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兴起,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重视观念、轻视技艺成为趋势。从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自身特点出发,技艺的重要性不应忽视。在技艺和观念的关系上,应当坚持两点:一是技艺是绘画艺术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观念表达的手段和方式;二是观念对技艺具有支配和能动作用,技艺的培养应以表达思想观念为最终目的。内容和技艺只有相互交融,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为电脑绘画所具有的优越性感到欣喜和振奋,但我仍坚持架上绘画存在的必要性。首先,从作品的创作过程来说,架上绘画的直接性是电脑绘画所无法达到,也无法比拟的。其次,从创作的最终结果一作号考说,架上绘画作品更具鉴赏和收藏的价值。另外,从健康角度来讲,架上绘画活动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总之,艺术正像多元化扩展的今天,架上绘画仍扮演着—个不可缺少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能够流行一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基础,它一反西方绘画拼命简约、冷静的抽象和对传统绘画形式的否定(观念艺术),把已经扩大了的艺术概念,重新限制在绘画之内,挽救了架上绘画。正是新表现主义绘画使德国艺术再次大放光彩,备受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化背景和艺术现状等多种切入点出发,分析并阐述中国女性绘画艺术由符合男性中心社会的思想和观念向积极主动地表达内心自由意志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同为视觉平面艺术的摄影和绘画存在着互相影响和作用。现代绘画受摄影的影响最为明显。本阐述了摄影对绘画艺术观念由再现向表现转变的促进作用。摄影给画家带来的观察世界的新视野、新方式、新感受。摄影的独特技法为现代画家突破经验绘画方法所提供的借鉴意义。特别指出,摄影和绘画均要保持自己独立的品格.各自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绘画是一门空间艺术,不同的空间观念导致了绘画等空间艺术的不同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最早能够在文献中发现的成型的空间观念无疑是殷商时期已经存在的"五方"观念。这种空间观念奠定了中国古代空间思想重视人的空间体验以及宇宙空间与社会空间紧密相连的特点,这使得中国绘画等空间艺术从一开始就走上重观念而轻外形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德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摄影绘画"对我国众多从事架上绘画的当代艺术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们对里希特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了作品外在的形式语言上,而缺乏对其艺术观念的深入解读.里希特的"摄影绘画"是通过吸收转换摄影艺术语言,将自身艺术观念的相对中立与表现形式的客观冷漠完美结合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架上绘画艺术,存在着迎合“市场文化”低级趣味,“精英体制”的“压榨”、“形式主义”的“怪圈”等时代弊端。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决于作品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文状态,作品反映生活的角度和对艺术语言把握的准确程度。生活永远是艺术主源,因此,真正的架上艺术家应该永远贴近生活,而大可不必改换门庭,追赶时髦。  相似文献   

9.
当代艺术思潮的“泛艺术论”,使美术的外延与内涵被无限扩展,西方各种“新艺术”形式己将架上绘画从中心挤到“边缘”。绘画内涵的价值纬度发生偏移,造成负面价值影响。中国架上绘画作品仍处于主流地位。上世纪初到今天向西方绘画艺术的几次学习,使中国的绘画己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架上绘画的终极价值应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当代重建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和自然的。  相似文献   

10.
广告与绘画等其它艺术形式不同,从科学和艺术两个角度去考察广告,从而更深刻地从本质上区别两者,以利于设计者运用新的设计观念,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广告脱离纯艺术的追求,真正成为实用的推销商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自架上绘画诞生之日起,就以能完美描摹客观世界作为其终极目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也雄霸西方两千年。现代主义架上绘画时期,因架上绘画自身发展需要、摄影术发明的影响、现代主义思潮三大因素共同作用,架上绘画放弃对自然的客观描摹,变具象为抽象,变模仿为表现,转而追求对作者心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王洁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24-125,128
以巴塞利兹、基弗为代表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世界艺坛,他们以极其夸张、变异、内省的艺术手法创作的架上绘画,为世人所瞩目.新表现主义是在对美国波普、观念和抽象表现主义主流艺术的反叛中产生的,它的出现,让战后欧洲艺术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从而改变了美国艺术一统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视觉理念意义具有独立性,其艺术空间风格的形成,是以视觉观念、艺术审美观念为前提,是画外功夫的综合表现,其视觉心理主要倾向于主观世界,持浪漫态度,主张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中国画视觉空间追求物象之间的平列关系,等大物象没有近大远小之分,以散视域和复合视城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的的来临,对架上绘画产生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通过对绘画的社会功能、创作素材、传播途径以及受众参与程度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绘画的变革,为架上绘画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5.
绘画作品的完成需要艺术家胸有成竹的精心构思设计和艺术语言的提炼、概括、精粹化。通过绘画思维的逻辑性、理念的延伸性、主观的设计性三个方面的思辨,阐明了在绘画作品中怎样完成内心感知与经验形成精神物质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当今西方的主流艺术是观念艺术,其中不少是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所以有人说,如果按西方的眼光看来,讨论油画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了。而在中国,油画已经形成了一大艺术形式,正与中国传统的国画分庭抗礼,是两大画种之一,并且有力地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生存,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当国际多元文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的来临,我国文化背景发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变革,油画的民族化问题越来越成为焦点,于是,油画的创作便转向了与文化网络相互联系的关注,以本民族意识来对油画艺术进行关照,学习西方油画和油画民族化没有先后之分,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