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办发[2001]17号文件转发《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2003年我国开始履行“入世”承诺逐步开放出版物分销服务、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等三大事件为标志,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实质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同时意味着我国出版业面临巨变,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一批实力  相似文献   

2.
岳璐 《青年记者》2007,(12):103-104
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10位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感动中国》在娱乐偶像当道的今天,推出一批张扬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人物,无疑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起着正面的示范作用,《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方面所作的创新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起,我和我的学生们开始了以古琴为核心的寻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神的路程.从第一步开始,我们触碰到的就不是单纯的传统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精神,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文化面前,以几乎全盘西化的逻辑思维、运用科技理性量化分析的方式很难通达其中.于是,一个关于“高文化活性传播模式”的探索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保持良好的文化生态。“生态”本来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是指生物在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状态,文化生态当然只是一种比喻。“生态学”这个术语提出来已经有132年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才逐步形成了人类生态学或社会生态学,开始重视研究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环境保护的实践问题。今天我们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借题发挥,提出“文化生态”问题,也许不无意义。什么是文化生态,现在还找不到公认的、准确的定义,我们姑且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处…  相似文献   

5.
2003年,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出版,“语态”一词跳出原来的语法范畴,成为“说话方式,表达方式”的新指称.有研究认为:电视语态的变迁经历了新华语态、平民语态、悬疑语态、叫卖语态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这四个阶段的变化正反映了媒体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关系变化.2014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微传播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主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11日,两易报名的《新京报》终于在北京创刊了。这一天清晨,身穿黄色羽绒服骑着黄色自行车的《新京报》发行人员开始穿梭在古都的大街小巷,报摊上又多了一种叫卖声“新京报……今天来的新京报”。就这样,中国第一张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创办的报  相似文献   

7.
韦丽玲 《图书馆界》2005,(1):50-52,F004
1994年3月,广西首创了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社会文化系统工程——“知识工程”,这是优化社会环境的一个伟大创举。本文结合本市十年来实施“知识工程”活动的实际,阐述“知识工程”对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2003年的媒体研究和实践中,有两个词成为最紧密、最频繁的组合,这就是“广播”与“发展”。正是由于十余年广播人的“不示弱”的精神,催生了广播发展史上一个令人兴奋时刻的来临: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3年为“广播发展年“。在年终岁末,回头检视一年来全国广播界的改革和发展成效,广播人欣喜地看到:“广播发展年”已成为中国广播事业和广播产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广播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胡正荣  李舒 《中国广播》2008,(10):12-14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广播的表现多少有些令人尴尬:思想意识老化,节目信息量小,对社会生活介入少,流俗趋势严重,大量的时段和频率靠“点歌加电话”、“音乐加读报”甚至“坐堂问药”来充数,久而久之,广播电台的权威性、公信力、社会影响力都有所下降。尽管“2003广播发展年”  相似文献   

10.
徐桢虎 《青年记者》2017,(31):54-55
从开始应用人工智能(^I)报道体育赛事,到国内写稿机器人的应用铺开,仅时隔十年左右.最近几年,“机器写作”在新闻领域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蓬勃生长,逐渐形成了当前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 “机器写作”的产生背景及国内应用情况 谷歌在2001年推出个性化新闻推荐,为机器选编新闻开了先河,机器写作自此有了起点.近十年来,硬件设备如智能手机普及、软件环境如移动互联网崛起、技术发展如算力提升和算法进化,数据资源如社会化大数据进程,交互场景变革如虚拟现实人机对话……这些因素为“机器写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环境铺垫.  相似文献   

11.
200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队进计了一项 “有关非典问题的北京地区舆情调查研究”,本论文是课题的一部分,旨在依据抽样调查的数据来探讨重大事件中信息披露的传播效果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框架 1.问题的提出 选择这样一个观察传播效果的视角,与中国的特殊  相似文献   

12.
林功勋 《传媒》2015,(16):21-2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唐代诗人岑参的这句诗来形容当下“媒体电商”的热闹景象恐怕再准确不过了.2013年7月2日正式启动的央视网商城号称是第一个提出“媒体电商”概念的,此事无从考证,不过,确实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媒体电商”才开始成为一个热词.而2014年10月,“中国报商联盟”的成立,则可视做“媒体电商”成为媒体转型的新宠,正逐渐走到媒体转型舞台中央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邵琦 《青年记者》2017,(26):16-17
新环境下的“补偿性媒介” 在媒介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变革经常带来新闻生产方式的转变.如今,随着计算机和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业也开始在这种环境下不断变革.美国媒介环境学者保罗·莱文森曾经提出重要的“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先前的某一种媒介在某方面功能上存在着自然的不足,而后来的媒介都是对这种功能的补偿.比如,印刷媒介是对口头传播的补偿;广播是对无声媒介的补偿……互联网更是一个集大成者,补偿了以往各种媒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2003年到2008年中国重大新闻事件来观察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历程,以新闻的价值本质是环境守望来解释信息公开的含义以及分析信息公开对环境守望功能实现的重要性。同时介绍新媒体的力量以及新媒体在改变今天传播格局和推动传媒业发展上所起到的作用,提出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进步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电资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听界》2004,(1)
传媒业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拐点”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在2003年5期《南方电视学刊》刊文认为:中国的传媒业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拐点”上。所谓“拐点”,原本是高等数字的一个概念,这里借用来形容当前传媒业的发展,是基于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16.
冷凇  王曼秋 《传媒》2015,(5):54-56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作为独具象征意义的节庆,“小年”,一直是传统风俗里春节准备工作启动的时点,也是春节庆祝活动开始的标志.腊月二十三这一天,CCTV以“万福送万家共享中国年”的网络主题晚会,奏响了2015羊年春节的新春序曲,也奉献了一出关于“中国梦”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17.
读《新闻与写怍》1989年8期上刊载蓝鸿文同志文章《从文言新闻到白话新闻》,其文说“1815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标志着我国近代报刊的开始”。这引起了我对中国近代报刊起始的思考。怎样认识中国近代报刊的起始呢?是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来决定呢?还是以历史上最先找到的某种正式出版报刊来决定呢?这是一个应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国报业无论是宏观治理整顿,还是局部调整改革,都体现了一种务实、求新的品质。在这一年里,中国报业得到了更深一层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结构性的调整,将对中国报业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结构性调整,是2003年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主题。 除了从2003年7月开始,各相关部门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报刊治散治滥的精神所作的整治外,传媒集团及各个传媒自身,也都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区域市场也在按报业竞争与发展的自身规律,进行着一场重新“洗牌”。从中透露出的信息显示,报业区域市场的格局在发生新的变化,竞争态势在加剧,市场的开放度在增强,市场的进入“门槛”在提高,对从业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本刊选取了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报业市场,约请业界有关研究者、资深媒体人士、新闻院校学者,对其所在区域2003年的报业发展情况作一客观的描述,从中或许能够看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及发展态势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一位普通的中国铁路职工,用双脚把中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丈量”了一遍,为此,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赢得了许许多多……  相似文献   

20.
类型化新闻广播模式与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播业从“珠江模式”的崛起一直保持上升、发展和扩张的势头,到2003年可做一分段:这一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定名为“广播发展年”。在正式提出“广播发展年”这样一个概念的同时,还提出了要加强广播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的转变进程,并将此定为全行业工作的一个重心。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求各地广播电台要以频率专业化为主要改革目标,带动广播全方位的工作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频率专业化的改革,包括类型化的改革,不仅仅是广播业2003年度工作的重点,而且将可能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