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泽芝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7):15-18,24
自印度"东向政策"制定、实施以来,印度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印度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和外交产生影响。中国应积极客观地看待这种关系,趋利避害、把握机遇,利用中印关系中的东盟因素推动中印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中印关系全面改善和恢复的历程,分析了中印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交流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印关系,指出:中印两国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保持和发展睦邻关系,不仅符合中印两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印两国在完成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使命中,具有合作基础和遵循准则;两国都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国际事务和双边关系中合作与发展的潜力巨大,领域甚广,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于4月9日至12日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此次访问对中印两国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关系呈现出快速恢复和发展的良好势头,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今年4月是中印建交55周年,亚洲两个巨人的握手,无疑会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曲折发展的中印关系--纪念中印建交55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关系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历史上,边界问题、西藏问题、中印巴关系以及大国因素的影响等是制约中印关系发展的因素.当前,两国在政治外交领域存在许多相似的立场和共同的战略利益,这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中印两国战略利益的重合将大于分歧,这一点决定了两国走向合作友好的可能性将远远大于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印度互为重要邻邦。关注和研究中印关系,不仅在于稳定周边、合作发展之需,也是中印两国在发展中面对的共同挑战。政治上的不互信、经济摩擦问题严重、军事冲突不断以及两国媒体民众间的敌对情绪上升表现出中印战略互信处于缺失状态。导致中印战略互信缺失,既有历史上的边界争端和西藏问题,又有现实方面的安全环境问题和能源来源等因素。因此,我们在妥善处理边界问题与西藏问题的同时,要尽量减少中印之间的猜疑与误解,在能源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印战略互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重要邻邦的印度对中国发展强大的看法不一,赞赏者有之,担忧者有之.我们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不会对印度构成任何威胁,反而会促进中印关系的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同时也需要发展同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如何继续推进中印关系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的中印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以“对抗思维”“零和博弈”为主要内容的旧地缘政治观来看待两国关系,显然已不符合两国关系的事实。全球化时代,合作的理念开始更多地注入到地缘政治学中,形成了新地缘政治学。新地缘政治学的理念运用到新世纪中印两国关系中,显然更能得到准确表述,符合未来中印关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印关系曲折而复杂 ,有高潮 ,又有低谷 ;有合作 ,又有冲突 ;有改善 ,又有倒退。几起几落、起伏跌荡。现代中印关系演变的轨迹 ,固然受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印两国国内形势的制约 ,但与双方领导人的决策有很重要的关系。一新中国建立之初 ,毛泽东鉴于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 ,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的策略 ,把战略重点放在“东方”。对印度则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政策 ,发展良好的中印关系对新中国至关重要 ,关系着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 ,关系着中国能否集中力量对付来自“东方”的主要威胁 ,关系到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中印之间有许多共同点 ,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正在崛起的大国,两国之间正朝着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中印关系的发展会影响世界的发展,所以双方只有在保持合作、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摒弃传统地缘政治观念,用新的安全观取代均势理论,互不谋求建立势力范围,正确对待两国崛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中印关系的特点与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印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中印关系被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层次。中印关系体现为大国关系、邻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等特点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印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是西藏问题、边界问题、经贸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印度模式是继中国模式之后又一吸引全世界眼球的现象。印度的兴起是印度人的幸事,但也是中国的佳音,吸收印度兴起的经验,中国可以摆脱自满情绪。本文从WEF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育、培训与创新因素入手,对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这几个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其发展过程并非印度文化的自我演化,而是包括中国文化、西亚文化等广大亚洲文化共同汇流的结果.通过对一些原始经论的考据,可以看出这种汇流不仅表现为印度的佛教文化进入中土进行融汇,也表现为中国本土文化流入印度,影响印度的佛教文化,再以佛教文化的形式回流到中国.  相似文献   

13.
印度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而占全国人口1/4的表列种姓与表列部落是其中最贫困、最落后的群体。尽管印度GDP只有我国的1/5,但为提高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印度联邦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弱势群体学生奖助学金、弱势群体学生助学贷款、弱势群体学生公寓与寄宿学校等资助计划,使他们上得起学、上好学,有机会、有能力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印度弱势群体学生资助计划对我国弱势群体的教育普及、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与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它们在经济改革、经济模式、发展绩效等方面的比较,特别是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能够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道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两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引人瞩目。两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中国走的是制造业驱动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印度则选择了以软件业为龙头、服务业驱动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但两国的发展又有相同之处,两国发展最快的产业均为经济全球化生产体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两国都利用了本国的比较优势;两国的重点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都较强。两国要想实现现代化都需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印度高等院校中的双语教学问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印度高等教育中英语、印地语和地区语言的使用情况,分析双语教学问题对印度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希望能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如何避免民族语言的"失语症"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印度梵语诗学属于西方诗学体系,是印度佛教化的产物,随着佛教化传入中国,印度梵语诗学对中国人的学观念及其学理论批评特别是中国诗话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研究印度梵语诗学而卓然名家,当今之中国惟有季羡林,金克木,黄宝生等,而全面研究印度梵语诗学之深刻影响中国学理论批评,至今尚未见之,此将印度梵语诗学纳入比较诗学的研究领域,论述印度梵语诗学及其佛教化对中国诗话及其诗学批评的密切关系与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佛像在中国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像在中国的本土化是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物。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印度佛像的形象及特点;二、佛像在中国本土化的基本进程及特征;三、佛像在中国本土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学者们运用西方逻辑理论和因明阐释中国古代名辩思想资料,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发现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逻辑理论,开创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印度教师教育评价制度源于英国,但其在继承中有不断的创新。采用社会系统的分析方法,从政府和民间两个维度的研究发现,在教师教育认可、教师教育认证和大学媒体排行三方面,体现出印度对英国教师教育继承中的创新。分析印度探索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教师教育评价体制的努力,对于中国建立和改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有借鉴意义。建议依据目前中国的国情,在教师教育评价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独立机构参与、新闻媒体监督为特色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