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为公众话语权的构建产生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自媒体环境下公众话语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自媒体环境下公众话语权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自媒体时代公众话语权的建构提供一定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微博、微信为平台的自媒体开始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然成趋势,自媒体的开放性和低门槛使公众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作为一种平民化的传播媒介,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和乐趣,但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它的缺点和危害也逐渐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本文以咪蒙的"精神传销"为例,对自媒体时代下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的失范现象及其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最大限度防止公众号失范行为的发生,为建构良好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集中报道同类事件为公众设置议题是媒体上常见的现象,而随着自媒体的传播赋权,媒体不再是公众获知信息的唯一信源,议程设置的传统模式被打破。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园伤害案集中报道的梳理,思考新媒体环境中,媒体与受众双方作用下集中报道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具有自媒体性质的微博在全球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话语垄断地位的动摇是显而易见的,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重构着原有的话语权格局.凭借微博,普通民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空间,微博似乎成为了实现公众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谈起,着重分析草根微博在传播公共事件时的发声过程,及在实现话语权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探究草根微博在实现公众话语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克秀 《青年记者》2016,(27):87-88
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技术工具和社会应用的关系是一种适应关系,体现了社会和政治的选择。①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技术、政治与社会的互动产生了一种新媒体形式,即基于自然人、企业等身份即可申请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让每个个体可便捷地行使话语权,运营维护有自己标识的媒体性质的公众平台,这是政治选择的“技术--话语”赋权。  相似文献   

7.
微博舆论生成演变机制和舆论引导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微博火速蔓延,以"碎片化"的信息形式浸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赋予了公众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扮演信源、传者、受者等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8.
方艳 《青年记者》2015,(3):55-5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对公众的赋权,催生了大量的“非专业传播者”,于是有了“大众自传播”的传播模式,新闻源泛化成为普遍现象。“大众自传播”概念由卡斯特(Castells)提出,他认为,通过微博以及维基百科等技术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任何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1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不仅成为信息的主动使用者,而且成了新闻和信息的生产者,成了“新  相似文献   

9.
关于网络传播时代话语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渗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关注舆论、表达意见、网上购物、网上办公、网上缴费等等.在媒介研究中,"话语权"一词被多次使用,但是,当前关于网络媒体话语权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注意到的是网络给受众带来了话语权实现的场所和空间,极大地扩展了民众表达的渠道,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实现,也提出了一些网络传播时代民众在表达话语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华欣 《传媒》2015,(15):78-79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让大众媒介种类趋于多样化,微博因平民化、交互性、碎片化等传播特征成为当下主流媒体之一,其自媒体的表现形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微博独特的传播方式让热点新闻话题下的大众话语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了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效应,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和公众媒体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1.
方艳 《青年记者》2015,(3):55-56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对公众的赋权,催生了大量的“非专业传播者”,于是有了“大众自传播”的传播模式,新闻源泛化成为普遍现象。“大众自传播”概念由卡斯特(Castells)提出,他认为,通过微博以及维基百科等技术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任何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1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不仅成为信息的主动使用者,而且成了新闻和信息的生产者,成了“新  相似文献   

12.
陈璐 《传媒》2016,(23):54-56
微信是腾讯公司开发的针对手机用户的一款社交APP,微信公众号是自媒体时代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对微信公众号的品牌营销是目前业内讨论的热点."订阅号"和"服务号"将微信的传播方式从人际传播领域扩展到群体传播领域,由点对点的传播变身为点对面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服务号"主要是企业推广服务的平台,"订阅号"主要针对个人,成为草根意见领袖展现自我的自媒体舞台.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时代,媒介的边界逐步消失。企业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的上线与发展,使企业拥有了低门槛的"自媒体"利器。在微信公众平台强关系的传播社群里,企业掌握了充分的话语权,对碎片化信息进行重组、再造、传播,发挥企业微信订阅号的媒介功能,满足多重诉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媒体是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社会弱势群体借助社会化媒体实现自我表达与赋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媒介赋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意表现形式,不仅是信息传播形态的改变,同时是社会权力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博弈。在互联网用户中,草根阶层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自我表达和赋权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内地鼓励并支持台胞台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共促农林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内地社交媒体快速发展,不少台湾地区新农人正通过建立、运营自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扩大传播的声量,树立人设形象。本文选取了3位在陆发展的台湾地区新农人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在内地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台湾地区新农人的自媒体呈现。研究认为,台湾地区新农人具备媒介自主性,除接受传统媒体报道外,还通过小红书、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搭建自媒体舆论场,在内地获得一批粉丝,掌握了一定的传播话语权,对两岸融合发展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带来深刻变化,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营造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自媒体传播及网络舆情形成的特征,提出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掌握公开信息的主动权,善于通过自媒体与公众双向沟通,科学治理互联网,有选择性地采取激励措施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是信息社会最为重要的资源,权利意味着对社会最重要资源的获取和占有,微博出现后,信息的轻松易得为社会公众进行自我赋权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是由于公众被网络媒介分割在屏幕前,其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个人化的特点,导致其容易进行碎片化、非理性的思考。因此,当社会热点出现时,公众容易利用微博等、自媒体进行情绪的宣泄以及非理性的观点表达。这一现象冲击着健康的社会秩序和舆论环境,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利用微博进行非理性的自我赋权行为加以引导。笔者在探讨这种非理性自我赋权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的基础上力图探寻加以引导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传媒话语权解析 传媒话语权是指媒介因其角色而享有的传播思想、表达意见、监督社会及反映民意等的权利,本源上它是公众话语权的延伸.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其话语权是无形的,它借助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通过媒介工具发表意见,进行社会监督,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思想.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信息的传播和接受途径更加多样化、便利化,受众的角色及其话语权也开始发生转变;受众通过自媒体自由表达意见,这些意见在自媒体语境下碰撞和交融,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层和受众意识呈现出"聚合"与"分化"的状态。本文通过探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来着重揭示新传播语境下受众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夏亮 《中国出版》2012,(24):20-23
在自媒体传播环境中,公众、媒体、政府之间不对等关系出现一定的改变,政府、媒体、公众应积极利用自媒体以更好地应对、解决发生的突发危机事件,实现政府、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