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清照《词论》勾勒了词至北宋的发展简史,历评前辈与同辈词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重要观点,强调词与诗别,在词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词论》意在为时人作词设立标准,故不可不要求严格;“别是一家”不仅在于词要协音律,更在于词的内容特色,着眼于词专主情致,长于抒情的特色;《词论》是苏词和柳词流行于北宋词坛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词学界李清照的《论词》虽不乏研究,但少有人认识到它为宋词发展奠定理论的价值,本文指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是“小歌词”的理论,作为中国词学的开山纲领,规范并引导了宋代词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我国词史上颇为重要的一个女性词作家。她的《词论》第一次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并对当时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大词人作出了大胆的批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词学主张。《词论》提出作词要符合文雅、协律、典重、故实、铺叙的特点,那么她是如何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去佐证她的词论呢,本文拟从《词论》与其创作做一个比较考察,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体现了作者尊崇词体的主体观念;这种观念产生于北宋词坛创作繁荣、词学论争的现实土壤,其意义一是确立词的独特个性,从而达到尊词体的目的,二是标志着词开始了由俗到雅的转折.  相似文献   

5.
“本色论”是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它萌芽于晚唐五代时期,“词为艳料”是这一时期“本色论”的重要内涵,北宋后期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是一家的“论点,阐述了词的特性,从而使”本色论”具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别是一家”标准志着这一论题的正形式,南宋时期的“本色论”在“别是一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其主要倾向表现为推崇“雅正”。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词论》对词的发展过程的总结是基本正确的。它从词的特点出发,把词分为盛唐、晚唐五代、宋代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次阐明了词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为后人研究词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词论》中对历代作家的评论是比较全面的,既看到成绩,也指出缺点。 从各种体裁间互相取长补短上说,“别是一家”之说有其局限性,但从区别文体上说,“别是一家”的提出,又是卓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词论》对词的发展过程的总结是基本正确的。它从词的特点出发,把词分为盛唐、晚唐五代、宋代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次阐明了词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为后人研究词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词论》中对历代作家的评论是比较全面的,既看到成绩,也指出缺点。从各种体裁间互相取长补短上说,“别是一家”之说有其局限性,但从区别体上说,“别是一家”的提出,又是卓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词论》中“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以协音律为标准,完全超出了以女音等感性认识为标准的“本色论”,对南宋的词学观念产生了影响;李清照对词的生存发展环境的独特意识又形成了她对晚唐五代词、柳永词与时人有所不同的看法;李清照对词的创作态度是苦心钻研的,因而晏、欧的嬉弄文墨和苏轼的无心插柳恐怕都是她不以为然的。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历来认为,宋代词论中苏轼鄙视柳永,而李清照又不满苏轼。事实上,苏轼对柳永的态度比较辩证,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与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论,具备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张炎《词源》提出“清空”概念,众多学推许它是清雅人格的象征,细经辨析,则应属于词法范畴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她的《词论》是宋代第一篇系统的词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有关词的理论的批评文字。在《词论》中,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毫不隐讳地批评了词坛上不少的名家。为此,引起过众多的评论,褒贬不一。当然,其中不乏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我认为,要全面地、公正地对待《词论》,必须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证的分析。要正确地评价这篇《词论》,首先要实事求是了解它讲了些什么。《词论》的中心论题是“词别是一家”。围绕这一中心论题,李清照大胆地、多方面地批评了词坛上的许多名家,…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词坛上一位大家,在她的《词论》里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论断,要求填词必需严格按照协律、铺叙、重典、情致和故实等五个标准进行创作,缺一不可。她提出的作词标准是有见地的,但对前人的词作批评,过于苛求,有失公允,有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就是她的某些词作也没有完全严格按照《词论》的标准去创造。  相似文献   

14.
(一) “词别是一家”。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下了我国第一篇词学论文——《词论》,提出这至关紧要的论旨。晚唐以来,词风卑靡。词被视为“小道”、“艳科”、“诗余”,是诗人作诗之余的游戏作品,地位远比诗低。李清照这论旨,确定词是一种有别于诗的文学品类,有独立的性质、价值、地位。实是推尊词体,大争词的社会和文学的声誉。这论旨显然又是针对苏轼“以诗为词”,有所为而发。对苏轼开拓词境、革新词风,李清照并无异议。然而,对“以诗为词”的作法,却深为不满,蓄意要批评争辩。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而其《词论》作为词史上第一篇论词文评,颇有见地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以评说历代词坛代表作家的创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词作:协音律,诉愁苦,贵文雅,主创新,求浑成,本婉约等等,结合李清照的创作实践对其词论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詹安泰《论修辞》一文,引入现代修辞学研究方法,强调修辞目的和效果,一改词话玄妙莫测的叙述方式,创立"别是一家"的词体修辞论。以情感的传达和修饰作为修辞的根本,将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相结合,试图化解技术词藻与词心词情之间的矛盾,呈现出以"学词"为基础的"大词学"观,由此发展的艺术风格论也成为当代词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7.
对于黄庭坚的词,历代评价颇不一致,褒之者如陈师道云:“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又如李清照云:“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词论》)贬之者则如陈廷焯云:“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  相似文献   

18.
骆丹 《华章》2012,(31)
苏轼、李清照均为宋代一流的词坛大家,二人在词学批评领域也都有极大影响.自苏轼不满柳永词而提出“自是一家”的口号后,李清照又在批评苏轼等人的基础上提出“别是一家”说.这是二人词学主张的核心.探讨东坡、易安词学主张、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的异同,从“自是一家”和“别是一家”的比较分析中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词作为隋唐之际兴起的一种新文体,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李清照就是严格按照词的传统来填词的。在对其部分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语言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总结了易安词的艺术特征。易安的《词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在该文中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从本体论的角度确立了词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词别是一家”的词体观念是对词这一艺术形式本体特征的理论概括,它强调词体作为一个独立、有机的整体以与诗、相区别,包含了对这一艺术形式各个层面和构成要素的分析和要求。在李清照《词论》中,这一观念为:声诗并:阐述词体的本体特征;评论作家:强调词体的艺术规范;主情致:揭示词体的形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