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文杰 《青年记者》2017,(14):28-29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推动和凝聚等重要作用,是助推中部崛起的软实力.①由于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网民激增,在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互联网+中原文化传播”代表着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以重构传播模式、优化传播要素、更新传播体系等途径促进中原文化传播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河南经济飞速发展,也为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创新对外传播策略,变挑战为动力,是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题中之义.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中文化品牌少、国际影响力不足,传播内容还停留在表层信息,不利于各国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挖掘中原文化的内涵,培育有地域优势的文化品牌,加强国际化的运营与传播,让中原文化在深度与广度上真正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兴的电视文化现象正脱颖而出,这就是人文纪录片的兴起.人文纪录片不只是简单地重现历史和再现文化景观,而是将几千年以来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通过电视媒介手段展现给观众.同时融人人文关怀的传播理念,使其真正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10集电视纪录片--<河之南>便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让受众领略到了中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河之南>对中原文化的审视,印证了创作者们的口号--"启动我们的文化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进步,电视等媒体的传播策略在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建设的某些政策措施和实施方式通过新闻节目、记者纸媒报道、以及专题访谈节目等进行公布甚至探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本文重点解读共建中原经济区这一话题,分析在进行中原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媒体和记者作为传播媒介起到的作用,以及怎样利用传播策略更好地效力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5.
正中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的中原又称中州,即河南省。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中原。中原文化主要包括"根"文化、"中"文化、"农"文化及"商"文化等。影像是继文字、印刷之后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工具之一,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文化传播符号。当前,网络为影像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影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时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判断。因此,利用影像来传播中原文化,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原河洛文化在中国诸多区域文化当中具有主流性和辐射力,儒家学说是其内在核心。洛学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传播辐射表现形式,但都体现出主流性、包容性和辐射力等特点。究史鉴今,对于今天繁荣与传播中原文化,增强中原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蕾 《传媒》2014,(13)
影视作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通过影视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可以促进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文化软实力。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影视作品中中原文化的传播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打造河南影视作品产业链的过程中,应体现中原文化特色,形成影视作品传播与中原文化软实力提升之间的良好共进关系,使河南影视产业与中原文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梦玥 《今传媒》2011,(10):87-90
中原地域文化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意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目前的文化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下,中原文化应该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中原文化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它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传播内容,运用了掌握受众情况、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竞争者情况等正确的整合传播手段,成功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传承。本文将通过研究《梨园春》栏目在节目制作、品牌推广、节目运营、节目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中原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与特点,以期望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信息碎片化时代,微电影作为时代语境的产物,因其把传播信息诉诸于快节奏的情节片断中,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传播信息符号的具象需求。本文在归纳中原城市文化传播现状和微电影在其传播中的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原城市文化的特点,解读中原城市文化的微电影传播。  相似文献   

10.
王志刚  赵怡然 《视听》2022,(2):16-18
移动互联时代,强调在"连接"语境下进行"参与式"互动的网络广播剧正成为有声经济的新兴力量,其发展前景值得深入探究.通过网络民族志的研究发现,网络广播剧在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模式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变化.这种转变有其技术、商业和文化层面的深层动因,同时也带来声景矛盾、平台分散以及亚文化特征迷失等问题.针对网络广...  相似文献   

11.
刘畅 《今传媒》2017,25(10)
唐朝辉煌灿烂的文明不仅发于长安兴于长安,更是对疆域内其他地区有深刻影响.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虽然依托有限的传播途径,但文化传播遍布了整个疆域,岭南地区虽地处唐偏远地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受唐中原文化影响颇深.本文以《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为例,从碑文内容入手,结合中国古代新闻史分析唐朝中原文化在偏远的岭南地区的传播方式,进而探究唐代中原文化的传播对岭南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茜茜 《今传媒》2016,(6):85-86
相较于其他形式的视觉宣传,城市微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和传播方式给中原城市文化的传播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以微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叙事、视听等层面分析微电影对中原城市文化的传播和表达,进而探索中原城市文化微电影传播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传媒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等三大传统信息系统领域的融合,新媒体附加的"创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传媒时代,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广告传播已经不囿于传统载体概念,在科技进步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催生下,向各个艺术延展.图式艺术活动中,审美信息的传递和传播对图式设计文化和审美文化充分实现其目的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也充实了图式艺术设计自身的信息,使图式艺术信息更具有传播性和影响力,引导了大众的流行时尚、语言文化、视觉文化,以及大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王敏 《新闻界》2012,(19):3-6
唐朝时期,胡姬作为流入内地的西域艺人的代表,其展示的西域乐舞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诗作笔录以及历史文献,探讨胡姬作为文化交融的使者在传播西域文化、塑造西域形象、促进西域与唐朝文化交融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左雪梅 《今传媒》2010,(12):90-91
近年河南省的文化传播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大众传媒发挥了突出作用。该文即围绕河南广电集团、新闻出版、网络等大众媒介对中原文化传播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找寻规律,为今后更好地传播中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河套地区为宜农宜牧之地。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在这里实行大规模移民屯垦,很多地方被开发为农业区,从而改变了这里单一的畜牧业经济结构,农业成为重要的经济门类。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通过生产方式的农牧互补,先进技术的互相传播,人员的彼此流动,实现了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推动河南文化强省宏伟目标的实现。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有自己突出特点,依照这些特点制定建设中原特色传统文化数据库的原则和方法。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特色化问题、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数据库维护与更新问题、建库人员素质问题以及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自古至今经久不衰,在新世纪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变得更加系统化。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传播内容、丰富正规的传播载体和积极友好的传播态度,已然形成一种面向全世界的有利格局,然而在文化本身的层次取舍、传播方式、文化理念以及话语权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应该在发展中借鉴,在反思中前进。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表达才能传承、传播下去,在多媒体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成为文化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文通过探讨《我门》影像创作活动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总结出影像创作中精神内涵的挖掘和视觉影像的文化表达经验,以期能为中国影像创作中对独具中国特色文化的挖掘、表现、传播、记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