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吴畏 《传媒观察》2012,(1):13-14
正186名正式雇员,3000名免费博主,12000名公民记者,每个月200万条投稿量。这些数字告诉我们,《赫芬顿邮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与千万名热心读者联手打败了《纽约时报》——百度百科是这样描述《赫芬顿邮报》的:它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网站兼具博客自主性和媒体公共性,通过分布式的新闻发掘方式和以Web2.0为基础的社会化新闻交流模式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林磊 《今传媒》2010,18(9):120-121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新闻博客网站。网站兼具有博客自主性与媒体公共性,通过"分布式"的新闻发掘方式和以WEB2.0为基础的社会化新闻交流模式而独树一帜。通过对赫芬顿邮报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聚合网络社群,推动公共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联社与主要从事社交媒体监测的网站NewsWhip,共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两个月中,在脸书中最受欢迎的报道是美联社的新闻故事.与其他媒体相比,在脸书中,美联社新闻报道推动了更多的用户参与,从数据上来看,美联社击败许多知名媒体,像赫芬顿邮报、《每日邮报》等.  相似文献   

4.
张灵敏 《传媒》2014,(7):59-62
正在传统新闻业大批关门倒闭或营收大幅缩水,企图向数字化媒体转型却力不从心之际,《赫芬顿邮报》的崛起和成功可谓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赫芬顿邮报》于2005年创办,2011年2月,美国在线(AOL)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并组建赫芬顿媒介集团。《赫芬顿邮报》2011年5月独立访客首次超过百年老号《纽约时报》,2009年的营业额1500万美元,2010年  相似文献   

5.
<正>赫芬顿邮报CEO Jimmy Maymann:我们仍需要专业的记者生产真正好的内容,否则只能每天窝在电脑前看小猫小狗的搞笑视频。如果一家媒体拥有自己的在线平台,他们应该为这个在线平台专门生产内容,使其更适合网络阅读与传播。口述者Jimmy Maymann(赫芬顿邮报CEO)《博客天下》记者吕昊整理目前,赫芬顿邮报每天发布1500条新闻,主编亚丽安娜·赫芬顿掌管网站新闻层面的内容。赫芬顿邮报主编亚丽安娜·赫芬顿赫芬顿邮报在全球有超过1000名员工,其中70%左  相似文献   

6.
赫芬顿邮报     
《声屏世界》2012,(11):56
《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网站兼具有博客自主性与媒体公共性,通过"分布式"的新闻发掘方式和以WEB2.0为基础的社会化新闻交流模式而独树一帜。《赫芬顿邮报》被称为"第一份互联网报纸",作为新崛起的新媒  相似文献   

7.
祝东江 《传媒》2018,(6):52-53
2005年创办于美国的《赫芬顿邮报》,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报纸",以聚合新闻和政治博客见长.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新闻网站,设有10多个新闻板块和60多个垂直网站,并在英国、日本、印度等10多个国家设有地方版.2010年,《赫芬顿邮报》仅用5年就创造了年营收额3000万美元的佳绩,一跃成为美国本土第八大新闻网站.2012年,《赫芬顿邮报》开始进行商业运营,并荣获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2016年,《赫芬顿邮报》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之一.互联网生态、网络运营思维和模式的合理运用,是缔造《赫芬顿邮报》"传奇"的核心力量,但如果其没有高质量的内容作支撑,一切也将成为"泡影".而《赫芬顿邮报》的内容运营既不同于传统媒体,又有别于网络媒体,移动社交、高效聚合、开放生产和评论反馈是其内容运营的四大策略.  相似文献   

8.
胡泳 《传媒》2012,(7):58-60
在上篇中,我们深入分析了网站《赫芬顿邮报》。美国在线购买《赫芬顿邮报》的决定让人对新闻的未来产生困惑:新闻的未来不是在纸上,而是在屏幕上吗?欲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赫芬顿邮报》,而需要看看那些有纸介质形态的报纸,例如《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9.
封面链接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12-05/0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办的新闻媒体和市场研究刊物)美国《赫芬顿邮报》是如何成功的?创办于2005年的《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拥有68个栏  相似文献   

10.
程少华 《青年记者》2016,(22):16-17
暖新闻一词在国内的流行,源于2015年4月凤凰网开设的一个同名栏目.当然,暖新闻的涵义,并不局限于带有“暖新闻”“温暖”“温度”“暖”等字样的栏目中的作品,应该说,所有感动人心、传递正能量的报道,都是暖新闻.浏览现在媒体上的一些暖新闻报道,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试作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暖新闻报道的误区 眼下,不少媒体开设了暖新闻类栏目,进行了这方面的报道实践,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少数媒体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悖于暖新闻的本意和初衷,影响了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伴随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信息数字化的普及,印刷媒体却集体走入严冬。然而,传统纸媒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尝试着各种拯救报业的可行之路。但是,数字广告没能填补传统广告收入的严重萎缩,纸质报纸的发行量持续下降,数字化时代的盈利模式与营收途径成为传统报业之痛。创刊于2005年的美国《赫芬顿邮报》异军突起,短短几年就发展成"全球第一互联网大报",并在网络媒体中首获普利策奖。这个冠名为"报",其实是网的"报纸",自创办伊始就被认为引发了一场新的媒体革命,被业界学界普遍予以关注。我国目前已有的关于《赫芬顿邮报》的研究,很多内容已较陈旧,且有一些不实内容被以讹传讹。国内著名的美国媒体研究专家辜晓进教授应本刊之邀,以一手的研究资料,严谨的探究精神,为读者详细解读了《赫芬顿邮报》的成功之道。这可视为一份全面、准确、权威的《赫芬顿邮报》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2.
动态     
“赫芬顿邮报”推出印度版
  2014年12月8日,美国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与印度时报集团合作推出印度版,这是其第13个国际版。“赫芬顿邮报”网站同时宣布,他们的下一个重大目标是推出中文版。
  “赫芬顿邮报”创立于2005年,3年前被AOL(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赫芬顿邮报”三年前开始推出国际版,一直通过与当地媒体公司合作的方式部署这一方案,包括英国版、加拿大版、韩国版、日本版和巴西版。该公司还准备在未来几个月推出澳大利亚版和阿拉伯语版。不过,该公司的下一个大项目是中文版。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2,(20):67
美国新闻和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总裁阿里安娜·赫芬顿表示,该公司正在与中国的多家报纸展开谈判,希望推出中文网站。赫芬顿并未透露具体的合作伙伴,而中文网站的上线时间则取决于何时能找到合适的主编。"赫芬顿邮报"既提供原创报道,也包含第三方网站的内容。虽然2005年才在美国上线,但却已经超越《纽约时报》,成为全球浏览量最大的英语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4.
王彗玲 《视听》2016,(6):119-120
本文对美国著名博客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的成功转型进行探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发挥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创新生产方式,注重内容品质;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这是新媒体探索成功的典型案例,本文联系中国品牌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讨论该媒体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新闻客户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洪成  李西铨 《青年记者》2021,(3):105-106
赫芬顿邮报提高用户准入门槛,并对名人博主、专业博主实行流量倾斜政策,致使普通博主被边缘化。既丢失了用户市场,失去了社会化媒体属性,又无法保证优质专业新闻内容的产出,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暖新闻”成为新闻界的一个新名词.它最早为凤凰资讯一个社会新闻栏目的名称,后来一些大的商业网站和地方新闻门户网站也相继在首页重要位置设置“暖新闻”栏目或醒目标识,“暖新闻”与正能量一起,成了新闻媒体的“常客”,也成为网友和读者关注的一大焦点. 回顾:虚假“暖新闻”背后的“冷陷阱” 2015年10月13日,安徽亳州一家媒体以《为救女童,女子被狗咬成重伤》为题报道称,10月12日上午,家住利辛县城关镇李营庄的张宏宇向记者哭诉,9月1日晚上9点多,他的女友李娟下班后骑着电动车回家.  相似文献   

17.
耿磊 《新闻战线》2015,(7):84-87
在移动互联时代,报纸媒体将受到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影响。对于移动媒体终端的争夺,将成为报纸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本文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等具有全美影响力的主流报纸媒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形式、新闻生产、发行渠道及新闻价值生成四个方面分析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锐 《编辑之友》2017,(8):106-112
曾经的数字新闻网站翘楚《赫芬顿邮报》如今正从网媒弄潮儿的位置跌落,步入“中年危机”.文章运用竞争优势“新钻石模型”,从内容生产、受众需求、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策略、关联网络、机遇方面,探究《赫芬顿邮报》陷入“中年危机”的原因,为新媒体时代中国传媒出版企业如何保持竞争力优势,规避其中陷阱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传播》2011,(1):101
近日《纽约时报》媒体方程式专栏刊登大卫·卡尔的文章,预测了2011年传媒业六大发展趋势。1、传统媒体的分界线将消失。在网络时代,面对背光的显示设备,已经很难分辨出英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网站和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的区别,每个网站都有视频、音频、文本、社交媒体和图片。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的媒体在做什么?在抢占全球的市场.今年一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每日邮报的网站超过纽约时报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报纸网站.但是每日邮报网只有四分之一的用户在英国,亦即约75%的用户是在本国之外的.《经济学人》今年5月刊出一篇文章称:报纸转向了世界的新闻,各大报纸都在网络化生存,并向全世界寻求读者用户.①《经济学人》配的漫画里(见图1),就包括目前国际媒体的最重要的领军人物,包括赫芬顿、小苏兹伯格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终端到世界各地去抢占市场. 不只如此,国际媒体更瞄准了外语市场,大力到海外拓展多语种市场.华文媒体市场因其受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成为国际媒体开拓的新市场.如今,我们正在以多种语言的媒体强势出击世界媒体市场,以加强国际传播、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不过,我们是否关注和重视国际媒体也正努力进入华文传播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