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记者暗访和偷拍问题的访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力丹  徐迅 《现代传播》2003,1(4):27-30
针对媒体上越来越多的暗访和偷拍现象,本文阐明了以下观点暗访和偷拍从未成为专职新闻采访的主流方式;记者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获取新闻的能力方面;观众的收视心理是媒体培养的;我们仍需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媒体对民法典(草案)的忽视表明媒体缺少真正的法治观念;更多的规范是道德自律;要小心避免因秘密采访的泛化而付出代价;媒体应培养舆论中成长着的法治意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并未认可秘密采访.  相似文献   

2.
展江 《青年记者》2016,(7):78-80
今天我们所说的暗访偷拍(偷录),主要是指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记者不告知采访对象而获取新闻信息的行为.在广播电视诞生之前的19世纪后半期,报刊的暗访技巧首先在高度市场化的英美报刊中发展起来,它令报刊获得独家猛料,彰显了“第四等级”的威力.同时由于暗访偷拍或多或少地使用瞒骗采访对象的手段,这种采访技巧从一开始就受到批评和诟病.我们先看一个早期案例.  相似文献   

3.
陈静 《青年记者》2010,(19):60-61
近期,“《非诚勿扰》事件”、“张悟本事件”、“电影《八天八夜》事件”等不断出现的媒体事件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媒体伦理的讨论如火如荼,世态万象背后折射出媒体行业的诸多现实问题及其面临的道德困境。对此,笔者特约请新闻学、伦理学及法学专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信息伦理学与图书馆伦理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问题也就与日俱增,特别是因特网信息交流所具有的开放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性,导致了传统的伦理学无法涵概的诸如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等问题的出现。规范的信息伦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了在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活动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伦理问题。信息伦理学研究对图书馆伦理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图书馆行业中的各类信息活动提供了道德规范的基本精神。文章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手机电视媒体可能出现的媒介伦理问题 上传偷拍内容引发法制伦理问题。自2002年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剪辑、拍照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手机在市场上推广以来.由手机偷拍引起的法律纠纷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6.
信息伦理学最初以计算机伦理学的面目出现,对计算机伦理学基础性问题的争论是信息伦理学学科性质讨论的核心。信息伦理学的学科性质育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一是信息伦理是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主要问题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对人类影响的道德讨论,计算机伦理问题是否是独特的伦理问题?以及计算机伦理独立存在的理由;另一个是信息伦理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对信息伦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判断信息伦理学的标准进行探讨。信息伦理学学科性质讨论结果表明,信息伦理学不仅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领域,而且将成为信息科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亟待发展和具有辉煌前景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隐性采访是一个新闻伦理和新闻法律领域的老话题。卧底、暗访、偷拍,今天,当这些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媒体报道当中的同时,其中有些问题也一赢争议不断,批评与捍卫是新闻学界和新闻从业人员对它所持的两种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悲天悯人:锱铢必较与包容大度——自媒体的伦理标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Web 2.0技术和应用的逐渐成熟,自媒体作为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的代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承认.日益膨胀的自媒体权力带来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效应,自媒体的伦理标尺成为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从公共议题和私人议题两个层面确立起自媒体分别的态度立场,从而建立起对公锱铢必较和对私包容大度的伦理标尺,这是自媒体登上社会历史舞台必须具备的立场和气度.  相似文献   

9.
暗访的是非之争 暗访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国内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反对暗访.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三大冲突:~是记者暗访与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保护的冲突;二是记者暗访的眼前利益与媒介长期公信力下降、增加采访难度的冲突:三是暗访偷拍的小"不道德"与维护"公共利益"大道德的冲突.简言之,主要是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蓓 《当代传播》2011,(6):40-42
传媒伦理研究发端于美国,这一点学术界已达成共识。至今,美国媒体伦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包括大量传媒伦理专著和前沿学术思想,还包括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在许多大学开设传媒伦理系列课程。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研究相对滞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有关传媒伦理研究才刚刚出现,90年代以后才有较快发展。总结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一、以概念、内涵及研究范畴为主的学理研究何谓媒体伦理?我国媒体伦理学是否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如何确定?目前学界还尚  相似文献   

11.
关于暗访和偷拍的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暗访与偷拍的争论伴随隐私权的概念而生 徐: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对于新闻界的暗访与偷拍问题并不是从来都存在争议,在早期甚至是一个公认的优秀记者的行为,受到崇敬。比如说美国写作《疯人院的10天》的女记者科克伦,另外中国的新闻前辈邵飘萍也曾经十分认可这样的采访方式。对于这种采访方式的争议以至批评,更多的是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出现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想到的一个原因是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相关的,争论是伴随科技器材进入采访领域而生的,另外这是否也和尊重人权的世界潮流相关呢?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新的伦理学体系,这是一种构建在传统的伦理学基础上并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所创新的网络信息伦理学体系。网络信息伦理在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网络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网络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从网络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网络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从网络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网络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展江 《青年记者》2016,(25):70-74
记者该不该救人是一个典型的媒体伦理议题或话题,而不属于媒体道德问题,因为它充满了争议性.随着外部事态的发展和记者内心世界隐秘信息的披露,“剧情”还可能出现反转.另外,有些似乎有定论的案例其实是大有疑问的,而多数公众则是随着媒体的报道,人云亦云,根本不去关注后来被披露的更接近于真相的事实.许多公众也不去了解记者纠结不堪的内心世界.在人们因记者首先去记录新闻事件而似乎没有救人行动、怀疑记者有无灵魂和良知之际,我们也有理由去怀疑为数不少的非理性的信息消费者的社会灵魂安在.  相似文献   

14.
偷拍暗访的问题,首先是法律问题,主要是伦理问题 王贺新:徐老师,您前两年一直在做中国新闻侵权案例的收集工作,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编辑应重视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冰  卢冬娅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06,18(2):142-144
论述生物医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结合伦理学文献和国内相关伦理研究的法律规定,阐明编辑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涉及伦理学问题审查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0,(10):53-55
目前,网络上低俗之风盛行,艳照、不雅视频、芙蓉姐姐式的网络红人层出不穷.面对越来越多的由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积极呼吁构建网络伦理.什么是网络伦理?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先从伦理学谈起.那么,什么是伦理学呢?伦理学是对道德进行研究,关注人的行为和价值的一门学问.它的实用性在于判断什么是符合道德的,什么是违背道德的.网络伦理是指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而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这些道德关系制约和规范网络中人的行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技术和法制上,而忽略了伦理道德这个层面.其实,人们把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新技术"的应用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偷拍”采访手法相当普遍。这一手法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甚至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谨慎采用“偷拍”手段。即使采取“偷拍”等暗访手段,也应该尽可能考虑周详,尽量避免其中的法律、道德等方面的陷阱,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8.
暗访带来的困惑 赵金:隐性采访,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之为"诱导式采访"、"隐身采访",有人也称之为"体验式采访"、"暗访".叫法和界定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这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来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制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国外信息伦理学的研究现状,并从信息伦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信息伦理原则与规范、信息活动中的现实道德问题等三个方面考察了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如今,打开网页,随处可以看到含有“偷拍“字眼的新闻。其实,偷拍最早是被运用于新闻采访当中,作为暗访的一种手段,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这种方式能够让记者获取正面采访或公开采访难以获取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