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建立模范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经验是:创新政权理论;创新政党关系;创新阶级政策;创新政治体制;创新廉政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从这时开始到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在此期间,我国曾出现过四种主要政权同时并存的局面。它们分别是:东北溥仪傀儡政权,重庆国民党政权,延安抗日民主政权和南京汪伪政权。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新四军开赴华中敌后战场,由于国民党借“合法”、“统一”等名义压制人民抗战力量的发展,以及王明右倾机会主义的不良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合法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敢放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刘少奇到达华中后,全面论述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指出了建立和巩固合法政权的具体步骤,使华中抗日民主政权普遍建立起来,虽然刘少奇忽略了一定条件下合法形式的必要,但他的思想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我党统一战线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民主革命时期,作为根据地政权监督重要形式的群众监督,以其广泛性、实效性成为根据地民主政治实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三个时期建立的民主政权中,根据地群众通过民主选举、控告举报、参与陪审、检查政府工作、座谈会等多种监督形式,保证了根据地政权的民主运行。各个时期群众监督的主要宗旨就是要监督根据地政权,是不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不是遵纪守法,是不是工作上廉政高效,是不是在生产、工作、斗争中起模范作用,是不是密切联系群众,体现人民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民主革命时期的根据地群众监督机制,对当前我国政府监督机制的改善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著名的"三三制"政权思想,这个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所贯彻的民主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介绍了三三制政权思想提出的背景、理论来源、内容、实质以及所起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40年3月淮南在刘少奇和中原局一些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政权建立后,便着手推行减租减息的经济政策,以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时,淮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时间相对较晚,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一政策认识不成熟,还有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耐心细致地开导地主,同时组织力量反击日伪、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破坏。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淮南的整体形势,并借鉴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形成了点面结合、典型试验的科学方法。这一政策的推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但某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理论;毛泽东政权理论立足于中国革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中国化;毛泽东政权理论充分体现了广泛的阶级性、革命的适应性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相似文献   

8.
天师道对封建政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天师道影响封建政权的原因大致有三:道教思想理论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神道设教",天师道渗入封建政权;天师道的法术为其影响政权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三三制”政权原则,是为了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政权中切实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更多更广的力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政权,战胜敌伪顽夹击造成的严重困难;同时也是为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用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推动全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此外,纠正和克服党内在政权建设问题上存在的“左”、右错误倾向,改善和加强党对根据地政权的领导也是这一原则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三制”政权原则的提出和成功实践,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的探讨,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从土地革命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到抗战胜利前夕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权学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不断深化与研究视角的下移使得苏区史研究呈现出由“泛化”转向“专化”的趋势,有关苏区政权的研究堪称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与往昔纠缠于红色政权思想理论、政权性质及其组织形式、选举制度与廉政建设等宏观性问题不一,县级,特别是乡、区级基层苏区政权问题成为时下学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2.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创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历史贡献有:独立自主,建立统一战线的抗日民主政权;加强廉政建设,赢得群众拥护;建立法治政府,坚持依法施政;发展经济,加强财政金融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发展教育事业,繁荣文化艺术。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得到了群众衷心的拥护;有一个有知识、有水平,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依法施政的理念,为依法治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行党的领导一元化,党政职能分开,规范和调整政府和参议会中的党团和党员、以及党内关系和党员干部行为,执掌政权,实现和保证了党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原则、政策、大政方针的领导,避免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相似文献   

14.
试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权的合法性是政权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合法性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政权的权威的认同与遵从。而一个政权能够拥有这种权威,以及在多大的范围内能够行使这种权威,就是合法性的高低了。探寻合法性来源,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维护政权合法性的重要之处,也有利于政权维护从刚性向柔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天国政权不能笼统地定为“农民政权”或“封建政权”。1853年定都南京前,太平天国颁布了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纲领性文件,并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作为惟一的斗争目标,此时它属于农民政权。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将对清的矛头转向内部,为巩固与争夺最高领导权而相互残杀,个人与宗族利益至上,它转变为洪秀全家族的封建政权。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时期,匈奴在北方建立了四个政权,该期匈奴政权的建设具有自身特点。在职官制度上,尽量沿袭魏晋制度,同时,又保留了胡制体系。在政权形式上实行胡汉联合专政,在职能分配与权力分配上采取胡武汉、胡重汉轻的做法,以确保匈奴贵族的支配地位。在封建礼仪上,效仿汉族政权祭天祀祖,修城池宫观,以表明其正统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突厥政权的兴起、扩张和发展进程中,一直重视和亲策略的运用.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与政权的重大战略是一致的.而相应政权与突厥的和亲互动,对双方的发展进程影响都较突出.梳理突厥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进程,有助于理解突厥政权的兴衰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武汉国民政府是中国传统国家形态向现代国家形态转型的过渡政权,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孙中山的民主政权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型民主政权。它强调党权,反对独裁,实行委员制,支持和发展工农运动,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它的建立是对传统的独裁政权与军阀政权的否定,在中国的民主政权建设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