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王符是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思想先驱,在中古史上开创了独特的“潜夫议政”传统。《潜夫论》焕发的理论勇气和思想锋芒,不仅在崔定、仲长统和荀悦等人著作中激起历史回声,汇成汉末社会批判的文化潮流;而且也启迪后世布衣士人著书立说、奋起进行社会批判,影响十分深远。思想者的批判功能并未有穷期,社会批判也是任何健康社会所必备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理性危机的文化批判,是整个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全面危机的思想文化呈现。其批判的视界是:悲剧意识体验、文化形态史论、"新马克思主义"路径和后现代主义思潮;而其批判的视点却是: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社会功能批判、政治权力批判等。面对"现代化"和传统文化"整体性转型"双重境遇,中国"文化现代化"在超越现代西方理性危机的智识性努力中,自当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有着补天救世情怀的思想家崔突,是东汉末年社会批判思潮中的健将。他揭示了皇权衰微、诏书桂壁的现实,提出了遭时定制、中兴改革的主张,讲究考绩用人、择贤久任,呼吁任贤使能、贤人治国,建议增益俸禄、以求廉洁等,其政治思想在东汉末年及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着补天救世情怀的思想家崔突,是东汉末年社会批判思潮中的健将。他揭示了皇权衰微、诏书桂壁的现实,提出了遭时定制、中兴改革的主张,讲究考绩用人、择贤久任,呼吁任贤使能、贤人治国,建议增益俸禄、以求廉洁等,其政治思想在东汉末年及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两汉公文文风总体上说,经历了一个从汉初的尚俭质文,到汉武盛世的鸿文,再到东汉尤其是东汉中后期的冗文演变轨迹。文风的演变跟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背景、学术思想和审美观念都紧紧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王符作为东汉中后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重要代表,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重视人民、关注民生;强调、提醒并希望统治者能以民为本,把富民当作富国的前提,倡导关心、爱护人民,减轻民众负担,虽然说不能跻入上层统治集团去统治、管理人民,直接去表现他的道德情怀,但他能在看到这种社会弊端后,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着想,及时强烈地大声呼吁,并且能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相似文献   

8.
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批判思潮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思潮。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主要从生态环境、人文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来对科技进行批判,它有其片面性,也有其积极意义。正确认识科技批判思潮对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意识形态和"高势位"国家意识形态两个核心概念入手,阐述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涵——"高势位"国家意识形态的五种品格:真理性品格、民族性品格、时代性品格、包容性品格和开放性品格。阐述了国家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两种基本方式:第一,"价值共识"方式,即国家意识形态通过"价值共识"建设引领社会思潮;第二,"价值整合"方式,即国家意识形态通过"价值整合"引领社会思潮。同时,还阐述了"合法性"建设对国家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支撑价值和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0.
荀悦作为东汉后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面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积极探索国家治理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在荀悦这些治国理政的改革措施和发展方法中,法家思想的光辉处处可见。荀悦的法家思想是在其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针对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深刻体会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法治措施上。应该说,作为东汉末年官方正统史学的典型代表,荀悦政治思想中的这些法家思想,可以看成是对荀子儒法兼综思想衣钵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后妃制度是绵延我国古代社会数千年的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是男尊女卑观念下的历史产物。汉代后妃是古代后妃中的一个特定群体。从出身来看,西汉后妃出身下层者较多,东汉后妃则大多出自豪门。西汉册封皇后以帝王宠爱与生育皇子为主,东汉则以德为先。两汉后妃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西汉后妃以雅善歌舞为主,东汉后妃以熟读儒经为长。凭借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杰出的政治才干,两汉后妃成为中国历史上后妃参政的代表性群体。与后世相比,其社会地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将军在春秋时就已出现,西汉时将将军制度固定下来,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所革新。在王莽新朝和东汉时期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受到了谶纬思想的影响,也带有某些朴素的心理战的思想。两汉时期将军称号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了军事思想的进步,对后世的将军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两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西汉前期,由汉高祖的“贱商”到文景时的“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时“抑商”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地位一落千丈,但部分商人却坐上了高官,地位殊荣,商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武帝之后,政策逐步宽松,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社会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一直到东汉无大的变化,所以说两汉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东汉后期,佛法东迁。魏晋之际,社会动荡。佛教思想进入东土后,首先得到了上层有教养文士的认同与肯定。在《世说新语》和《高僧传》中记载了诸多高僧与名士交往辩答的轶事。本文拟从这些轶事出发,来探讨魏晋之际士僧交往与融合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5.
自西周以迄唐代,爱情诗意象随着时代发展变化,一直处于嬗变中。先秦时期以草木、玉石、鸟兽等自然意象为主,两汉时期人工意象逐步增多,魏晋南北朝以人工意象居多,至唐代,又呈现出逆转的倾向,自然与人工意象并存。这种趋势暗合了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升降变化:先秦时期的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较高,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汉以后女性地位下降趋势明显,至唐代,女性地位又开始逐步回升,并达到一个难以复制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孙绰《论语》注集先秦、汉晋孔子形象之大成。在其《论语》注中,孙绰一方面结合三玄及其魏晋玄学的学术成果,继续将孔子老庄化、易学化,体现了《论语》在东晋的进一步玄学化特征;另一方面又结合东晋玄学家注经的返儒特色和当时佛学的深入,大力挖掘、恢复《论语》文本中原有的孔子圣师形象,保留了汉注中孔子神学化的痕迹,更将其佛学化,深刻地展示出东晋儒家经传诠释的两大特征———儒玄双修与援佛注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道教经典著作《太平经》在东汉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割据形成、统治思想衰败等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书中体现对汉代社会现实的折射,如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提出了"以道治国"和"以民为本"的进步思想,在妇女问题上也有自己朴素的进步见解。《太平经》对后世研究汉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汉政府对贫弱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释放奴婢和囚徒、保障鳏寡孤独及笃癃者的生活、假民公田与赋民公田、岩济分弱、蠲免赋役、赐爵、重农政策、水利政策和仓储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对维护东汉王朝的长期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诗》自先秦传入两汉,在两汉历朝君臣的下诏和上奏中都大量引用到《诗》,它们分别以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为中心,俨然形成两个用《诗》集团。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和不同历史时段社会政治、经济与学术思想发展的差异,这两个用《诗》集团在引用《诗》之"风"、"雅"、"颂"的数量和在诏奏中征引时所呈现出的应用特征,又有不同;而在此中则反映出了《诗》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流变和时代特征,显示了《诗》之经典性与历史性融通的进行和完成,是春秋时期政治用《诗》和战国时期文本用《诗》的完美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