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珞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是在1980年,刘颖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是在1993年,王燕骅老师设计的《惊弓之鸟》是2006年,前后相隔20多年;由于年代不同,教学理念、教师的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都在发展变化。从教师来看,袁老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她教学《惊弓之鸟》时,已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刘颖老师当时是教学一线的青年优秀教师;王燕骅老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是一位善于教学创新的语文教师,三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文化素养、教学风格各不相同。因此,三个《惊弓之鸟》的教例各具特色。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其共同之处,可以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让我们从这三个《惊弓之鸟》教学的同、异之中,欣赏和学习她们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材和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中都有《水》这一课。同样的内容,但是反映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图或学生带来的图片材料,按图示“看一看”、“比一比”。然后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对学生的要求是背会相关概念。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是照书上的图“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其2004年5月出版的栏目《争鸣》中,我拜读了傅海洋老师的《忽视学科体系的教法不可取》一文,颇有感触,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余应源老师的《语文课就是以工具性为本质的言语教学》和余彤辉老师的“栏目点评”(《中学语文教学》,2001.10),在何为语文科本质的问题上,笔者因能与方家取得局部共识而鼓舞,也因不能完全认同而困惑。故自以为是,模仿余应源老师,也绘制一图呈上。恳请二位老师,恕我直言拙见。学生旨在求得师教,以尽快走出庐山。  相似文献   

5.
霍懋征老师的《月光曲》是在20世纪80年代打造的精品课,尽管时隔二十多年,我们今天重读,还是为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蒋军晶老师在2006年10月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展示的《月光曲》一课,是反复琢磨了霍懋征老师的教案和课堂实录,吸取了霍老师课的精华,同时把握语文教学的时代脉搏,大胆创新,才取得了成功。可以说,蒋军晶老师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的。  相似文献   

6.
笔者拜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9期刊载的唐云波老师的《文艺复兴》教学案例,深为唐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巧构思折服。案例中,唐老师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娴熟而到位,且精于教法的选择和材料的灵活运用,实为有效教学精彩的典型案例,笔者不揣浅陋,围绕该案例略陈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读《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8A期上包素茵老师的《“浅易”意味着什么?——新教材文言文改革刍议》一文,文中谈到了新课标、新教材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等的认识,对于某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说明“浅易”到底意味着什么,同时谈谈对包老师的见解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看了夏武荣老师《提升文化自信,历史教师有责》(见《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第6期)的文章。很欣赏他作为历史老师的自觉的责任感,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夏老师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我想.这种自觉的情感一定能使他的教学工作充满激情和动力,使教学品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施忠红老师的《作的突破口——题目》一(《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4期,以下简称《题目》),笔有一些疑惑,想向施老师及同仁请教。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听了两位老师上《田忌赛马》一文。先看一看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两次赛马经过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1.
芮琼  袁浩 《小学语文》2007,(9):34-36
兴致勃勃地读了山东省王煦老师执教的《猫》和安徽省陈金龙老师执教的《白鹅》的教学实录,十分感奋。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创造的那种情趣浓烈的课堂氛围令人欣喜而沉醉。掩卷回味,遐思悠悠,恍惚间,那位高傲的“鹅老爷”音调严肃郑重地“轧轧”叫着,分明正从丰子恺先生的笔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聆听了谢老师和张老师分别执教的《葡萄沟》,我的感触很深,现将这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指导小学生作文,究竟是先确定中心、还是先选材,《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5期和第9期分别发表李正存老师《先确写中心还是先选材》和张运群老师《还是应该“中心先行”》两篇文章,对此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鸣和探讨。张老师的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是主张“主题(即中心)先行”的,事实上这种观点在教学中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有幸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孙老师在课堂中匠心独运,自由挥洒,体现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智慧、巨大的人格魅力。整堂课师生和谐交融,真情激荡,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人折服于孙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其中,孙老师出奇不意的词语创新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下面,撷取其中的片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现在,语文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笔者没有听过李镇西老师的课,却认真拜读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收录17个课堂教学案例),并且努力透过异彩缤纷的教学艺术现象,追寻其教学思路的轨迹,发现蕴涵于师生和谐共振中的教学法则。  相似文献   

16.
孟强  董晓华 《山东教育》2005,(31):22-22
近日,有幸观摩贾志敏老师执教《推敲》一课。贾老师懦雅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智慧自不待言。听贾老师的课.使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江跃 《教学月刊》2010,(4):59-61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于2010年第一期刊登了董旭午先生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人格夯基》一文,笔者拜读之后颇受启发。董老师的这篇文章从七个角度表述了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自主人格夯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可以说,是他二十多载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觉得董老师的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8.
一、从一则教学案例说起2011年第10期《中学语文教学》刊发了彭晓、胡根林两位老师的文章《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下简称《选择》),文章以彭晓老师《社戏》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胡、彭两位老师集中探讨了"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问题。笔者阅读后深受启发,但关乎"节选课文教学"的根本问题,窃以为尚需进一步探讨。1.彭晓老师《社戏》(节选)教学简述。她先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年第12期刊发了黄元虎老师的《三教(金子)一课的行与思》(以下简称《三教》)一文,黄老师通过十年来三次教学《金子》一课的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到合理拓展者,再到大胆创生者的学习、思考、改变的历程,读来让人很受鼓舞。在仔细阅读《三教》一文后,笔者有一些疑虑和担心,在此与黄老师及各位同人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探讨》2005年第7期刊登了袁海江老师的文章——《光学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以下称文献1)。该文介绍了干涉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及对一道较经典的、学生易出错的选择题作了解释。读后我认为袁老师的文章中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提出来与袁老师商榷,同时供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