.
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支温度计,两性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在对博大精深的秦汉文化伦理精神的阐释过程中,对两性文化进行了深刻思考。因此,本文由性文化意义解构的视角切入,从生殖崇拜、婚嫁习俗、男性霸权、文化的悲剧与人性的复苏四个方面关注《白鹿原》中的两性文化,并揭示这种文化所造成的悲剧,从中挖掘理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追风筝的人》的创作特征,通过对书中人物性格及心理状态的剖析,揭示了整部小说的创作意义,认为在讨论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关系时,第三世界文化实际处于尴尬境地。出身于第三世界而跻身于第一世界的知识分子渴望本国文化被认同,对第三世界的文化捍卫实际上是对其民族特性的争取。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指出:在白人对黑人实行文化霸权过程中,知识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文化霸权机构,远远不是中立的,而是采取一种间接的控制方式,通过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社会,白人文化是主流文化,黑人受白人文化霸权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逐渐地接受和内化了白人文化和价值观,以佩科拉和乔利为代表的黑人是白人文化霸权的受害者,白人文化霸权是造成黑人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西方长期的殖民统治使第三世界的热带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陷入举借国际贷款和不断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桎梏。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美国率先提出针对第三世界"债务换取自然"的环境保护政策。鉴于在国际气候问题上的保守态度引起的反感,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这一政策付诸实施,先后以美洲倡议和《热带森林保护法案》为基础,试图通过热带森林保护政策以重塑美国政府的环保形象。这对热带森林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局限性,其背后附加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将第三世界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实质上是美国在国际环境事务中塑造绿色话语霸权和推行生态殖民主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主导的全方位的全球化趋势,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而愈演愈烈。这一趋势的负面影响在于其强烈冲击着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权和文化安全。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着全球化的主导权。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危机意识教育,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女性主义关注的是父权制对妇女的统治及西方霸权主义对第三世界妇女的统治的问题。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全景式地展现了华裔女性的命运演化史,沉默和打破沉默是其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以四对美籍华裔母女为叙述中枢,探索了华裔女性受到霸权文化、殖民话语的双重边缘化,沦为主流社会外的"他者",失去声音的问题,揭示了华裔女性沉默的根源,呼吁寻找非殖民化出路、解放女性,使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体现了作者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渗透是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典型殖民手段。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一旦一个民族的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该民族也会随之失去其独立性。前宗主国虽停止了对殖民地军事上的直接占领,但在文化上仍对其进行着殖民渗透。因此,殖民统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殖民意识的终结。《河湾》中奈保尔笔下的非洲人民翻身作了本土的主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最蓝的眼睛》客观描述了白人文化霸权下美国社会所存在的对黑人和其他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本文试图探讨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文化霸权对黑人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斯图亚特·霍尔在他的著名文章《文化研究:两种范式》中,将文化研究的起点定位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理查·霍加特的《识字的用途》和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这两部著作,为此一时期发生之“文化辩论”的两个总结.在霍尔本人的连接理论开始流行之前,文化主义、结构主义和葛兰西霸权理论是先后主导文化研究的三个主要范式.无论是文化主义中的文化唯物主义层面,还是结构主义中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今天看起来都是表征了一个时代的学术旨趣.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霸权理论得到新的重视有其必然性.但是,在葛兰西英国和法国文化霸权建构模式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仅仅立足阶级来解释权力关系,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是会显得力不从心的.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第三世界国家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后殖民时代西方国家的世界文化霸权体系中发挥着微妙而深刻的作用。同时,当今世界后殖民的文化状况对比较教育学研究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东方——西方”二元对立、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等预设性的运思逻辑,既深刻反映了后殖民时代西方文化殖民的渗透性,又在这通过教育的文化殖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思比较教育学的运思逻辑中隐含的文化殖民的可能性,是我们在教育和文化的去殖民化道路上必经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20.
八九十年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各种新事物的冲击,人们面临的诱惑也很多。王安忆在《我爱比尔》中,通过一个知识女性的堕落过程来表现社会转型期的历史残酷性。女主人公阿三和外国人的情感纠葛其实是东西方文化文化冲突的隐喻。"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国家企图建立自己的文化统治地位,他们居高临下的审视第三世界国家。在西方现代性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中,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民如何完成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作家关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