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9,(3):56-62
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羌族在河西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作为羌族活动主要地域之一的凉州,羌族与汉族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从凉州发生多次羌胡之乱和凉州军阀的羌胡背景看,羌族主导了这一时期的凉州局势。在曹魏与蜀汉竞争的大背景下,凉州成为了两个政权博弈的焦点,不管是曹魏经营凉州,还是蜀汉与凉州羌、胡的互动,都客观上表明凉州的地位之重要,也促进了凉州乃至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为我国多民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董卓为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势力兴起于凉州,并一度控制了东汉政权,然而却在短短三年内就身死政败.这不仅由于他的统治过于残暴而丧失民心,更在于他作为凉州武人代表入主中原,遭到了中原世族名士的反对,无法在中原立足.另外,其军队内部并、凉之间矛盾的激化,则加速了他的灭亡.地域因素贯穿董卓兴起和失败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东汉的羌"祸"源于它循因前代的作法,两汉治羌的失误在于"隔绝羌胡",虽然形式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导致"朝廷不能制",羌汉矛盾恶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汉代以来地域性豪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东、关中、江南以及西南等地的豪族,在结构、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某些相同或相近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构成状况与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各地豪族在形成时间、来源途径、发展演变特点等方面形成诸多差异。尽管这些差异并不影响豪族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但它不可避免地造成豪族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豪族在地方社会变迁中的不同作用和影响,对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南阳豪族是东汉豪族的典型代表,研究南阳豪族可以把握汉代豪族的整体特征。东汉南阳豪族政治上表现为世官化。南阳豪族在为官期间大多清正廉洁,指陈朝政得失,推行教化,发展教育,安抚百姓,维护社会治安,发展经济,造福人民,促进了东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东汉政权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陇豪族集团以河西为据点把边疆作为舞台,凭借在河西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东汉边防政策的制定和对外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汉关陇集团边防势力并非一成不变,其成员担任度辽将军一职在章帝建初元年到和帝永元六年、顺帝阳嘉元年、恒帝延熹二年呈现出三个高峰,折射出关陇集团在朝廷中权力的更迭。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登上政治舞台是东汉南阳豪族文化上经学化的主导因素;东汉统治者自身重视经学,进而形成了研习经学的大环境,这对南阳豪族经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维护南阳豪族自身政治、经济等利益的需要是东汉南阳豪族研习经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陇豪族集团以河西为据点把边疆作为舞台,凭借在河西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东汉边防政策的制定和对外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汉关陇集团边防势力并非一成不变,其成员担任度辽将军一职在章帝建初元年到和帝永元六年、顺帝阳嘉元年、恒帝延熹二年呈现出三个高峰,折射出关陇集团在朝廷中权力的更迭。  相似文献   

9.
乡里是东汉豪族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通过长期对乡里宗族公共事务的主持和承担,在乡里形成了权威,进而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权、实现了对乡众的超经济强制和地方官场的控制。豪族宗族组织在乡里发展势力的主要途径是在经济上靠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在政治上则是企图操纵地方官场。由此出现了豪族向官僚化和士族化演变的趋势.处于不同地位的豪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东汉乡里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两汉之际的社会动乱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而各地的地方豪族则表现得异常活跃。河西地区的豪强以窦融等人为主,结合成了一个地域军事集团。该集团具有准政权性、自保性和河西豪强与东方士人的联合等特点,他们割据自立意识不强,统一倾向明显,其实际行动在东汉政权的统一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称为“重号将军”,其他称号的将军称为“杂号将军”或“列将军”。关于杂号将军,《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中有详细的列举。但是,从汉代出土资料中又发现大量为文献所遗的杂号将军称号,如居延将军、汉阳将军、禽适将军等。这些杂号将军的称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补汉代职官之阙。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北地郡的设置及变迁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活动密切相关。北地郡为秦灭先秦戎狄义渠所建,西汉时期屡受匈奴所扰,汉武帝征战匈奴,北地郡达到鼎盛,东汉时期始终为羌人起事所困扰,被迫屡次内迁。  相似文献   

13.
汉代凉州地区的粮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居延汉简》《居延新简》等五大汉简资料中,有不少关于汉代粮价的记载,它们反映出汉代凉州地区的粮价低于内郡地区粮价,并且处于当时粮价的低水平甚至最低水平状态。这种低水平状态的粮价,对当地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4.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封建国家那样强盛,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相似文献   

15.
东汉初,对于都城位置的选择,各种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根据当时的社会形势,洛阳自身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统治集团的地域背景,以及刘秀的统治政策取向,东汉定都洛阳。  相似文献   

16.
孙吴继承汉制,设光禄勋、卫尉、城门校尉及三署郎将等职,但其是否如汉代一样具有禁卫职能,史无明载.五校尉之职皆由要臣担任,当与汉、魏之制相似.孙吴领军所见较少,而护军制度发达,武卫将军"典宿卫",为重要禁卫将领.禁卫诸督别具特色,尤以绕帐、无难、解烦督统兵众多,是孙吴最重要的禁卫武官.  相似文献   

17.
从绿林、赤眉起义,到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经历了从"中兴"到腐朽的过程,随着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批判思潮,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东汉政权的建设和稳固提出了理性的反思。本文试图从世家大族、边患、外戚宦官专权、经学衰败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陇西李氏之兴,与古羌族的发展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从事李氏文化研究的学者一般认为,李氏远祖出自轩辕黄帝,子孙繁衍,瓜瓞绵绵,至东汉终于形成了陇西李氏的庞大家族。李氏文化源远流长,对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为羌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东汉文章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特殊环节,它是秦汉散体文章向魏晋六朝骈体文的过渡阶段,东汉文章史上,作家众多,文章丰富,但在文学史上东汉文章却处于被忽略、甚至被排斥的境地。本文着重对这一时期的文统与文气作初步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重视东汉文章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献中有关汉晋时期汉嘉郡的记载,多有谬误,特别是关于汉嘉郡的设置时间这一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相互矛盾。其中主要有东汉建武十九年说、东汉灵帝说和蜀汉章武元年说三种观点。文章在对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梳理、考证的基础上,试图弄清汉嘉郡的置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