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沙州归义军政权曾长期致力于控制凉州,由李行素墓志可知,咸通八年,在朝廷的斡旋之下,归义军被迫放弃凉州,凉州被嗢末部族所控制。李行素这次单车西使,说服张议潮奉笏入朝,实现了唐中央对归义军的羁縻控制,并通过分割凉州而实际削弱了归义军,进而利用嗢末势力实现了掣肘和压制归义军的目的。也许正是因为嗢末具有与吐蕃民族近似的西羌文化特征,以及曾为吐蕃奴部、庶民的身份地位,所以李行素墓志才称其为"羌",其主要成员构成应与党项、苏毗等民族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直至晚唐五代,嗢末始终控制着凉州,强烈影响着河西走廊各部族政权的局势。  相似文献   

2.
宋夏缘边分布着大量的党项、吐蕃族帐,宋人难以分清,常以蕃部统称。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宋夏从交恶之际便开始了对蕃部的争夺。这些蕃部在宋夏关系中的作用不同于凉州的吐蕃,也不能将其归于河湟政权,这一点可通过对缘边叛服蕃部的考证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3.
论熙河之役     
吐蕃族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唐朝开国之始,吐蕃族崛起于西藏高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主专政的政权。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衰弱之机,用武力夺取了河西、陇东地区,控制了西域全境。五代时,整个河西地区基本上被甘州回鹘及吐蕃诸族瓜分。宋初、吐蕃一分为二,以潘罗支为首的六谷部集团控制着西凉一带,而唃厮啰政权则占有以河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在宋夏对峙期间,双方争夺河西、河陇一带的控制权势在必行。这无论对北宋还是对西夏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汗国窝阔台可汗实施西征南进战略,迫使吐蕃归顺蒙古历时5年(1235~1240年)。由皇子阔端派遣多达纳波统军入藏,真正打开了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大门。因此,蒙藏民族历史关系的开端,应为窝阔台可汗时期的公元1240年。戊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在于蒙古汗国贵由可汗时期的公元1247年。阔端与萨班凉州会晤颁布了《萨迦·班哲达致蕃人书》为重要标志,确立了蒙古汗国对西藏的统治地位,同时承认了萨迦派教主主持吐蕃地方政权和佛教的领导地位,允许在凉州或蒙古西部地区弘扬佛教,进而在蒙古与西藏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关系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蒙藏关系的建立始于蒙古宗王阔端对吐蕃的招抚和经略,本通过对阔端与萨班为蒙藏关系积极活动的论述,分析了蒙古贵族利用吐蕃宗教上层代理统治西藏的原因和凉州会谈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5-4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对佛教的扶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唐朝时期,藏族的松赞干布掌握了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  相似文献   

9.
西晋末年,张轨出任凉州地方长官。为了控制凉州达到割据目的。张轨首先运用“以王命凉州”策略,以此得西晋皇室的支持。同时,他大力笼络凉州地方大族,以使他们拥护自己。张轨在凉州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置流民,同样也获得凉州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凉州已经成为张轨及其后世子孙的天下,形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张轨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开创。  相似文献   

10.
<正>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9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地的忧愤。"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生长。  相似文献   

11.
宋初熙河蕃部众多,部族强盛,初受凉州六谷联盟指挥,在疏通贡宋道路,抗击夏州党项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熙河蕃部被夏州党项分化后,六谷联盟遭受重创,最终走向覆灭。失去依靠的熙河蕃部,转而依附于河湟宗哥联盟,继续充当宗哥联盟贡宋抗夏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媒介。宗哥联盟崛起后,为谋求更大权益,公然对宋开战,最终遭遇惨败,作为急先锋的熙河蕃部,在此役中遭受重创,转而依附于瞎毡政权,恢复贡宋抗夏的政策。熙河蕃部在宋初虽有反覆,但总体来说,贡宋抗夏是主流政策,这对宋初边防稳定的维持,丝路中继贸易的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古凉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汇、传播与辐射之地。凉州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以凉州为中心的五凉政权、五凉文化在这里沉淀。对凉州及“五凉”史料的解读能使学生深入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以乡土史料的可观可感可知可触历史提升其对史料的认知能力,进而达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东汉中后期凉州武将与乡里杂居的羌胡结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日后凉州武将整合羌胡崛起凉州的社会基础。东汉朝廷一直有害怕凉州武将借羌乱而起的顾忌,后迫于形势,才起用凉州武将。凉州武将群体分为著姓武将和中下层豪族武将两类,同州里的地域因素在凉州武将的关系中所起作用不大,因而凉州武将群体并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地域军事集团。凉州武将群体在政治上有反对宦官专权的共同诉求。在东汉末年,凉州武将群体对东汉存在的正统性或怀疑或否定,以董卓为代表的中下层豪族武将则进京掌握了中央大权,摧毁了东汉朝廷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9,(3):56-62
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羌族在河西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作为羌族活动主要地域之一的凉州,羌族与汉族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从凉州发生多次羌胡之乱和凉州军阀的羌胡背景看,羌族主导了这一时期的凉州局势。在曹魏与蜀汉竞争的大背景下,凉州成为了两个政权博弈的焦点,不管是曹魏经营凉州,还是蜀汉与凉州羌、胡的互动,都客观上表明凉州的地位之重要,也促进了凉州乃至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为我国多民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晚唐五代敦煌康氏家族是敦煌粟特人中势力很强的胡人,他们是唐敦煌从化乡的主体,从石城镇迁徙而来,成为敦煌的豪族,从事商业手工业经营,同时还在吐蕃及归义军政权中担任各种官职,亦官亦商是他们从政的基本特点,敦煌文书中留下了他们很多丰富的记载。康秀华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吐蕃统治时期出任吐蕃部落使,并经营胡粉等高级奢侈品生意,归义军时期出任归义军使衙判官,最后升迁为瓜州刺史。  相似文献   

16.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经过一番厮杀,以绿州城镇为中心,形成了几股割据势力,鼎足而立,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河西地区的这种政治格局一直维持到西夏崛起。本文就此期间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之处,敬祈指正。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嗢末的关系咸通二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  相似文献   

17.
<正> 从十世纪初唐王朝灭亡到十一世纪中期西夏居有河西的一百多年间,河西地方作为绿洲走廊地带的地域特殊性,在中原王朝不能进行直接统治的情况下,曾出现过瓜沙曹氏、甘州回鹘和凉州蕃汉联合政权(时又称西凉府)鼎立并存的局面。关于瓜沙曹氏和甘州回鹘政权,学术界论述颇多,而对凉州蕃汉联合政权则少有专文论述。实际上,凉  相似文献   

18.
宋初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是赵宋政权确立和巩固的重要时期。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是把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的。然而,从宋初对儒佛道的政策,儒家政治思想在宋初的地位及儒家政治思想在宋初的实践等方面来看,宋初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而非黄老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张议潮出行图研究——兼论唐代节度使旌节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在敦煌莫高窟156窟内南壁及东壁南侧下部,是一幅与佛经无关的历史人物画。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调集西域和河西驻兵平叛,河西一道兵力空虚,正处于强盛时期的吐蕃乘机进入河西,连克凉州等重镇,建中二年(781年),敦煌也陷入了吐蕃的统治。一直到9世纪中叶,吐蕃发生内乱,沙州将领张议潮  相似文献   

20.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于公元617年底攻下,长安,次年5月称帝。公元907年覆灭。在此期间,固原成为守卫关中、尤其是唐都长安的重要防线。因而,也就发生了唐与突厥和吐蕃等少数民族的长期交战。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攻陷原州,直到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原州军民起义,才摆脱吐蕃统治。时隔31年后,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复为吐蕃所占,致使“丝绸之路”长安至凉州北道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