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掌握这一运算定律,笔者通过让学生分析数学乘法分配律→形象教学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形象表演乘法分配律的反用→反复练习,让学生熟记于心→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最终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定律,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4页~第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相似文献   

3.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其意义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诸如课堂上学生既观察、比较,又积极思考发现规律,可在练习中,学生依然频频出错的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魂”.事实上,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和应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揭示这一“灵魂”,促进学生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4.
刘利平 《中国教师》2013,(18):15-16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习并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仅是单一的乘法运算,更涉及加减法运算。因此,学好乘法分配律既可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姜治爱 《成才之路》2012,(18):93-93
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如果只是通过类比方法仿写等式进行计算,得出乘法分配律,那么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没有建立数学模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我们突出强调从乘法的意义入手,得出乘法分配律,学生不但知道为什么乘法分配律会成立,而且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目标:1.巩固乘法分配律,并能活用乘法分配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乘法分配律”教与学的现状“乘法分配律”是乘法三大运算律之一,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包含单一运算相比,乘法分配律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思维含量较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运算律。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很难,差错很多。因此,有许多学生很怕简便运算。这很令教师困惑:原本可以减轻计算负担的乘法分配律为何却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乘法分配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乘法分配律到底难在哪里?如何突破难点?在思考如何改进乘法分配律教学之前,我们先从教与学以及教材这三个维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54~55。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  相似文献   

10.
对于"乘法分配律",学生能熟记公式,但却会滥用或误用。通过强化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抽象过程,能使学生真正明白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的所有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是教师公开课的易选课,我想其主要原因在于"乘法分配律"的三个"最":最特殊,唯一含两级运算的定律;最难,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思维程度最高的定律;最多,乘法分配律对应习题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陈叶波 《山东教育》2011,(11):40-4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有许多简便计算都要归结到乘法分配律上。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乘法分配律,耍让学生掌握得熟门熟路却并不容易。因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一种运算规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减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去括号法则本质上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因而直接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到本质.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没有中间转化的环节,可直达结果,从而减少出现错误的机会,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可缩短解题长度,节省了学习时间,相应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减少教材的篇幅,降低教材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运用定律进行初步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尝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  相似文献   

15.
乘法分配律是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的混合运算。相比较而言,分配律是三种运算定律中较为复杂的定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教师往往苦于方法单一,即使是题海战术,收效却并不理想。如何实现乘法分配律教学的有效性?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或许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简便运算定律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难点。难在哪里呢?解读学生的错误,会发现很多学生会出现类似a伊(b垣c)越a伊b垣c这样的错误,看似混淆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两种简便运算,实质上是学生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乘法分配律的"神",忽视了对乘法分配律最本质意义上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经历探  相似文献   

17.
“乘法分配律”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真正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教材定律“原型”的挖掘,要强化并设计学生所需要的“活动经验”渗透.如果我们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之前能够时教材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以让活动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提早形成定律的模型,适当提前定律教学的话,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乘法分配律体现了整数运算之间的重要关系,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既是简便运算的需要,也是获得数量的变换思想、变换方式的重要渠道。然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学习乘法分配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按理说,同为数量的恒等变换关系,有了先前学习的经验,乘法分配律应该是一  相似文献   

19.
<正>"乘法分配律"是乘法中的三大运算律之一,它有效沟通了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思维含量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包含单一的运算相比,乘法分配律中含有两种运算,这种形式上的变化与特殊结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认知障碍。那么,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窠臼呢?笔者撷取苏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一课的几个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