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如下之类错误:如学过小数的性质后,虽然知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要求把0.5995保留三位小数时,却把0.600末尾的两个0消去,成了0.5995≈0.6φφ;再如解答“某专业户养  相似文献   

2.
<正>大家都知道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么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性质呢?例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4、2.05、7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分析0.4是一位小数,2.05是两位小数,7是整数。要想不改变数的大小,把这三个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就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改写0.4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才能变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即0.400;改写2.05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即2.050;7是一个整数,它的小数点“藏”在7的右下角,所以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三个0,即7.000。  相似文献   

3.
陈红霞 《贵州教育》2009,(12):33-34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个小数:0.1米、0.10米、0.100米是否相等?为什么? 生1:不相等。因为小数的位数不一样,小数的大小不一样。 生2:相等。可以把它全部化成厘米,发现这三个小数都相等。  相似文献   

4.
市里举办"高效课堂模式"赛课活动,我上了节《认识小数》。《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从量桌面(长度5分米、宽度4分米)开始,让学生回忆出第八单元已经学过的知识(5分米就是510米,4分米就是410米),再引入小数教学。例1教学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重在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例2教学整数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数,让学生继续感受一位小数的意义,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为了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进行了三次试教,得到三种风格迥异的效果,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例 1、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性质,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2.会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判断出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根据需要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可以正确地在小数末尾添上“0”。 3.在理解小数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受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117~1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板书整数“6”,让学生齐读,然后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变了吗?再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有变化吗?2.板书小数“0.6”让学生猜想:在“0.6”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它的大小有无变化呢?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探索、验证、总结 ,才能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 ,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践。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先通过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得出规律 ,再引导学生去探讨规律的产生和它的普遍意义。首先出示商品的标价 :0 .8元 ,0 .80元 ;0 .75元 ,7.50元 ;1 5元 ,1 5.0 0元。然后问 :每组两种标价都是可行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再问 :为什么可以这样标价呢 ?最后告诉学生这都是因为小数具有的特性。小数都具有什么特性呢 ?让学生看书并找出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者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又问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相似文献   

8.
用数字卡片0、0、1、2和小数点.按照下面的要求分别组成不同的小数:(1)0都不读出来; (2)只读出1个0;(3)读出2个0。(1)要使0在组成的小数中都不读出来,则小数部分不能出现0,即0只能安排在整数部分;要使整数部分的0也不读出来,则2个0只能在个位和十位上。因此,0都不读出来的小数有:100.2,200.1。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九册“基础训练”后面的总复习上出现这么一题:请用5、3、0和小数点组成一个最大的小数与一个最小的小数。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结合学习自然数、整数引出小数,并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教材上第一个例题是认  相似文献   

11.
第七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A、理解小数和纯小数、带小数的意义,认识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知道数位顺序,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B、能够熟练地把一些名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小数,正确地读、写小数,会根据图形给予的条件写出小数,以及把有限小数标在直线上。2.小数的性质A、理解小数的性质。B、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并能依据题设条件,在自然数或小数  相似文献   

12.
一、“梳理教材意思”是阅读的基本要求 1.圈画式阅读。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学生先阅读例题.由生活经验懂得0-3元=0.30元.通过阴影部分大小比较,得出0.3=0.30。接着,再让学生看直尺,填一填,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从而领会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其结论中的关键词“末尾”,  相似文献   

1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未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这里“一般”两字用得很有分寸。小数的“繁化简”确是最容易顺势进入的正向思维,用“简”不用“繁”的一般要求完全正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用“繁”不用“简”,甚至二者不得不互化的事例呢?有,且举几例。  相似文献   

14.
高斯符号[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如果将实数x写成一个整数与一个正的纯小数(或0)的和的形式,那么这个整数就是[x],这个正的纯小数(或0)就是x-[x],据此得到高斯符号的一个性质 0≤x-[x]〈1.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第七册“小数大小比较”的教学中,关于较复杂的小数大小比较,有些学生回答“比较的方法”虽然准确流利,实际做题时却不会灵活应用,尤其是学习了循环小数之后,这种现象更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比较复杂的小数大小“四步法”。具体方法如下:例如:把0.901,0.091,0.0901,0.90,1.81,1.801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一步,把六个数按竖式对齐位数依次排列,如是循环小数,其位数写得与小数部分最多数的位数相同,如:第二步,给六个数分类,把个位、十分位、百分位相同的数分别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一、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结构可通过下表系统掌握本章所学知识。小数的意义(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不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大小的比较计数单位、数位读法与写法小数和复名数高一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除(根据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求近似数用进率乘(根据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二、抓住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概念1.正确理解小数意义。对于小数意义的理解,容易出现这样一些理解上的错误:“小数就是有小数点的数”、“小数是比整数小的数”、…  相似文献   

17.
听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讲完“像上面的0.5、0.4、I.2和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之后,两位教师组织了不同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福辑同志: 高小算听第四册(试用j或),豁口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夭小不变”的例题不驹完善。 藉看深仁上第了面例9: ①0 .7,070的单位各是多少了。.70川宝三个小龄 (07的单位是0.1,0.70的单位是0.01,0700的酸位7一10 0 .7个大,因为O, 0.70,0.700三个小数,叨不分,。·7。“70_1 00是0 .001) ②这三个小数的单位不同,能不能上匕较佗丁四的大小呢?了不能比杖少 ⑧要启刘举才能比校台堂月的大小泥?〔必顶使它俩的单位相同,才能比较) 要使它佣的单位相同,可果用化法7。“一孺吕一命 所以0 .7“0.即“0.700在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者去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化归法,“就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不对问题进行直接‘攻击’,而是对此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某个(某些)问题解决,从而使原来的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小数加法,由于学生头脑里不具备小数加法的知识基础,因此教材例题中出现的0.8元、0.6元等都可以转化成孩子们熟悉的8角、6角,相加以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加法计算,得出0.8+0.6的结果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对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安排两次进行学习.第一次是三年级下册的小数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四年级下册的小数意义。从教材的编排看,小数的意义突出的是小数意义的归纳。小数的初步认识强调两部分知识: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如:0.1元表示1角)与生活中的一些数用什么小数表示(例:1分米=0.1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